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汉中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会商暨2024年豇豆农残治理工作”会议精神,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有效治理豇豆农药残留,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切实做好我县豇豆生产技术指导,特制定本意见。
一、健康栽培
(一)品种选择。选择抗病、高产、抗逆性强、品质优、商品性好,的豇豆品种。春季大棚栽培选择耐低温、耐弱光、早熟丰产、结夹节位低的品种;夏季栽培选择耐高温、抗淋、结夹能力强的品种。
(二)种子处理。直播豇豆亩用种2.0-2.5kg;育苗移栽亩用种1.5-2.0kg。要求种子纯度98%以上,发芽率90%以上。
播种前,选择晴好天气晾晒种子1-2天,剔除病斑粒、杂粒、瘪粒。可于播前对种子进行包衣或用50%福美双拌种处理,以防苗期病虫鼠害。
(三)整地作畦。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土层深厚,2年内未种植过豆角、豇豆等豆科作物的地块种植。有条件的地区提倡水旱轮作,或与粮食类、叶菜类作物轮作。播种或定植前深翻土壤30cm,晾晒 5-7天。
采用起垄栽培,合理密植,一般畦垄宽1.0-1.2m,沟宽0.25-0.3m。
(四)施足底肥。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kg或商品有机肥120-160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kg。生长期增施磷钾肥和硼肥。第一节花序坐果后,每隔7 天~15 天追施1次复合肥,补充缺失的中微量元素;在苗期、花芽分化期、坐果期、籽粒灌浆期施用叶面肥。
二、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
豇豆虫害主要有斑潜蝇、豆荚螟、蚜虫、粉虱、蓟马、红蜘蛛等;病害主要有锈病、病毒病、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煤霉病等。防治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栽培模式(设施或露地)豇豆,明确主要防控对象,选择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土壤处理
1.太阳能高温闷棚:太阳能高温闷棚:利用夏季高温休闲期,土壤灌水后,施用半腐熟的作物秸秆或者腐熟的粪肥,跟土壤充分混合后覆膜,盖棚、密闭,保持棚内高温高湿状态、棚温升高至70℃以上持续10~15天。闷棚消毒后揭膜晾晒7~10 天,使用微生物菌剂处理后种植。
2.药剂土壤消毒:土传病害发病重的地块,在夏季高温季节,深翻地25厘米,每亩撒施500kg切碎的稻草或麦秸、撒石灰氮40~80kg,保持20天。
3.生物菌剂处理:播种或定植前,施用足够的腐熟有机肥或农家肥,再使用绿僵菌颗粒剂等生防菌剂浅旋耕,定植后浇水,有效预防蓟马等病虫害。
(二)阻隔诱杀
1.防虫网阻隔。在设施大棚通风口及出入口安装40-60目防虫网,设置防虫网的棚室需加强通风、排水,夏秋栽培适当遮阳降温。采用银灰膜条(或银灰地膜)避蚜、地膜覆盖阻隔蓟马入土化蛹。
2.诱虫板诱杀。在日光温室内每亩悬挂30厘米×40厘米黄板20~25张,黄板诱杀有粉虱、蚜虫、斑潜蝇,蓝板诱杀蓟马,可有效压低害虫基数。色板的高度以其下缘略高于菜豆植株的生长点并及时更换。
3.杀虫灯诱杀。宜安装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和蝼蛄等地下害虫,成虫发生期开灯诱杀。
4.性信息素诱杀。可安装豇豆荚螟性、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根据豇豆生长期调整诱捕器进虫口的高度,苗期高出植株顶部15厘米~20厘米,生长中后期高出地面1米~1.5 米。
(三)生物防治
释放丽蚜小蜂等防控粉虱类害虫;释放小花蝽、捕食螨防控蓟马类害虫;释放智利小植绥螨等防控叶螨类害虫。苗期、伸蔓期、开花结荚期,喷施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诱抗剂,以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
(四)科学用药
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轮换交替用药,不超量、不超次数用药;采收期只能使用安全间隔期不超过3天的农药。
三、虫害防治
(1)蓟马:幼苗期,使用噻虫嗪等内吸性药剂灌根防治蓟马等害虫;生长期,选用金龟子绿僵菌、苦参碱、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虫螨腈、啶虫脒、噻虫嗪等药剂。
(2)豆荚螟:选用苏云金杆菌、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
(3)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选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苦皮藤素等药剂。
(4)斑潜蝇:选用乙基多杀菌素、灭蝇胺、灭胺·杀虫单、溴氰虫酰胺、阿维菌素等药剂。
(5)蚜虫、叶螨:选用苦参碱、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溴氰虫酰胺等药剂。
四、病害防治
发病初期,选用蛇床子素、硫磺·锰锌、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丙环唑、戊唑醇等防治锈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使用噁霉灵等药剂灌根防治枯萎病、根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