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至县盛池镇坚持以"现代农业强县"为目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扎实稳步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正在小麦地里劳作的农民们。
牢抓传统产业 盘活土地资源
走进盛池镇伍家池村8组,一片绿色田野映入眼帘。这片望不到边的田野上种植着小麦,十几个农民正在小麦地里除草打药,"推进春耕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等标语更是格外醒目,耕作景象热闹非凡。
"这里共有700多亩,平均亩产800斤小麦,前期已通过无人机完成播种施肥,近日来我们都在农地里除草,希望今年也会有一个好收成。"正在除草的农民彭烈平欣喜地说。病虫草害防治,事关粮食作物稳产增产,也是实现质量安全的关键。为此,镇政府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小麦科学管理技术培训20余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目前,该镇还引进了乐至县尚米农业专业合作社承包农户土地,连片种植优质小麦1290余亩,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粮食种植补贴政策。
"我是这个村的村民,去年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流转了近200亩土地,现在种植的油菜大约5月就会进行收割,收割后马上种植水稻,实现一年‘两季收入’,另外,我还承包水库生态养鱼,每年收入还是非常可观。"在埝田沟村前,村民彭洪新望着金灿灿的油菜花说,油菜地大概亩产300-350斤,以每亩1000元为计,收成后约有20万元收入。
埝田沟村油菜。
该镇长期致力于推广"油菜+水稻"轮作模式,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采取科学化管理运营模式,破除老百姓的技术壁垒。不仅盘活土地资源,还保障了粮食产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发展特色产业 以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集体的‘造血’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的一个重要抓手。"在距离盛池镇7、8公里的短沟村集体经济柑橘种植园前,村党总支部书记刘梅为记者介绍。此次栽种的柑橘树总面积约40多亩,挂果后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这不仅有效提升了农村土地价值,也有利于实现村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今年还以集体资产新购置了大型旋耕机,减少人工成本,进一步提高效益。"谈到下一步的规划,刘梅说,还将继续完善柑橘产业园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橘农种植技术的培训力度,积极推广柑橘品种改良工作,进一步拓宽柑橘销售市场,将短沟村打造成真正的柑橘之乡。
短沟村柑橘园。
果园周边的养猪场也发展得如火如荼。集体经济产业恒翔猪业及泰福猪业两个猪场采用公司+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多方参与入股来经营养殖场,为大集团公司提供生猪代养服务,订单量较为稳定,经营风险也较小。"去年我们短沟村通过农户集体入股的方式一共拿到了六万元的收益。猪场产生的粪水还可卖给果园作为肥料,有效进行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转换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循环发展,为市场提供天然、无污染、高品质的绿色水果,既实现了生态养殖,又保护了人居环境。"刘梅欣喜地说道。
乐至县盛池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兼副镇长罗毅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他表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离不开农民参与度和集体凝聚力,要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健全监管体系,让广大农民切实受益。下一步还将继续理清和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源",推动资产确权到户,通过产业发展做到各村集体经济资产一年比一年厚实,愈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才会让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