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尤其对待反季节蔬菜,大家很是纠结。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丰富的蔬菜,人们的生活品质大大改善,但又让大家感到隐隐的不安。
总能听到家里的老人说,“蔬菜水果都得吃当季的,反季节的蔬菜水果有农药和激素残留,而且吃起来没味,没营养。”
反季节蔬菜,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心情端上餐桌?
01
什么是反季节蔬菜?
应季蔬菜从播种到萌芽,从成熟到上市销售,都遵照着季节与节气。反季节蔬菜的生产则更为自由,它突破了时间限制,一般来说,反季蔬菜可分为外地种植、应急储备、反季栽培三大类。
外地种植
第一种反季蔬菜其实得益于交通的便利与物流的发达。所谓的反季节也只是地理概念上的标准,可能一种蔬菜在某地是反季节的,在另一个地方却正当时。
应急储备
第二种则得益于保鲜技术的进步,蔬菜可以储存更多时间。夏天的应季蔬菜通过保鲜技术保存,到了冬天才进入市场,也是“反季蔬菜”。
反季栽培
第三种则要归功于“大棚种植”,即利用保护性、半保护性的设施进行反季蔬菜的栽培。作为近年来较为热门的设施农业项目,大棚强大的保温、保湿作用令蔬菜不受严寒天气的影响,依旧可以正常生长,这也是目前非常普遍的一种做法。
02
反季节蔬果有激素、不安全?
很多人会担心大棚种植的蔬菜有激素,但其实我们不用谈激素色变。
首先,植物和人一样,本身就是存在激素的;其次,额外添加的激素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目的在于促进果蔬的生长成熟,由于人没有植物激素的受体,所以对人体不起作用,自然也不用担心激素危害健康。
总的来说,只要是在正规市场购买的反季节果蔬,一般可以放心食用。
03
反季蔬菜不如应季蔬菜有营养?
一般来讲,应季蔬菜确实比反季蔬菜营养含量更丰富、营养价值更高。
应季蔬菜营养价值一般更高
应季蔬菜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以及矿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棚种反季蔬菜。
蔬菜的营养变化主要原因就是反季节蔬菜大多在大棚或玻璃温室种植。蔬菜营养的高低与光合作用关系密切,自然生长的蔬菜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有利于维生素、糖类等营养素的积累和转化。
同时,露天种植有利于促进植物的代谢和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增加了蔬菜中的矿物质含量。大棚或温室种植的蔬菜,由于通风不好,导致蔬菜表面水分蒸发减少,相应地从土壤中吸收的矿物质也随之减少。最典型的是我们常吃的西红柿、黄瓜和胡萝卜。
应季蔬菜口感更好
反季节蔬菜没有那种香甜味,这并不是你的心理作用。
决定蔬菜口感的要素是蔬菜中糖类成分和风味成分,而这些成分的形成除了与品种有关外,还与光照和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中糖类成分及风味成分的积累。
从大家日常的口感反馈也可以看出,露地种植的应季蔬菜口感似乎更好,如番茄、黄瓜等适合生吃的蔬菜以及辣椒、芹菜等,因为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处于更为优越的光照和热量环境。
无公害有机肥料的使用使反季蔬菜品质提升
尽管反季蔬菜的营养素含量比同种应季蔬菜稍逊色,但依旧可以弥补冬春季节单一蔬菜品种所带来的营养素不足,在合理膳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并且随着无公害有机肥料的使用,反季蔬菜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蛋白质以及有机酸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降低,反季蔬菜营养品质得到提升。
04
反季节蔬菜的3个选用标准
对反季节蔬菜的正确态度是适当选用。如果过分强调反季节蔬菜或者水果的低品质,像古人说的那样“不时不食”,就会导致部分地区近5个月的时间无法吃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每当北方的寒冷冬来临,天地间一片荒凉,寸草不生,只能用白菜、胡萝卜、土豆凑合吃了。
因此,对于反季节蔬菜,我们要明确3个选用标准:
①优先选择应季的蔬菜,不必追求那些不合时宜的蔬菜;
②在缺乏应季蔬菜水果的季节里,吃反季节蔬菜水果总比不吃要好,因为我们还要不断地通过这些蔬菜获取所需的营养;
③优先选择本地出产的蔬菜,本地产品不仅成熟度好,营养价值损失小,而且不需要用保鲜剂处理,污染小。
总而言之,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季节,反季蔬菜的出现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既丰富人们的餐桌,也提供了更多的营养来源。不过还是提倡大家食用时令蔬菜为主,反季节蔬菜为辅。
资料:CCTV回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