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丰宜镇石泉村,一幅世外桃源的美好画卷铺展开来……游船荡漾湖面静享时光、漫步山庄闲游喂食萌宠、学习文创领略烙画技艺、品尝葫芦美宴畅怀聊天、夜宿露营广场仰望星空,在这里,小葫芦撬动着大产业,不仅引来了旅游热,也带动了乡村兴。

水葫芦变真葫芦

石泉村因石泉水库而得名,这里有着丰富的泉水资源。但说起为何要种葫芦,还要从村里“看不见的水葫芦”说起。

2015年4月,返乡致富带头人彭连根响应丰宜镇招商引资的号召,看中了石泉村这片水域,琢磨着如何开发。当彭连根翻阅地形图时,他猛然发现,这个石泉水库像个葫芦,葫芦谐音福禄,本身就有美好的寓意,是否能将石泉村打造为一个围绕葫芦的吃住行游购娱世外山庄呢?

但是把美好想法变为现实并不是说说而已,彭连根随即邀请农业种植专家多次实地考察,经过严格的指标评测,专家们发现,这里的环境条件适宜种植葫芦,这无疑给了彭连根很大的发展信心。

视频致富葫芦种植教程_葫芦种植视频教程_种植葫芦致富视频

随后彭连根流转土地1 000余亩致力于打造葫芦种植基地和葫芦山庄。这也让种了几百年玉米的石泉村土地上头一次种上了葫芦。水葫芦变成了真葫芦,但真葫芦真的能像其美好寓意般给石泉村带来好的前景吗?能否让石泉村种出的葫芦更有价值呢?于是乎,在石泉村有了一块属于葫芦的专属文创作坊。

葫芦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就是用加热的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电烙笔通电后产生热量,利用碳化原理,不施加任何颜料,在葫芦上烘烫勾勒进行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书法等创作,形成烙画。以电烙铁为笔、葫芦作纸,融万象于眼、绘万物于纸。石泉村葫芦文创作坊成为了葫芦烙画手艺人冯璟波的一片天地。

走进葫芦文创作坊,这里挂着、吊着、摆着各种造型的数百件葫芦作品供游客欣赏,有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亭亭玉立的莲花、活灵活现的动物……长凳子上还摆放着各种葫芦教具,有时冯璟波会化身老师在这里开课,教学员画葫芦、学烙画技艺。

最近,冯璟波正专心致志地烙一件“万里长城”的葫芦画作,只见他手持电烙笔,正伏在工作台前创作,随着手腕的轻微移动,伴着细缕青烟升起,山脉的起伏陡峭便在方寸葫芦间悄然铺展。冯璟波告诉记者,葫芦上的画以烫为主,烙画的第一步是先拿铅笔起稿,再用烙铁勾线造型,手持烙铁时需要掌握好三个度,一个是温度,一个是速度,烙笔移动速度决定了它在葫芦上的颜色,还有一个就是力度,压得用力一些,线条颜色就会比较深。只有恰当把握好这三个度,实现相互匹配,才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听着冯璟波的讲述,前来观赏的游客张女士暗藏不住跃跃欲试的心:“这个颜色把握很难,你看我拿电烙笔烙出的线条歪歪扭扭,颜色深浅不一,你再看冯老师的作品,笔力功力很厉害!不过这次尝试还挺有趣的,下次有机会我想跟着冯老师一起画葫芦。”

冯璟波的葫芦烙画技艺并不是一下子练就的,原先仅是在木板上烙画,机缘巧合下,他开始尝试在葫芦上创作。“每个葫芦长的都不一样,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很看重眼缘,而且葫芦鼓鼓囊囊,也不像版画那样平坦,烙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烙画时会有一股淡淡的葫芦皮香味。”冯璟波说。

为了自己的葫芦烙画技艺更精进,冯璟波每天从早到晚地忙碌着,首先要挑选合适的葫芦,然后要去皮、去籽、打磨光滑,接着再用铅笔画出想要的图案,最后再用烙铁头沿着图案烙出线条。这些工序需要绘画者保持耐心和细心,更需要具有奇妙的想象力和天马行空的表达力。

冯璟波很喜欢用牡丹和山水作主题,因为牡丹代表了富贵和吉祥,山水代表了自然和生活。他创作的每个作品都有其不同的寓意和故事,也都在表达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比如这个不到50厘米的葫芦上,一只转身的猛虎扑面而来,活灵活现,仿佛啸于耳旁,煞是威风。在葫芦上画老虎,一个是我们说的有‘福’有‘禄’,一个就是‘虎’和‘福’发音很像,‘福上加福’。所以,两者结合是平安吉祥的意思。去年生肖虎系列葫芦烙画,我创作了二十多件,非常受欢迎。”冯璟波说。

冯璟波的好手艺也为石泉村增添了不小的名气,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客人都看中了冯璟波的作品,买来收藏或赠送朋友,有时也会亲自过来学习体验葫芦烫画。“我非常开心能够把自己的艺术作品分享给更多的人,也希望借着葫芦‘福禄’的好寓意把我的祝福送给他们。”冯璟波满怀期望地说。

