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事迹材料3篇

本文目录

*是*镇*汤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现年50岁,1*9年她承包了村里的二百多亩荒山发展山岭种植养殖,使原来只生荒草、不长庄稼的荒山变成了一座“山沟鹅鸭叫,山腰野鸡鸣,山顶瓜果香”的“金山”。本人先后荣获了省“科技女状元”、区“庭院开发状元户”、“科技奔小康”等光荣称号。20*年10月,省妇联主席赵玉兰同志到威海时,特地参观了她承包的荒山。

一、不甘落后穷思变,冲破舆论进深山

*是一个不甘贫穷的妇女,一直有干一番事业的理想。但现实又让她难以如愿:她上有四位年事已高的老人,下有两个尚在读书的双胞胎儿子,全家人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她张罗,而且只读过两年小学,没文化,没技术,想搞点项目也是力不从心。丈夫总是劝她不要整天胡思乱想,平平安安过日子就行了。她却不甘心一直穷下去。

1*9年秋天,*汤村开始对外承包荒山。*马上想到可以利用荒山大搞种植、养殖,依靠荒山开发摆脱贫穷。做通丈夫的工作后,她一次性交上了1.6万元,承包了村前两块荒山,西块60亩,承包期28年,东块230亩,承包期50年。为了开荒方便,*和丈夫在冰石山腰盖了三间平房,把灶具家什往车上一搬,*年腊月初六就离开村子,住进了荒山小屋,过起了与山鸡、野兔相伴的山野生活。

二、自力更生苦创业,荒岭旧颜换新装

*年近半百,孩子又学业有成,按理说是该享清福的年龄了。但她始终认为创业不分年龄大小和文化高低,开弓没有回头箭。整整一个冬天,*和丈夫起早贪黑开荒整田。每天五点钟进山,晚上八点以后才回家,一天只睡六、七个小时,天冷风大,就戴着毡帽、手套,土层结冻不能用掀挖,就用镢头和钢钎,艰苦创业。

*年春天,*到附近的镇村的枣园考察后,以每棵7.5元的价格从莱阳市种苗研究所引进王枣、梨枣两种枣苗3000棵,又从本镇双寺夼村以每株15元的高价购进160棵大元丰枣苗,同时利用山上的酸枣、野枣嫁接优质大枣300余棵。她还在荒山上栽植了桃、杏、李子、葡萄等果木,搞多元化种植。为搞好管理,她一边到外地向专家技术员请教,一边购买书籍学习,自己文化浅看不懂,就让丈夫念给自己听。为解决果苗缺少有机肥的问题,20*年夏天*投资2万元在山腰背风处盖起了两个占地180平方米的简易鸡舍,采取圈养和放养相结合的方法,用草种、虫子、松籽等自然饲料喂鸡。饲养5000只鸡,前两批3000只成鸡已出栏,纯收入1万元。现存栏*只,积粪60立方。

搞荒山开发,每走一步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的右小腿80年因骨折手术失败落下了股质增生的后遗症,97年又患了胆囊炎,发作起来肚子绞着疼,承包荒山后,她忘记顾不了病痛。*年夏季天旱,刚栽上不久的枣苗旱了,耷拉着脑袋马上要干死,*急了,一棵苗就是15块钱呀,说什么也要把苗保住。山上没有水,她就和丈夫到山下水湾里挑,一桶水只能浇一棵苗。挑水上坡,腿疼得迈不开步,她硬是抱着肚子咬着牙撑着,等阵痛一过又挑起水桶往上爬,晚上她瘫倒在房门口,连往屋里爬的劲也没有了,丈夫心疼地说:“咱明天歇一天吧!”第二天一早她还是爬起床又上了山。

自*年冬天以来,*共在荒山上投资17万元,使昔日的荒山彻底变了样:庄稼压弯了乱石,瓜果树苗取代了茅草,荒山披上了新装。看到这可喜的变化,村里指点、议论的人少了,称赞、佩服的人多了。在她的带动下,*汤村又有3户人家承包了荒山。

三、展望未来绘蓝图,誓让荒山变“金山”,面对这片荒山,*常常思索一个问题:在享有开发管理权的这几十年里,自己能为这座山带么,能给村里的群众和周围的荒山开发者留点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她制定了自己的最低要求和最高目标。最低要求是今明两年拿出8至10万元做好三项投入:一是从临沂购进优质板栗苗3000棵,发展板栗50亩;二是利用自身苗圃扩大优质大枣种植30亩;三是增设2个占地分别为120平方米的采光式鸡舍,使饲养存栏量达到6000只。最高目标是在承包期限内把荒山变成*镇的“聚宝山”和“山岭开发样板”。通过实施立体开发,使山上、山中、山下彻底变样。山上林果在形成规模的基础上开发一片苗圃繁育基地,免费为周围开发荒山野岭者提供果苗和技术;山中养殖场引进七彩山鸡、山羊,形成多品种互补养殖、共同发展的格局;山下水湾搞好清挖开发,使蓄水能力和有效养殖水面进一步扩大。她还准备在山的西、北两面用白顶松栽植一条防风护林带,使冰石山成为一个聚宝山庄。*文化不高,但她非常喜欢听一首歌。歌中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善良者以快乐。她坚信:只要自己辛勤努力,美丽的传说一定会变成现实,冰石山的石头们总有一天会唱出自己快乐的歌。

农户带动乡邻养殖致富先进事迹材料

养殖事迹材料(2) |

是**县**乡黄坪村的养羊大户,他从2只山羊发展到现在的170多只,年净收入5万多元,他向村民传授养殖技术,无偿将良种公羊借给其它养羊户使用,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连续3年被评为“十星级文明农户”和科技示范户。

