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清晨,随着阳光照进东兴区杨家镇观音井村的红果参种植基地,拄着拐杖的内江市金满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就开始了忙碌的一天。虽然左腿不方便,但干起活来依然麻利,看到一株红果参叶子枯萎,顺势坐在拐杖上用手拔掉……
红果参
“红果参是能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果子。”王勇告诉记者,别看这果子不大,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高档水果柜台却能占据一席之地,是村里种出来的致富果。
王勇指导工人管护红果参
心系家乡发展,
他乡游子返乡创业
王勇,1980年出生在东兴区杨家镇观音井村8组,腿部先天性残疾,早年跟父亲一直在云南丽江做中药材种植,虽然发展不错,但王勇的心一直牵挂着家乡的发展。
采摘红果参
近几年,王勇回到老家发现,作为省级贫困村,地处偏远的观音井村土地贫瘠,村民依靠传统种植生活,虽然能填饱肚子,但没有更多收入,日子过得很艰难。
工人锄草
“我要返乡发展农业产业,改变家乡面貌,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王勇把想法告诉了家人,没想到全部反对:“在云南丽江有产业基础,回去发展要从零开始。”“种植业投资大、见效慢,稍有不慎就会亏本。”
面对家人的反对,王勇没有放弃,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遭遇困难,
反复试验终成功
2018年3月,返乡后的王勇经过一番市场考察,满怀期望地试种了1亩红果参。没想到,由于内江的土质颗粒较大,加之技术不过关,在试种中,烂根烂苗严重。这让王勇特别着急,虽然有20多年的中药材种植经验,他还是没找到红果参生病的原因。
这时候,有人劝王勇,趁还没大量投入,就此罢手回云南丽江发展,但他没有放弃,多方请教种植专家,终于发现红果参烂根烂苗是因为土地治理、病虫害管控不到位。由于土地过度使用,导致有机质含量不高,加上酸碱度不平衡等导致病虫害滋生,只有通过不断改良土壤,形成适合红果参生长的土质,才能促进红果参的健康生长。
按照专家的指导,王勇对症下药,反复试验,终于克服了困难,红果参挂果了。
试种取得成功后,王勇又用了一年摸索出适合当地红果参大面积种植的技术,才开始琢磨扩大种植面积。2019年3月,响应东兴区“返乡创业”政策号召,王勇流转土地1000亩,按照有机食品标准种植第一期红果参480亩,剩余的520亩用于2020年第二期种植。
去年,第一期红果参顺利挂果,也是在这一年,王勇注册成立了内江市金满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降低疫情影响,
多渠道销售果子
“王总,请你今天给我发20件货到广州。”“没问题,今天就给你发货。”在采访中,王勇又接了一单生意。
“我现在多渠道销售红果参,力争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王勇告诉记者,第一期种植的红果参今年春节陆续开始采摘,亩产在300公斤左右,鲜果主要销往北上广等地的大型商超。由于受疫情影响,之前的大量订单被取消,销售受到了影响。
得知王勇的红果参滞销,东兴区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帮助销售,除请本地电商企业帮忙外,还让王勇在全国大型电商平台注册网店,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在鲜果销售受影响的情况下,王勇买了一台全自动烘干设备,将鲜果烘烤成果干,成为香脆可口的解馋小零食,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
“红果参味甘,性平,含糖量16-18%,花青素含量是蓝莓的50多倍,具有益气补虚、祛瘀止血、润喉等功效,果肉、果叶、果根均可药用,是果肉药食两用的特色水果。”王勇告诉记者。红果参当年种植当年挂果,第一年亩产在300公斤左右,第二至第五年亩产量可达800公斤,一盒100克的红果参市场零售价30元,如此可以与高档水果相媲美的价格,让这小小的果子,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带动就业,
巩固脱贫成果
当天,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不少当地村民在红果参种植基地翻土、锄草、打药,一派忙碌景象。
“我们都是当地村民,土地被流转后就成了公司的工人。”今年71岁的蒋尔才告诉记者,过去农闲没事干,如今到公司上班,每天收入70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观音井村7组村民蔡梅花告诉记者,她到基地上班,每月挣到了零用钱,为子女减轻了经济负担。
据王勇介绍,如今公司有10多名固定工人,一名固定工人每年有6万元的收入;在基地最忙的时候,一天用工达到100人,其中大部分为贫困户,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关于下一步打算,王勇表示,在未来3~5年,准备建生产线,逐步实现红果参系列产品深加工,让公司成为内江最具潜力的农业产业化公司之一。同时向种植研发销售一体化的综合性公司迈进,带动周边更多群众种植红果参,助力脱贫攻坚。
杨家镇观音井村村干部蒋吉超告诉记者:“王勇身残志坚,心系家乡发展,返乡创业种下致富果,带着村民致富奔小康,是返乡创业者学习的榜样。”
采访手记:
王勇身体残疾,在创业中的困难可想而知,但他遇到困难不放弃,顶着家人压力,心系家乡发展,付出比常人更多倍的努力,返乡创业发展红果参,带着群众致富奔小康,助力脱贫攻坚,为贫困户脱贫不返贫保驾护航,在摸爬滚打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