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咕咕、咕咕咕……”4月26日,走近位于如皋市长江镇二案社区的如皋市金诚肉鸽专业合作社鸽舍,未见鸽影,已闻鸽声。
“我年轻时在村里做农技员,家里条件不好,想找个门路改善生活。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市场调研,我发现鸽子的经济价值高、市场潜力大。”合作社的负责人时一成介绍,鉴于初涉养鸽行业,他初期只引进了500对鸽子,边养边摸索,花费5年时间,形成上万对的规模。如今,时一成的鸽场占地约40亩,有6万对鸽子。合作社也颇具规模,共有约60个社员,辐射整个如皋市。
科学养殖,提高产量增效益
别看现在时一成养鸽子养得顺风顺水,当年,他也是经历了一番挫折。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鸽瘟让规模渐盛的鸽场一下子陷入困境。
怎么实现科学养殖,尽快走出产业低潮?时一成一方面组织养殖户外出走访调研、学习取经;另一方面,与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建立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邀请专家教授前来指导实践。同时,对传统的鸽笼、喂料设备进行改进,相关的喂料设备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近30年来,在他的努力下,合作社形成了集孵化、产蛋、乳鸽售卖、老鸽深加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打通“线上+线下”双销售渠道,成为目前南通地区最大的鸽子养殖基地,年产值达百万元。
如今,走进鸽舍,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喂水、喂料、出粪等工序实现了自动化管理,鸽舍环境整洁卫生。
说起未来,时一成表示,合作社将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品种,实现全自动化、无公害养鸽,让群众吃得安全和放心,让养殖户在规模养殖的道路上走深走实。
守望相助,致富不忘桑梓情
顾建华曾经是郭南村有名的贫困户,2016年,村里将顾家列入精准扶贫户,安排他去镇上的人才资源市场找工作机会,没想到真让顾建华碰到了。
“一直以来,合作社有两种帮扶途径:慈善扶贫,就是对镇上的建档立卡户直接给予经济援助;创业扶贫,就是合作社提供就业岗位,或提供种鸽、技术等,贫困户自己创业脱贫。顾建华就属于第二种,当时合作社无偿提供了400对种鸽,又传授养鸽技术、联系销售渠道。”时一成自豪地说,如今的顾家不仅脱了“贫困帽”,还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养鸽规模已达2000对,年收入超10万元。
据了解,近两年,合作社无偿援助周边特困户共66户,累计15万多元。时一成告诉记者,合作社扶贫,一直有个原则:“我们帮了你,你有了能力,要去帮助更多人、反哺社会,传递爱心,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让一人掉队,实现共同富裕。”
本报记者 徐爱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