现年42岁的,曾经是**乡计划生育重点处罚对象,全家7口人,有5个孩子。他为躲避计划生育流浪、襄樊等地打工,,直到XX年儿子出生后,才回家定居。此时,一贫如洗,小孩读书学费都拿不出来的家境,想发展生产、想做生意缺乏本钱,手中无网看鱼跳,万般无奈之下,于是想到了投资少、见效快的养羊项目。XX年他搭起了小木棚,在亲戚家借了2只母羊,走上了试试看的养羊之路,未曾想当年除还本外,另出售山羊4只,当年见效。XX年,他自己掏本钱又买了几只母羊,开始了正式的养羊生涯,从此他就与山羊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为了提高养殖技能,他从书店买回来有关资料阅读,并且不断请教老牧人和县乡技术人员,向他们请教养羊技术。人手不够,他就和其他村有经验的村民联系,让他们帮忙放牧。同时,盖起了50平方米的新羊栏,解决了羊只过冬问题。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投资多元,购买了粉碎机、柴油机等设备,将农作物秸秆粉碎作饲料,羊群除白天放牧外,每天早晚进行补饲,使羊群长的膘肥体壮。每到产羔季节,就整天泡在羊舍里,接生羔羊、护理羊羔,时刻守护在生产母羊身边,使羔羊育成率达到99%以上。每年6-7月份,羊价最低的时候,他购回淘汰羊进行育肥,瞅准市场及时出手,每只羊能盈利100余元,仅此一项,一年能挣1万多元。

由于自己的刻苦钻研,加之业务单位的及时指导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他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养殖经验,经济收入也逐步增加。XX年收入4000余元, XX年突破1万元,XX年收入2万多元,去年他又出售山羊90多只,收入4万多元。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他又凭着几年来的努力购买了原供销社的屋20多间,所有的饲草饲料也都有了固定的放置场所。现在他在院子里建起了标准化羊栏8间,种植优质牧草4亩,存栏山羊145只,能繁母羊达到79只。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积极加快品种改良步伐。XX年,在淘汰原波尔公羊的基础上,新购回波2只波尔种公羊,开展波努马三元杂交,迈出了品种改良、提质增效的步伐。

**个人致富之后,不忘帮助贫困户,本村残疾青年李兴宝就是一例。XX年,李兴宝拿出家里全部积蓄买回10只能繁母羊,由于经验不足,当年不仅没有见效益,而且死了5、6只羊,直接损失了2500多元,李兴宝灰心丧气,真想打退堂鼓。鼓励他不要怕失败,帮助他查清了死亡原因,耐心地给他讲解养羊的技术和注意事项。从此,成了他的“高参”,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如今,李兴宝羊只存栏达到了70多只,不但还清了债务,还娶了媳妇,他逢人便说“多亏了刘哥,要不我哪有今天!”。

,又种植牧草6亩,人工草场面积达到10亩,同时利用秸秆青贮和青干草混合,山羊饲养量突破200只,效益达到5万元。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周围群众都建起了标准化的羊栏,根据自己的实力养殖数量不等的山羊,这里成了该村一个规模化的养羊小区,现在这个小区养羊户已达23户,存栏山羊2684只,能繁母羊1126只,种植优质牧草118亩,在乡政府的支持下,该村现在成立了养羊协会,任会长,在协会的统一规划下,标准化1235养羊示范小区饲养规模将达到只以上,使各家各户都有可观的经济收入。目前养羊户达28户,存栏山羊2198只,其中能繁母羊1220只,年內可出栏1500只,收入可达65万元以上。

养殖中心总经理事迹材料

养殖事迹材料(3) |

姓 名:杰

毕业学校:职专

专 业:养殖

职 业:

杰是一个非常乐观开朗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他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大家都非常喜欢他,可就是学习成绩上不去。XX年,小学毕业的他在浑浑噩噩中开始了初中的学习生活,但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却在无所事事中度过了。他没有考上高中,成为了老师眼中成不了大气候的学生,成了家长心中不争气的孩子。黑色的6月,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挤上了普通高中这座独木桥,唯独他成为了被挤下桥的弱者。9月,当别人都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普通高中时,杰有点失落。为了让杰将来能有个饭碗,自己能养活自己,父母把他送进了职专。

刚进入学校的时候,杰不知道自己选择什么专业好就业,学校的老师听说杰比较喜欢养一些小动物,便根据杰的兴趣,建议他选择了养殖专业。这个看似不显眼的专业,却指明了杰前进的路。当时,**县正在建设生态农业,全县上下在大力养殖鸡、牛、羊,杰觉得学这一门技术,肯定没有错。"即使我的技术成不了大气候,也可以自己搞养殖发家致富",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杰爱上了养殖专业,逐步能静下心来学习。

在3年的职专生活中,他除了学习学校开设的专业理论课外,还积极随实习指导老师到养殖小区进行实习。每周末回家,他还利用现有的饲料为自家养的猪、鸡进行饲料配合,观察它们的食欲状态、行为状态,并且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为它们看病。通过自己的努力,3年下来,他既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又练就了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

凭着自己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饲料销售人员。经过不断努力,他在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市场,而且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后来成了公司营销的领跑者。

XX年6月,杰萌发了一个想法"给别人打工不如给自己打工"。他便辞职,在阿拉善盟开始了自己艰辛的创业之路。从养鸡开始,渐渐发展壮大,到XX年3月,他首批出鸡量达到10000只,养羊近千只,每年获纯利20万多元。

杰常说:"我也曾经怀疑过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但我选择坚持走下来,并相信自己的选择。想想现在拥有一切,很庆幸自己曾经的选择没有错,还是走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成功的捷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