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平均增收9000元
种植面积4200万亩
产值约1700亿元
这个目前正在收获
藏在高山里的蔬菜产业不简单!
01
高山蔬菜第一县:年产值20亿
2021年10月8日,海拔1500米的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里,雷玉平手机电话不停,今年种植的300亩第二季高山大白菜又喜获丰收,客户打电话争相抢购。
雷玉平是长阳新华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今年合作社种植的大白菜采用了控释肥包衣新技术,种出来的大白菜不仅品质好,叶片油量, 产量还多至少1/3,每亩产值能增加2000元以上,同时可以节约人工成本和肥料成本1000元。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全国高山蔬菜产业的发源地, 被誉为“高山蔬菜第一县”,近年来通过示范推广蔬菜“三减三增”提质增效主推技术,年产值高达20亿元,带动全县3万多种植户、20多万亩蔬菜基地,每亩节本600元以上,增加产值1500元以上。
02
天然凉棚:农民平均增收9000元
2020年11月,走进贵州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盘山路绕行而上,在海拔2000米至2600米地带,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地映入眼帘,吐露蓬勃的生命力。
位于乌蒙高原的威宁平均海拔2200米,是全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素有“天然凉棚”之美誉。近年来,威宁县利用本地海拔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等优势,大力发展白菜、白萝卜、莲花白、西兰花、荷兰豆等高原冷凉蔬菜产业, 威宁“三白”(白萝卜、大白菜、莲花白)品质上乘、声名远播。
双龙镇标准化蔬菜基地占地1万1千亩,据负责人秦天彪介绍,基地2020年已向广州江南、深圳海吉里、福建虎门富民、香港百佳超市四个市场销售1750万吨蔬菜。目前基地已经试种成功西兰花、西红柿、彩椒、白萝卜、白菜、茄子、苦瓜、丝瓜、黄瓜等品种, 预计今年可使3个村村集体经济增收117万元,农民流转土地固定分红660万元,带动农户务工收入3168万元, 平均增收9000元以上。
03
高山蔬菜产业发展意义
广义的高山蔬菜是指高海拔地区夏季自然冷凉气候条件下生产的天然错季节蔬菜产品。我国高山蔬菜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生产规模逐年扩大, 2016年播种面积已达280万hm 2 (4200万亩),其中基地面积186.7万hm 2 (2800万亩),异地调出播种面积约166.7万hm 2 (2500万亩) , 产量9002万吨,产值约1700亿元,在满足我国人口密集区夏季鲜菜供应和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1
“上菜下运”,满足夏季鲜菜供应
我国蔬菜异地流通情况总体表现为冬季以南方暖区喜温及耐热蔬菜“南菜北运”(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为主; 夏季则以高海拔地区喜冷凉和喜温蔬菜 “上菜下运”( 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高纬度向低纬度地区)居多。高山蔬菜在满足我国夏季蔬菜均衡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2
投入少,规模大,效益高
我国高山蔬菜产区多分布在一些老、少、边、穷、库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自然资源相对匮乏,高山蔬菜是少数几个能大规模和持续为山区农民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 高山蔬菜产区一般每亩平均投入500元以下, 收益2000~10000元,投入少、见效快,多年持续。
03
病虫害少品质优,保障夏季蔬菜供应
一方面,高山蔬菜在 几次大型自然灾害时期对保障市场的蔬菜供应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是我国夏季避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高山蔬菜品种优质同时安全廉价, 是我国夏季无公害蔬菜生产战略性基地的理想选择。
04
高山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山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由于具体地理地貌和气候特征的差异, 我国高山蔬菜大体可归为三大类。
中部长江流域高山蔬菜
中部长江流域高山蔬菜 播种面积52.09万hm 2 (781.4万亩),异地外调80%以上。 主产地为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安徽、浙江、福建、广西等;目标市场为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地区;主导产品有白萝卜、扁圆甘蓝、大白菜、青花菜、红果番茄、微辣青辣椒、菜豆、莴苣等。
