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教〔2021〕7号
关于印发《蚌埠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
实施方案(2021-2024)》及《蚌埠市“智慧
教育示范区”2021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县区教体局、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经开区教育党委、局属各学校:
为做好蚌埠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工作,现将《蚌埠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4)》及《蚌埠市“智慧教育示范区”2021年度工作计划》通知如下(见附件1、附件2),请参照执行。
2021年2月28日
附件1
蚌埠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
(2021-2024)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部署,结合蚌埠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切实做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支撑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聚焦数据驱动的规模化因材施教,推动蚌埠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造就面向未来的大批创新型人才。
二、建设原则
坚持应用驱动,育人为本。面向新时代和未来社会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推进育人方式变革,促进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均衡发展。着力解决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的难点、重点问题,通过以强带弱、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薄弱学校教师专业能力,缩小城乡间、校际间教育差距,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坚持数据驱动,因材施教。利用教学大数据平台全程采集、记录、分析教学和学习过程数据,优化教学供给与学习需求的匹配精准度,探索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为每位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
坚持开放融合,协同推进。充分发挥政企校等各方优势,大胆创新,开放建设,实现数据与国家、省、市各类系统交换互通和共享,充分整合利用社会教学资源,通过协同创新机制,提升区域教育服务供给能力。
三、建设目标
以“数据驱动因材施教”为核心,立足已有环境基础,优化升级区域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设施,支撑智慧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全面落实;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凝炼形成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的典型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质量,深度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地;培育一支未来卓越教师队伍,带动区域教师信息素养和创新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打造一批蚌埠市信息化教学示范标杆学校,探索形成可示范、可推广的数据驱动规模化因材施教发展模式,创新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推动区域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
2021年,立足已有智慧学校建设成果,完善区域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优化支撑教学考研管等多种业务场景的区域智慧教育环境;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创新教学能力;初步探索形成不同学段、部分学科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基本建成市区(县)校工作推进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
2022年,聚焦因材施教,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深度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地;创新教师研训方式,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质量,培育一支未来卓越教师队伍;构建资源共享服务机制,着力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问题,实现区域优质资源全覆盖;加强区域教育数据挖掘应用,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2023年,凝练形成数据驱动规模化因材施教的高位均衡发展模式,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优化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形成“市级统筹、市县一体、多方协同、融合创新”的整体推进机制,打造可示范、可推广的“因材施教、优质均衡”智慧教育示范区。
四、总体框架
(一)整体推进思路
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采取“市级统筹、市县一体、多方协同、融合创新”的整体推进思路。
市级统筹: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培训服务、统一运维保障、统一成效评估的“四统一”。
市县一体:整体推进,分层分类实施,着力补齐短板,实现一体化发展。
多方协同:加强多方协作,形成推进合力,通过专家引领、政企合作,凝聚各方智慧,集思广益,共建共享。
融合创新:以满足教育教学中实际应用为出发点,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促进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优质均衡发展。
(二)建设框架
蚌埠市在前期智慧学校达标工程建设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区域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一步,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将进一步优化提升已有的智慧教育环境,坚持数据驱动,利用教育大数据全程采集、记录、分析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优化教学服务供给与学习需求的匹配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破除应试教育壁垒,实现“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同时,基于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开展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创新教育供给模式,使优质资源得以汇聚、流动和共享,并辐射到教育薄弱地区,有效促进教育公平。总体建设框架如下:
五、重点行动
(一)数据驱动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探索行动
探索全学科、全学段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凝练总结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个性化学习服务模式,探索基于数据的“五育并举”培养模式,为数据驱动因材施教提供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方法。依据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水平、师生信息素养等,分阶段逐步普及推广相对成熟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创新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指南》解读和应用指导,不断优化指南内容,发挥其对智慧课堂教学应用的引领和推进作用。根据学校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创新发展意愿等,遴选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实验学校。依托专家指导团队,借助智慧课堂,分学段、分学科开展创新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结合师生信息化教学过程数据,创新开展分层教学、主题教学等教学实践,深度推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构建个性化学习服务模式。聚焦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运用大数据、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为中小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实现减负增效。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精准掌握学生群体和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发展个人兴趣和爱好。推进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等学习方式,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共同体,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探索基于数据的“五育并举”培养模式。通过技术与德育、体育、音乐、书法等相关学科的融合创新,落实五育并举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智能穿戴技术与“互联网+教育”模式,对学生相关学习数据进行实时的采集、分析、评测,提升五育培养的精准性,探索基于数据的“五育并举”培养模式。通过人工智能实验室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开发、人工智能培训服务保障等开展AI创新教育,全面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综合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同创新能力。
