《果树栽培学总论》面向全国,同《果树栽培学各论》(北方本)、《果树栽培学各论》(南方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自第一版作为全国统编教材于1980年出版以来,经过30余年的使用和修订,教材的系统性、完整性更好,时代特色更为突出,为果树专门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是全世界果树第一生产大国,果品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果树栽培的理念和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不断涌现,对果品的要求从注重产量向注重质量转变。因此,为了让学生掌握果树生产的最新理论和技术,对《果树栽培学总论》第三版进行修订很有必要。本次修订在维持原教材基本体系的基础上,本着知识系统、技术简明、更新内容、突出重点、取材典型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原则,对部分章节进行了较大的补充和调整。河北农业大学郗荣庭教授对书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修订过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束怀瑞教授给予了多方面指导。河北农业大学许建锋老师做了大量具体工作。河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为此,谨向上述个人和单位致以衷心感谢!2011年3月编者《果树栽培学总论》是面向全国的,同南、北方的各论本配套。在编写过程中,汲取了60年代出版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的编写经验,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搜集最近十多年国内外的科研成就,以期本书具备应有的先进水平。全书共分十一章,着重阐述果树栽培的基本理论。包括生长发育规律、育苗、建园、栽培技术运用的原理。循序渐进,前后贯通。由于我国幅员广阔,自然条件复杂,果树种类繁多,必须因地制宜,适地适栽。在采用本教材教学时,可根据各地区的条件和生产特点,有所侧重。本书由河北农业大学曲泽洲教授主编,西北农学院、华南农学院、沈阳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西南农学院等十五个院校的三十一位教师参加编写。在整个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河北农业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西南农学院等院校党委的关怀与支持。参加本书审稿和定稿的,有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吴耕民、田叔民等老教授,有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和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共三十余人。他们是章恢志、崔致学、傅望衡、彭镜波、周其明、李大福、陈琼珍、蒋聪强、方锜、戴宝合、何凤仁、刘振亚、万志成、倪耀源、张光伦、江由、张开太、高曦、罗来水、钟家煜、王宏福、邵开元、鄢德锐、黄万荣、陈家胜、邓祖耀、陈清亮、李仕鸿、黄恕、邓冲等。
这些同志为教材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重要资料和图片,对充实本教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谨此志之,并对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深致感谢!1979年4月《果树栽培学总论》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普遍反映教材内容和水平、介绍国内外先进生产和科研新成就等方面,都比以往所编教材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深受广大师生和生产、科研单位的好评。但由于编写时间紧迫,执笔人数较多,致使部分章节存在篇幅偏大、文字粗糙、概念欠准、内容重复等缺点,急需加以修订再版。遵照农牧渔业部关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已出版使用的教材进行修订再版的精神和全国兄弟院校使用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面向全国、照顾地区、多编选用、更新内容、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概念明确、取材典型、文词通顺以有利于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的原则,在保持原书十一章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压缩、调整和修改。应邀参加审稿和定稿的有章恢志、张钊、周其明,他们对本书的修改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彭松兴、武元苏、李万军做了协助定稿和绘图工作。为此,特向参加工作的上述同志和单位致以衷心感谢。1983年8月于威海市《果树栽培学总论》(第二版)经过十年教学实践,表明该教材既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又较充分地反映了当时国内外先进的科研和生产水平,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果树生产、科研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获得了广大师生和科研、生产部门的好评。
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开放正不断深化,果品生产已成为农村致富的重要途径,在世界果品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果品种类不断增多;新兴技术日益普及;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改革;对果品的要求从注重产量转向注重品质;研究手段不断改进;科研成果累累。书中的部分内容和论点已显陈旧,亟待更新和补充新理论和新技术。遵照农业部指示精神,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对本教材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修订的原则是:面向全国、兼顾南北(方)、删繁取精、更新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充分反映90年代果树生产和科研进展的成果,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指导果树生产的综合能力。在维持原教材基本体系的基础上,对部分章节进行了较多的补充和调整,加强了基础理论和新兴技术,增加了花果管理、无病毒苗木生产、环境污染和平衡施肥等新的内容,强调了矮化密植和优质果品生产,使教材内容更加简明和符合时代要求。李育农教授对书稿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审阅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参加本书修订工作的还有浙江农业大学陈履荣,北京农业大学李绍华,河北农业大学张玉星,西北农业大学任小林。马宝焜、陈昆松、侯清敏、刘道维等同志为教材修订提供了重要资料。书中插图除保留第二版原图外,新增插图为各章修订者或聘人绘制。在修订过程中,沈阳农业大学景士西教授、山东农业大学束怀瑞教授和中国农业出版社王琦瑢编辑给予了多方面具体指导。河北农业大学、浙江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谨向上述单位和同志致以衷心感谢。1995年10月于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