主要特点:海拔600~2600m高山种植,年降雨量1100~1800mm,雨热同季;露地栽培为主,少量避雨栽培;虫害较少,病害偏多;蔬菜含水量高,品种脆嫩,不耐贮运;排开播种,分批上市;产业化程度较高。
主要问题:连作障碍较重,有水土流失现象,种植蔬菜种类偏少,种植规模受可耕土地和劳动力制约,劳动力成本上升。
北部坝上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冷凉蔬菜
北部坝上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冷凉蔬菜 播种面积 110.92万hm 2 (1664万亩) ,异地外调约60%。 主产地为河北、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目标市场为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地区;主导产品有大白菜(娃娃菜)、圆球甘蓝、白萝卜、芹菜、番茄、红(青)辣椒、菜薹(菜心)、芥蓝、胡萝卜、花椰菜、莴苣、豌豆等。
主要特点:海拔1400~2600m高原川谷可浇地,年降雨量300~600mm,光照充足;叶菜类蔬菜露地栽培,果菜类蔬菜少部分日光温室及少量塑料大棚栽培;病害较少,虫害偏多,蔬菜产品干物质含量高,较耐贮运;大部分同季播种,上市期较集中。
主要问题:地下水过度采用,种植规模受水源条件和市场制约,蔬菜上市期较集中,销售倚重外地市场,市场风险随种植规模扩大而加大,产业化程度偏低。
西部云贵、青藏高原夏秋蔬菜
西部云贵、青藏高原夏秋蔬菜 播种面积 121.60万hm 2 (1824万亩) ,异地外调约50%。 主产地为云南、贵州、青海、西藏;目标市场为本地、华南、华中和港澳地区;主导产品有红(青)辣椒、番茄、菜薹(菜心)、芥蓝、芥菜、生菜、大白菜(娃娃菜)、甘蓝、花椰菜、豌豆、葱、蒜等。
主要特点:海拔1200~4400m高原坝子地,部分为山区坡地,年降雨量800~1200mm,光照充足;露地栽培为主,少量避雨叶菜;病虫害中度发生,分期分批分区域播种,分品种分区域分批上市。
主要问题:雨水分布不均,偶遇干旱,距离市场太远,市场分散,生产规模受市场制约。
此外,近年来高纬度的东北地区(含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四盟)在策略性调减玉米等大田旱作作物的同时,也尝试利用东北夏季冷凉气候资源和相对充足的北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在满足本区域鲜菜供应的同时,瞄准南方市场需求适度发展夏季蔬菜,开展“北菜南运”,也会是高山蔬菜市场供应的有益补充。
05
高山蔬菜产业发展主要问题
1、种植种类、品种相对单一,茬口相对集中
目前高山蔬菜种植种类大多是甘蓝、大白菜、萝卜等,还有少量番茄、辣椒,其他精细品种的种植比例过小,不能满足淡季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由于 品种和茬口过于集中,生产效益风险随面积的不断扩大而增大,少量品种的相对集中上市给销售带来压力, 间断性的“菜贱伤农”现象偶有发生。
2、缺乏高山特殊生态科学栽培管理技术规范
高山地区地理地貌和小气候相对特殊,主要表现为温度和湿度日较差大,坡耕地单向淋溶现象严重,异地供应运距远等特点, 要求种植品种抗病、抗逆性强,耐贮运、耐抽薹,商品性好;栽培措施上要求绿色生态,最大限度扬长避短,发挥高山蔬菜的高品质优势。
2021年度高山高原蔬菜十大主推技术公布,赶紧收藏!
3、采后处理技术滞后,制约市场半径
高山蔬菜的销售季节正值高温季节,缺乏有效的冷链系统和有针对性的采后处理技术,一般高山鲜菜的 运销不超过2000km,许多在高山可以种植的精细蔬菜由于贮运条件的限制而不能生产, 使高山蔬菜的市场潜力得不到充分拓展。
4、机械化应用率低,劳动力缺乏,管理粗放,信息化程度不高,品质和品牌优势降低
高山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加之大部分地区以传统耕作为主,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低,机 械化程度不高,生产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高山蔬菜的品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山蔬菜产品“优质不优价”。
近年来,随着高山蔬菜种植规模的不断壮大,不仅扩大了农民与种植户的收入,也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全国高山蔬菜产业技术研讨会在长阳召开;2021高山蔬菜产业发展座谈及新品种现场会顺利召开;2021年“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三区三州”高山蔬菜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实施方案研讨会也在北京蔬菜花卉研究所召开......
相信高山蔬菜作为百姓夏季“菜篮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高山蔬菜品种将不断丰富,技术继续深耕,产业将持续做大做强,为蔬菜产业的发展助力,并不断提升农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