(二)基于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行动
通过智能环境采集多场景多维度数据,依托学习过程数据开展基于智慧课堂的过程性评价,创新学生多元化评价范式,促进学生评价方式变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精准性。
开展基于智慧课堂的过程性评价。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使用规范,依托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采集、记录与分析的学生课堂表现、作业练习表现、课后表现等学习过程数据,建立健全智慧课堂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从不同维度和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立体的过程性评价,推进课堂教学的实时评价与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等,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创新学生多元化评价方式。通过智能平台和终端全方位多层次伴随性采集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多场景多维度数据,升级优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变单维度评价为多维度评价,创新多元化评价方式,实施规模化和精准化测评,开展“全面、客观、多元、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辅助管理者全面、精准了解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基于多数据维度,统一制定可执行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流程、标准和方法,并与新高考对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对接,推动学生评价方式的变革。
(三)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行动
在国家、省、市教育资源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搭建“三个课堂”应用体系,探索新型教育资源应用,不断完善智慧研修书院资源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全面覆盖,确保应用资源直达课堂。
基于“三个课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采用自愿报名、统筹规划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专递课堂”,让乡村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依托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蚌埠市智慧学校建设工程建成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汇聚丰富的学科学习资源和教师资源,构建“名校网络课堂”和“名师课堂”,推进区域名师名课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市本优质资源体系,最终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探索新型教育资源应用。依托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引入或开发具有系统化、差异化、颗粒化、智能化等特征的高质量新型教育资源,包括AR、VR、学科探究资源、智能微课、知识图谱等,提升对新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满足各学段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建设完善智慧研修书院资源库。在已有智慧研修书院基础上,整合区域智慧教育优秀成果,结合名师示范课、学科公开课、教学大赛等方式,汇聚智慧教育实践探索过程中生成的优质案例。常态化更新平台资源库,支持资源的智能搜索,满足各年级各学科教师教研备课和教学需求,促进教师高效利用教学资源,为教师自主研修、专业发展和智慧教育的推广提供支持。
(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行动
通过专题培训、网络研修、课题研究等不同方式,分批、分角色、分层次开展信息化素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教学能力,使其成为区域信息化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
组织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依托专家指导团队,通过以年级为点、覆盖至学校,以学校为点、覆盖至区县和以区县为点、覆盖至全市的方式,分轮分批次组织开展智能教育产品应用、基于数据的差异化教学、个别化教学、人机协同教学等的理念、模式与方法培训。定期围绕精准教学实施中的关键点及遇到的问题开展网络主题研修活动,使教师学会分析数据、使用数据和用活数据,帮助教师队伍实现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知识的有效整合,从理论到实践、从技术到应用,全方位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素养。
开展信息化教学课题研究。围绕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设立研究课题,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学校教师积极申报,经由专家团队审定立项。依托课题研究团队,成立常态化的教学研究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主题研修、跨校协同研修等方式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定期组织展示观摩、成果共享等交流活动,深入推进数据支持的因材施教研究。定期组织项目进展汇报、专家点评指导、研究督导与反馈等活动,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举办信息化教学竞赛。每年举办一届以数据驱动因材施教为主题的教学竞赛,明确竞赛项目设置、相关要求及评选指标,确定参赛流程、评审办法。通过教学竞赛的开展,形成以赛促教、交流共享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信息素养和精准教学能力的提升。
(五)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治理行动
通过教育治理数据与教育治理业务的全面深度融合,为教育决策提供及时和准确的数据支持,辅助开展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促进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建设智慧教育大数据中心。构建适应教育治理现代化需求的数据体系,建设智慧教育大数据中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统一汇聚分析学生、教师、班级、年级、区域等多场景、多维度数据,实现教育数据的互通共享,助力提高教育服务水平,支撑教育科学决策。
开展精细化管理和服务。通过实时监测区域总体、单校、年级、班级的教学质量、学业水平、教育信息化应用等数据的变化动态,深度挖掘分析数据变化在不同场景的价值和意义。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习者成长规律,针对异常数据变化呈现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精准研判、精准施策,助力实现科学、智能、高效、精细的管理、决策和服务。
规范教育数据合理应用。开展“穿上安全盔甲”的数据应用,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学生发展规律、技术应用伦理安全等,制定教育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管理等规范,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数据使用权限,保障师生个人隐私安全。
(六)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创新行动
通过创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构建新型教育服务业态,发挥江淮智慧教育研究院专家支撑作用,完善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服务方式,健全政企校协同创新机制,促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各项工作落实。
