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怎样种植技术_致富纪实种植竹荪视频_种植竹荪致富纪实

文章选自《海峡农业》杂志

2022年第八期“现代菌业”栏目

连日来,在漳平市象湖镇的田间地头、金黄的稻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收稻谷,为接下来的利用闲田栽培香菇做好准备。

竹荪怎样种植技术_种植竹荪致富纪实_致富纪实种植竹荪视频

菌稻轮作

这茬水稻过后,利用水稻闲田,搭建简易菇棚栽培香菇,象湖镇农民每年每亩平均可增收约1.3万元。这种“菌稻轮作”模式,不仅大大减少了病虫害,还大幅降低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让土壤条件得到改善,既“种地”又“养地”,提升了农田地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做到了粮食生产与特色产业发展“两不误”。

捷足先登 解锁土地“增收密码”

据了解,早在30年前漳平市象湖镇就开始探索“菌稻轮作”生产模式,早期主要是以层架式栽培为主。2006年以后,象湖镇农技站逐渐引导农民群众发展地埋香菇生产,同时也积极探索香菇后作稻栽培模式。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当地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香菇-稻”丰产栽培技术,该技术也已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漳平菇稻轮作模式是当地农民近30年来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能够减少土传病虫、净化土壤,促进地栽香菇生长,能够实现菌稻双优增值,是一种很好的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模式。”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士钟说道,不仅如此,香菇生产结束后,40%菌渣就可以直接回田成为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料,与传统层架式栽培技术相比,实现了香菇产业从耗费资源型产业转变成生态经济型产业。

竹荪怎样种植技术_种植竹荪致富纪实_致富纪实种植竹荪视频

食用菌棒

随着“菌稻轮作”高效生产模式的探索与升级,目前漳平市象湖镇正积极地做好菇棚改造提升工作。“大棚种植香菇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降低风险。”象湖镇宽田村村书记陈炜山说道,是实现蘑菇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生产环境更加优化的重要手段。

“抱团发展” 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种植竹荪致富纪实_竹荪怎样种植技术_致富纪实种植竹荪视频

从云墩村到宽田村一路走来,随处可见家家户户搭建的香菇大棚,大棚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等待接种的菌棒。

据悉,这些菌棒是食用菌菌棒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一体化“流水线”生产的,农户从合作社或企业购买统一生产的菌棒,自主接种后进行地埋栽培即可。该模式被称为“农户+合作社(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既为农户打开了销路,也为合作社提供了质量上乘的食用菌产品,可谓是双赢。

“象湖镇是福建省较早开始实行‘菌稻轮作’的地方,最开始镇里只有几家摸索种植,后来整个乡镇的村民都争相大面积种植,农户实现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宽田村村书记陈炜山介绍到,如今村里的农民群众既有粮又有钱,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

“菌稻轮作”的生产模式与“农户+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无疑是成功的试验与探索,它致富了一方百姓。尝到了甜头后,不仅村民们干劲更足了,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也开始返乡留乡、守业创业。

竹荪怎样种植技术_致富纪实种植竹荪视频_种植竹荪致富纪实

农户苏火旺

“我从1998年就开始种植香菇了,最开始是用架子架在田里高架种植香菇,后来跟着乡亲们慢慢摸索,发现用地埋种植出来的香菇产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宽田村村民苏火旺说道,当聊及年收入的时候,苏火旺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开始算起了经济账:他和他的妻子两个人在家种植香菇,每一棒的利润是2-3元,每年能栽培5万棒左右,年收入可达10万多元。

事实上,像苏火旺这样依靠种植食用菌实现增收致富的村民,在象湖、新桥等乡镇有很多。为了更好地帮助更多农户们提高栽培技能,实现食用菌产量、质量双提升。近年来,漳平市农业农村局在溪南、象湖、新桥等乡镇建立了菌稻轮作示范基地,通过集中培训、组织现场观摩等方式,加强“菌稻轮作”技术培训推广。同时,组织农技人员,围绕“菌稻轮作”关键时间节点,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帮助农户提高“菌稻轮作”栽培效益。

竹荪怎样种植技术_致富纪实种植竹荪视频_种植竹荪致富纪实

据漳平市农业农村局统计,2021年漳平市有3422个农户从事香菇生产,种植规模合计8500万棒,产值高达4.5亿元。

谈起未来的发展,陈炜山还说到:“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象湖镇将抓住机遇,立足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积极推行工厂化、规模化经营,致力于通过示范、引领等措施,带动全镇及周边的人民发展食用菌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漳平市食用菌包的生产线实现了从无到有。仅2021年,漳平市新增的菌棒集中加工生产企业19家,年加工香菇、毛木耳菌棒4030万棒,覆盖菇农30%。食用菌包工厂化的初步尝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预计到2025年力争菇农覆盖80%以上。

以点带面 铺就产业振兴之路

致富纪实种植竹荪视频_竹荪怎样种植技术_种植竹荪致富纪实

30多年来,漳平市下大力气做优做强“菌稻轮作”产业,在奔赴共同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实,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也变得更好了。而作为“菌稻轮作”生产模式中的佼佼者,漳平市对于“菌稻轮作”的成功探索,仅仅是福建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为确保特色农业发展不与粮争地,确保粮食丰产丰收,积极创新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推广香菇、黑木耳、竹荪、大球盖菇等“菌稻轮作”发展模式,实现“一田多用”,提高土地复种指数,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了全省特色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全省“菌稻轮作”推广香菇约11万袋、黑木耳约3万袋、竹荪约6万亩、大球盖菇约0.5万亩,轮作利用耕地约10万亩,预计全年菌稻轮作利用耕地达12万亩以上。

建功新时代,奋发新作为。福建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福建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全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全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超越,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竹荪怎样种植技术_致富纪实种植竹荪视频_种植竹荪致富纪实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