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击划线题目进入阅读,下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种植平菇,简单易行,从备料到出菇,没有难点。但必须遵循种植技术,不能凭想象。否则,一定会踩“坑”。
一,使用单一高营养含量原料做培养料,就一定能高产。
平菇种植中,平菇,就和人一样,需要营养,即需要主食,从中吸收蛋白质,也需要蔬菜和肉类,从中汲取维生素、脂肪,主食与蔬菜和肉类搭配合理人才能生长的健康,平菇也一样。
【1】平菇生长营养需要的特点。
平菇生长依靠培养料中的营养来支撑,这营养必须有主食,也必须有蔬菜和肉类,也就是常说的碳元素和氮元素,平菇生长对碳元素和氮元素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比例,这也就要求,培养料中所含的碳元素和氮元素,必须有一定的比例,也就是碳氮比,这样才能保证平菇生长的营养供应。
【2】平菇培养料正确的碳氮比。
平菇正常生长要求培养料的碳氮比是33:1,培养料制作时,必须依据并满足这个要求。也就是,既要有棉籽壳、木屑,也要有麦麸,或米糠,或玉米粉,这正是平菇种植技术的要求。
【3】培养料营养结构不均衡的后果。
现实中,真的就有种植者凭想象,追求高产,只使用营养含量较高的棉籽壳,放弃其他原料的添加,使培养料的碳氮比变成了27:1,就打破了平菇生长所需要的合理的营养结构,最后导致的结果,碳元素缺乏,氮元素过剩,菌丝体,特别是子实体无法健康生长,出现畸形菇,自身抗性变弱,容易受到杂菌侵染,出现病害。不但不能高产,反而是低产,甚至因此导致种植失败。
所以,使用单一原料做培养料,是违背种植技术,不管它营养含量有多高,这样做了,就踩了“坑”,进了“坑”,就上不来,无法补救,只能放弃,从头再来。
二,防治病虫害,培养料中添加杀菌剂、杀虫剂。
平菇种植中,鉴于杂菌感染和病虫害对种植的为害之大,常常造成种植失败的后果,防杂菌侵染,防治病虫害也就成为了种植中的重中之重。所以种植过程中,想尽一切办法,来进行预防,争取把杂菌消灭的一干二净,即使稍有残留也要使它们受到抑制,失去侵害的机会。
【1】常规下,不科学的做法。
实际种植中,不乏有些种植者把百菌清、多菌灵等杀菌剂,敌百虫等杀虫剂,在培养料制作过程中,与培养料原料一起添加进培养料中,以此来杀灭培养料中可能存在的杂菌或虫卵。认为培养料再通过灭菌,就给灭菌实施了双保险。
【2】添加药剂的危害。
实际上,添加药剂,对平菇生长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为平菇也是菌,它也无法抵御灭菌剂的作用,并且天生对杀虫剂表现敏感。这样的状态下,灭菌后残留在培养料中尚未失效的灭菌剂和杀虫剂,对刚刚接入培养料的菌种发生效力,给在努力适应新环境,较为稚嫩和脆弱的菌种带来生长影响,使它受到抑制,甚至是杀灭,造成菌种不萌发,或者萌发后生长缓慢,菌丝稀薄,活力减弱等等后果。
其实,这种做法,如果用了,就是自己挖了一个“坑”,尽管“坑”不深,但给种植带来的影响,也无法估量。前些年的种植中,使用多菌灵的较为普遍,因农残超标和影响产量,近些年在慢慢少见。
三,灭菌、焖锅时间越长,灭菌效果越好。
种植平菇,发酵料栽培渐渐的被熟料栽培所取代,因为经过灭菌过程的培养料染菌几率远远低于发酵料。在灭菌方法的采用中,常压灭菌极为普遍,灭菌过程中,按技术要求,达到灭菌、焖锅时长,就能达到灭菌效果,
【1】正常的灭菌、焖锅时长。
培养料灭菌技术操作要求,灭菌仓在100℃状态下,保持12~15小时,焖锅时长8~10小时,菌袋培养料温度40~50℃取出。但有些种植者认为,延长灭菌、焖锅时间,灭菌效果佳,能真正的使培养料达到无菌状态,其实这极不可取。
【2】延长灭菌时长的后果。
▪灭菌过程,是个升温过程,在100℃高温状态下,的确可杀灭培养料中存在的杂菌,但高温也损坏了培养料中所含营养的结构,使营养含量有所流失,造成营养含量的下降。
▪人为的延长灭菌时间,必然出现营养流失过多的后果,这些营养的流失,是空耗,对种植没有任何作用。延长的灭菌时间,表面上是增强了灭菌效果,实际上在实现灭菌效果上的空转,是无用功,增加了能耗,提高了成本,流失了培养料营养,最后影响的是平菇产量。
【3】延长焖锅时间的后果。
培养料灭菌中,焖锅是个降温过程,故意的延长焖锅时长,使之超过技术要求的10小时,培养料的温度可能就下降到25℃以下,培养料在较低的温度下接种,菌种萌发慢,生长慢是必然,推后出菇期是结果,这也就延长了种植周期,增加种植风险,还造成培养料营养的空耗,最后影响的依然是产量。
这样做是违反平菇种植技术要求,也是想当然,更是挖“坑”,自己踩。
四,养菌期,超低温、低湿运行,染菌率低。
【1】平菇需要的正常温度和空间相对湿度。
平菇的养菌期,是杂菌的侵染的表现期。高温、高湿环境利于杂菌的生长,为了抑制杂菌活力,必须进行温度、和湿度控制,一般温度控制在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内(22~25℃),空间相对湿度控制在70%,即使这样的温湿环境,也可能有发生杂菌的感染。
【2】低湿的危害。
尽管可能有杂菌产生,千万不要再降低空间温度和湿度,特别是空间相对湿度。降低温度,只是菌丝生长的再慢一点,但可以生长的更健壮。降低空间湿度,使空间湿度低于65%,甚至低于50%,菌包内的水份就会慢慢蒸发,并从袋口缝隙运动至空间内,造成袋内水分流失,并逐渐变干,菌丝会因得不到充分的水分供应,生长无力,逐渐萎缩退化,最后不能出菇。
【3】低温的危害。
实际上,即使保持正常的70%湿度,单单降低温度,对菌丝的生长,也十分不利。尽管有限度的低温下,菌丝生长强壮,但养菌期的延长,使菌袋内培养料有限的营养,产生空耗,造成营养流失,会导致后来出菇营养缺乏,子实体分化、生长无力,生物转化率低,严重影响产量。
所以,平菇的养菌期,温度、湿度的控制原则,是适温、适湿,不是低温、低湿。防止杂菌污染,应从灭菌,空间防护、药剂灭杀等多点入手。施行低温、低湿控制,是“坑”,不能踩,踩了就会给种植带来不利影响。
平菇的种植,与其他食用菌种植相比,的确简单,容易操作,但必须牢牢掌握种植技术,遵循种植技术,用其指导平菇生产。提倡立足种植实际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但不要主观臆想,不要违背客观规律,人为的给种植挖“坑”,这不是技术创新,是蛮干,结果是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