发挥江淮智慧教育研究院专家支撑作用。联合蚌埠教育教学专家、科大讯飞技术专家以及外部高校专家,为蚌埠市智慧教育建设全策全力,为打造“因材施教、优质均衡”的智慧教育示范区提供专家保障。研究院立足蚌埠市实际情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探索教育教学研究新模式,开展专项课题研究,输出教学范式、实践指南,服务全市教育教学发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智慧教育发展新格局,发挥专家在教育服务供给改革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完善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面向学习者个体,提供优质、灵活、个性化教育的新型服务供给模式。加强校际交流合作,鼓励学校之间开展线上线下教育良性互动。发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对“三个课堂”的基础支撑作用,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和开放共享。
健全政企校多主体参与和协同创新机制。依托江淮智慧教育研究院,建立由高校、企业及基础教育学校等多维主体协同参与的实践共同体,并健全政企校协同创新机制,明晰各方职能定位与组织协同,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提供指导支持、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持。探索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的新机制和教育服务供给的新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
蚌埠市政府、市教育局将围绕智慧教育建设与应用出台一系列政策,为示范区推进过程中的模式创新、成果培育、案例汇聚共享等提供政策支持。重点围绕智慧教育示范区全面推进、教学教研、案例汇聚、考核激励、综合评价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保障示范区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强大合力。成立示范区工作专家指导小组,加强专业指导,形成专家引领、学校实验的良性循环,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专业指导。依托高校专家、市区县教研员、骨干教师等在内的专家指导团队,对区域教师提供专题培训、过程帮助、研究指导等支持服务。同时在过程中,注重骨干教师培育,为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有效支撑。
(三)加大保障力度
按照总体设计、分期投入的经费保障模式,加大经费投入,将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利用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业机构为智慧教育应用、设备提供日常运维服务,保障智慧教育大平台在终端使用顺畅高效。加强应用及运维保障,实现对网络基础资源、物联网设备、应用信息系统、网络信息安全进行统一监控、分级管理、上下协同。
(四)强化监督评价
严格执行各项管理政策制度,落实各区县领导负责制,实行校长“一把手”责任制,充分发挥学校CIO工作职能,确保智慧教育示范区各项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加强过程管控,推进督导评估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进度安排,建立可持续性评估的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工作过程动态管理,全面提升蚌埠市智慧教育建设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附件2
蚌埠市“智慧教育示范区”2021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支撑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聚焦数据驱动的规模化因材施教,推动蚌埠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造就面向未来的大批创新型人才。
(二)建设目标
2021年,立足已有智慧学校建设成果,完善区域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优化支撑教学考研管等多种业务场景的区域智慧教育环境;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创新教学能力;初步探索形成不同学段、部分学科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基本建成市区(县)校工作推进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
蚌埠市政府牵头成立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政策制定、规划管理、协调指导和组织实施。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组织协调、资金统筹等作用,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形成多级统筹、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2021年3月前完成)
(二)完善示范区实施方案并启动建设工作
根据示范区项目申报书,结合蚌埠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联合高校专家、企业技术研究力量和本地应用专家,完善示范区实施方案,对示范区项目实施进行顶层规划设计,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及分工,对实施进度及保障措施进行科学安排。在此基础上制定和颁布《蚌埠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启动示范区建设工作。(2021年3月前完成)
(三)开展新型教与学模式探索
根据学校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创新发展意愿等,遴选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实验学校。依托专家指导团队,基于智慧课堂,分学段、分学科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凝练总结不同学段、不同学科适用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特点、基本流程、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2021年12月底完成)
(四)发挥蚌埠市智慧教育研究机构效用
充分发挥江淮教育研究院的专家支撑效能,组建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工作组,建设蚌埠智慧教育研究院,承担全市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基地学校建设指导、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教学质量提升和教育信息化创新研究等任务,为蚌埠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设立智慧教育大数据中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统一汇聚分析学生、教师、班级、年级、区域等多场景、多维度的数据,实现教育数据的互通共享,助力提高教育服务水平,支撑教育科学决策。(2021年12月底完成)
(五)组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
按照“边建设、边培训、边应用、分角色、分学科、分层次”的思路,全面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包括教研员培训、学校管理者培训、信息管理员培训、学科教师培训,重点开展乡村学科教师培训。依托专家指导团队,分轮分批次组织开展因材施教、智慧课堂、专递课堂、智能教育产品应用、基于数据的教学评价等的理念、模式与方法培训,并定期围绕因材施教实施中的关键点及遇到的问题开展网络主题研修活动,全方位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素养。(2021年12月底分批完成)
(六)开展《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指南》解读与应用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蚌埠市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指南》培训和宣传推广活动。联合高校专家、企业研究机构和本地应用专家,深入一线调研,了解指南应用效果,不断完善指南细节,发挥其对智慧课堂教学应用的引领和推进作用。(2021年10月底完成)
(七)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竞赛
聚焦数据驱动因材施教,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竞赛,实现“以赛促用、以用促研、以研促升”,助力于不断提高教师、校长信息素养和信息化应用水平。组织召开智慧课堂教学的现场观摩活动,展示和交流智慧课堂应用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成果,通过活动梳理各学科基于信息技术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输出融合信息化产品和资源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建议。(2021年10月底完成)
(八)建设完善智慧研修书院
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建设完善智慧研修书院,为教师提供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在线学习空间、在线课程直播服务。基于智慧研修书院,构建区校特色案例库,方便教师之间进行资源共享和交流,增强优质资源的辐射范围和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1年5月前完成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