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就是一段历史。40年来,地处浙江南部的苍南县,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从曾经垃圾环绕的贫困山村,摇身转变为水清岸绿的“国家级生态村“;从原始蘑菇种植产业,到当机立断引进高价值菌种完整产业链发展;从价值40元/斤的茶叶,如今售价翻了近百倍……曾经农民只能依附土地生存,如今的农村经济已经朝着多元化转变,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明也随之提升。

村村抓优势共建全域旅游生态县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其自身的优势——良好的生态坏境。地理位置优越的浙江,正借助生态发展全域旅游。

苍南县已培育省级特色精品村8个,其中今年新培育省级特色精品村4个。例如,桥墩镇八亩后村以茶产业为抓手,优化茶叶品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龙港镇中对口村积极探索“中对口模式”,营造水乡特色、农家氛围的美丽乡村建设……

八亩后村航拍 孙新尖/摄

桥墩镇八亩后村以茶产业为主,走上了一条村民共富之路。2006年,八亩后村的茶叶40元/斤,2018年茶叶价值翻了近百倍,达4000元/斤。从无名茶,到打响“五凤香茗”品牌;从茶叶品种优化,到提升茶农种植、加工技术,八亩后村的名声越来越大,游客成群结队来游玩、买茶。如今五凤茶园已经成为“中国三十座最美茶园”之一。

在苍南,还有一个村庄的变化更大。前几年,中对口村在外人眼里,可以用“进村捂鼻头,出村摇着头”来形容。曾经危房多、污染多的小村庄,如今摇身一变,也先后获得了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中对口村3A景区村庄等称号。

漫步中对口村,只见干净漂亮的道路,滨水公园草坪中盛开的鲜花,亭台楼阁和绿树红花相映。经过拆旧建新,中对口村也逐渐吸引了周边市民和各地游客的到来。下一步,中队口村还将立足建设“山水林田居”生态共同体,推进美丽乡村发展规划。

农产品诞生“致富经”走向富民兴村之路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马站镇棋盘村一直以蘑菇种植为支柱产业,但市场的不景气一度导致蘑菇种植面积急剧下降。近年来,棋盘村及时引进猴头菇菌种,通过几年的培育,形成一条集猴头菇菌种研发、生产管理、深加工、市场销售等工序的产业链,积极引导和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生产中来。

从拌料-消毒-套袋-接种-上架-管理-摘菇-烘干-装袋等工序,让村民参与猴头菇产品的加工制造,带动了当地村民收入,建立起了“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此外,棋盘村还以500余年历史的棋盘文化,发展棋盘经济,通过举办各级象棋文化节打响知名度。

中魁村四季柚 苍南旅游/图

除了猴头菇产业和象棋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马站镇中魁村的四季柚更成为了苍南县的“金名片”。近年来,中魁村大力发展四季柚经济,培育了近700亩的四季柚主题公园,成立四季柚合作社,并给四季柚贴上可溯源的标牌标识“身份证”,走上了“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借力互联网拓宽营销渠道,将四季柚加工成柚子茶、柚皮糖等食品,延伸四季柚产业链,多方位满足顾客需求。

名果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突出,使四季柚成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6500元,增加到2017年的17500元,成功实现“一个产业带动一村人,一个果品致富一方人”的美好愿望,率先走向乡村振兴

猴头菇、四季柚等农产品经济的兴起,不仅壮大了苍南村集体经济,鼓实了百姓的腰包,更为苍南县定下了一个新目标:积极推进乡村改革实施,进一步展现良好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

推动“乡贤回归工程”汇聚人才振兴乡村

前几年,苍南启动“乡贤回归工程”,致力支持和鼓励当地乡贤、在外苍商回村投资,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苍南县开展了各类乡贤活动520余场,达成返乡投资意向合作项目180多个,涉及资金1亿多元,共收集乡贤促发展建议1200多条……

项桥文化客厅 余頭小姐_Rachel/摄

今年1月,钱库镇举行乡贤助力村级发展建设认捐仪式,致力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当天,该镇170位乡贤前往认捐,捐资金额达555.6万元。在钱库镇举行的认捐仪式上,钱库人项芳印与30余位乡贤共同捐资70万元建设“项桥文化客厅”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总投资400万元,主要用于图书借阅、会议举办、文化活动等,除了为村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每年还可产生2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益。

苍南县在对乡贤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建立了动态的乡贤名录数据库。定期向乡贤提供乡情信息,让乡贤及时了解、掌握家乡动态,并做好联络对接,认真制定乡贤回归村集体经济项目实施方案。同时,不断丰富乡贤文化载体,设立乡贤榜,讲好身边的乡贤故事,强化榜样示范作用。截至目前有132名农村乡贤回乡献计献策,带回项目53个,引回资金6200多万元。

如今,苍南正以“乡土、乡情、乡愁”为桥梁,以“亲缘、人缘、地缘”为纽带,以“强村、富民、增收”为目标,支持和鼓励当地乡贤、在外苍商回村投资,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文化礼堂常态长效

2013年,苍南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利用农村宗祠等闲置阵地资源,建设农村文化礼堂,苍南县的文化礼堂建设征程开始启航。

五年来,苍南立足乡土实际,促使农村文化礼堂各项活动更具地方特色、更加贴近生活、更受百姓欢迎,使礼堂文化深深根植于农村。其中,赤溪镇的中墩文化礼堂,就是由中墩社区老戏台改造提升而成,按“两堂六廊”的基本格局,融合村史、渔家文化、非遗、民俗等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特色展示馆,成为集文化体育活动、渔家文化培育、思想道德建设、知识技能普及为一体的农村文体综合体。

中墩文化礼堂还积极组建乡村文艺队伍,组建了“乡土能人宣讲团”,利用理论辅导、微型党课、文艺宣讲等形式,通过“道德讲堂”致力打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在文化礼堂里进行学习。同时,还组建了“文艺先锋宣讲团”,通过运用当地闽南方言,在“三句半”、歌舞表演基础上,融合当下流行的“快闪”元素,自编自导自演,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

新渡村文化礼堂 李士明/摄

新渡村文化礼堂则以龙港孔庙为底色,是一个集文化礼堂、道德讲坛、明仁国学馆、孔子学堂、孔氏家风家训馆于一体的特色礼堂。自创建以来,已举办了180多场文体活动、科普宣教活动。该文化礼堂还通过展示、活动、课堂等形式,广泛传播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先后承办了第三届祭孔大典、道德讲堂、冬至邻里节、2015儒家文化节及第四届祭孔大典等一系列活动,做到天天有人气、月月有主题。2017年9月27日,礼堂还成立了孔子教育基金,基金会收到了多家单位的慷慨捐助。

而这些,只是苍南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使用的缩影。苍南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集体文化设施、文脉传承、文脉传播于一身的综合性文化载体,更是让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不断增强对文化礼堂的亲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平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