除了葫芦文创作坊,冯璟波还为到石泉村游玩的客人准备了一份“薄礼”,便是和鸽子亲近玩耍打卡拍照。冯璟波嘴里打个唿哨,几十只信鸽就会铺面飞来,葫芦文创作坊门前的草坪上顿时欢腾起来。待游客拿出准备好的食物,信鸽更是围个“水泄不通”,别提有多欢乐了。而这儿也成为了石泉村的一个放松游玩的新景点。

值得一提的是,葫芦不做任何加工,每亩便可实现1.5万元的产值。仅2017年,石泉村种植的120亩葫芦便达到了180多万元的产值。经过手工艺人的加工制作,葫芦的附加值更是增加了10~20倍。

真葫芦变宝葫芦

葫芦是种好了,文创产品也有了,但让真葫芦变成宝葫芦,还得完善好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于是在石泉村,打造葫芦元素的民宿、葫芦器皿以及以葫芦为食材的葫芦美宴、围绕葫芦展开的葫芦花灯节等便一一列在了石泉村的清单上。

180米的二十四节气文化长廊、2.8千米的环湖步道、20余个垂钓平台、20亩的荷花园以及包含10余项内容的萌宠乐园等项目,都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游玩体验。

“目前,石泉村正在设计打造具有葫芦特色的创意主题民宿,我们希望入住这里的游客,有一种回家的舒适感和踏实感,除了可以品尝到我们石泉水库的鲜鱼、我们自己养的家禽以及种植的无公害蔬菜外,还可以在特定时间段品尝到葫芦宴和荷花宴,带给游客别样的感受,勾起他们味蕾上的童真记忆。此外,游客可以通过景区内‘云光谷’小岛与玻璃木屋、金字塔帐篷等当下流行的户外露营设施,获得亲近大自然的体验,比如赏月观星、邀三五好友畅快聊天都是很不错的选择。”石泉村项目负责人张国明介绍说。

葫芦种植视频教程_种植葫芦致富视频_视频致富葫芦种植教程

视频致富葫芦种植教程_种植葫芦致富视频_葫芦种植视频教程

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葫芦灯、各色彩灯错落有致,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白天整个景区热闹非凡,滑雪场、民俗巡演、高空飞人等节目精彩纷呈;夜幕降临,华灯绽放,层层灯珠与各色灯笼相互交织,绚烂灯带把长廊装点得美轮美奂,满目都是流光溢彩,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整个石泉村灯火辉煌、灿若星辰……随即,张国明给记者翻出了春节期间石泉村举办活动的照片,眼花缭乱的照片无不让人心之所向。

据了解,2018年举办葫芦灯展时有13万人前来参观,2019年达到了15万人,春节来往的游客更是只增不减。在石泉村,除了靠葫芦种植尝到甜头外,凭借各种火热活动的人气,村民也过上了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石泉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248户771人,2020年人均年收入1.2万元,相比两年前提高了2 000元。“除了已有保障政策外,葫芦成为了石泉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如今,大家的日子宽裕了,不少人家里还买了小汽车。村民郗建春家的小米、土鸡蛋,每年能卖1万多元。”

此外,葫芦还把一些村民的日子给“稳住了”。几年前,村民郗广听的儿子患上了一种罕见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全身瘫痪,离不开人照顾。郗广听不得不放弃原先百公里外一家煤矿的工作,和妻子一起照顾儿子。2018年,郗广听当上了石泉村水库的巡查员,一年收入1.8万元,不仅有了稳定工作还能照顾家。更令他高兴的是,儿子的身体也在慢慢好转。

而村民郗冯拴看着石泉村的变化也有自己的感慨:“以前姑娘都不想嫁进来的村子,现在有名了,来的人也多了。进村要收门票,这在以前哪敢想啊。”

如今,在石泉村的带动下,周边群众通过种植绿色蔬菜、经济林干果,养殖生猪、土鸡、山羊等特色产业发家致富,带动300余人实现了增收。

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葫芦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征。葫芦压窗台,福禄自然来。念好“葫芦经”,走活“发展棋”。看葫芦、吃葫芦、赏葫芦……从食材葫芦到艺术葫芦,石泉村的葫芦拉出了一条长长的商品线。围绕“小葫芦”,石泉村做起了乡村旅游“大文章”。截至目前,在扩大葫芦种植规模的基础上,石泉村正在加快美术馆、特色葫芦岛等设施建设,力争将石泉村打造成“葫芦文化第一村”乡村旅游品牌。

而且,石泉村还被评为了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省级乡村旅游线路沿线景点之一、长治市100个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等。石泉村葫芦山庄以农业发展与文化艺术相结合、以田园风光与城市文明相结合、以企业带动与农户生产相结合,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我们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带动石泉村村民增收致富为己任,通过打造‘新型农业、乡村旅游、医疗养生研学教育’四大产业板块,在保护当地乡村自然田园风光和传统农耕文化的同时,将城市公共服务和现代文明生活延伸到乡村,真正实现以企业自身发展带动乡村蓬勃振兴。”彭连根信心十足地表示,“下一步,石泉村将在延伸葫芦文化产业链上下功夫,走出一条工艺品、艺术品衍生的新路径,为早日打造出屯留区首家省级文旅康养度假区而不懈努力。”

免责声明: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我方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