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猪是乌金猪的一个重要类型,是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优良品种,主产于曲靖市富源县的大河、营上一带,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细嫩味美等特点,是“云腿”的优质原料猪种,素有“大河猪种甲滇东”和“宣戚火腿大河猪”之称。主产于云南省曲靖市著名的“八宝之乡”富源县,也是国内外少有的经过系统选育并保存较好的地方品种之一。
大河猪以肉质细嫩味美、肌肉脂肪含量高、适应性强、耐粗饲等著称,是腌制优质火腿的原料猪种,深受产区群众的喜爱,多年来得到省、市、县历届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为保存和利用这一地方优良品种资源, 1973 年建立富源县大河种猪场,开展了纯繁保种选育工作, 1976 年以来,在省科委、省农大和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大河猪的系统选育工作,由云南农大 连林生 教授主持完成勒《大河猪火毛快长系选育》课题研究,纯化了大河猪火毛毛色类型,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都有较大提高,深受养猪户欢迎。为了进一步提高利用效果,在杜大二元杂基础上,开展了横交固定育成大河猪新品系的研究工作, 2000 年已完成了项目预定目标, 2000 年 12 月通过了 盛志廉 先生参与的省内外专家的验收。 2002 年已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大河猪后备公、母猪 6 月龄经测定,体重分别为 50.45 ± 6.17kg 和 60.0 ± 5.18kg ,比选育前分别提高 10.58kg 和 14.91kg ,同胞育肥达 90kg 日龄为 233.21 ± 6.52d ,日增重 453 ± 62g ,瘦肉率 45.22 ± 1.24 %,分别比选育前减少 52.21d 和提高 102g 、 4.26% 。用选育提纯的大河猪作母本,杜洛克为父本,杂交生产杜大二元杂交猪 ,用于育肥,达 90kg 的日龄 199.1 ± 15.3d ,日增重 628.0 ± 65g ,胴体瘦肉率 55.25 ± 2.26% ;与英系大约克杂交,初产仔数 8.67 ± 2.61 头,经产 11.02 ± 3.61 头,所生产的约杜大三元杂交猪用于育肥,达 90kg 的日龄 176 ± 14.32d ,日增重 799.2 ± 164.2g ,饲料转化率 3.25 ,瘦肉率 57.41 %,后腿比例 29.07 %。是云南省三大地方猪种中开展选育研究较早,研究较为系统的地方良种。
一、 保种场基础条件
富源县大河种猪场位于大河乡境内,距富源县城 18km ,距大河乡政府所在的 1.5km ,距富兴公路(富源县至贵州兴义市) 0.6km 。交通便利。供水、供电设施较好,使猪场生产生活极为方便。自然隔离和防疫屏障较好。水源丰富,无污染,整个猪场都建造了石围墙与外界隔离,场内的生活区、办公区、种植区、经济林果区、养殖区都分别建造分围墙,互不干扰,有利于养猪业生产。
种猪场有土地总面积 28.6 公顷 ,其中,生产及生活用房占地 4.07 公顷 ,青饲料用地 4.2 公顷 ,经济林果用地 7 公顷 ,草山草坡占地 12.67 公顷 ,场内现有职工住房一幢 900 ?,办公楼一幢 580 ?,饲料加工车间及仓库 506 ?,现有猪舍 20 幢 6700 ?。兽医诊治室、档案资料室、招待室、培训室共 224 ?,隔离猪舍 200 ?,汽车 2 辆,拖拉机一辆。场内各猪舍供水、供电及污水处理设施齐全。整个猪场畜舍布局合理,生产工艺及设备配套,排污处理符合环保要求。
二、 保种场技术力量配备
猪场现有职工 24 人,其中取得中高级职称的 6 人,占职工总人数的 25 %;大专以上学历 2 人,占 8.3 %;中专学历 9 人,占 37.5 %。场长、副场长均为中专以上学历,并取得中级职称和上岗资格证。其余饲养人员通过技术培训和严格考核,不断安排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了一支实践能力较强的科技队伍。
三、 保种场饲养规模
猪场现有大河猪公猪 6 头( 6 个家系)、基础母猪 100 头,每年选留后备公猪 6 头、母猪 30 头,选留更换大河猪 2 个家系,公猪 2 头、基础母猪 20 头,年向社会提供合格大河猪新品系 1000 头。已形成集保种选育、生产杂优仔猪和提供优质大河种母猪为一体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地方良种猪场。
四、 大河猪保种计划
(一)保种目标
1 、保种群规模。公猪 8 个家系 16 头,母猪 100 头
2 、保种群的质量符合本品种质量标准。
外貌特征:火毛、体型大(即大八卦)、背腰平亘微凹,具有头生“八卦”、嘴上三道箍、脚上穿套裤的外貌特征。
表 1 大河猪体尺、体重标准
年龄
类别
体高
体长
腿围
体重
背膘厚
6 月龄
公
50
95
75
50
3.2
母
50
97
77
60
3.4
成年
公
58
110
85
85
母
58
115
90
90
3 、育肥性能及胴体品质标准。达 90kg 日龄 230d ,日增重 450g ,饲料转化率 3.6 ,胴体后腿比例 25 %,瘦肉率 45 %, 肌内脂肪含量 14 %。
4 、母猪繁殖性能标准。母猪乳头数 10 支以上,初产仔数 6.5 头。初生窝重 4.6kg , 20 日龄泌乳力 32kg ;经产仔数 8.5 头,初生窝重 6.4kg , 21 日龄泌乳力 42kg 。
5 、在上述诸多保种目标中,应以肌内脂肪含量为主要目标,进一步研究各性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呈负相关的性状不应强调选择提高,与其不相关或呈正相关的有利性状可以进一步选育提高。
(二)保种的技术措施
1 、世代间隔。根据保种理论的需要,本着尽量减少保种工作的经济压力。按每年更换 25 %种畜的要求,确定保种世代间隔为 4 年。
2 、保种群的配种方式。按血缘关系把母猪相应分成 8 组(亲缘关系近的分在一组),每年从 8 个组中等量抽取 3 ~ 4 头母猪,实行避免全同胞或半同胞的不完全随机交配制度,在自然保种区则实行完全随机交配制度。
3 、留种方法。配种方式一旦确定,留种方法就成为能否按保种目标保种的决定因素。
( 1 )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及兽医防疫制度,尽量保证纯繁群体当年内环境条件相对一致,以消除选种的环境偏差。
( 2 )采取阶段选种法。仔猪 42 日龄断奶,强化培育至 70 日龄时,根据产仔数、断奶窝重、个体重、毛色、外形特征作第一次选择。 6 月龄根据后备生长发育测定结果,把体重、体长、腿围、乳头数综合成一个指数,根据指数大小并参照同胞育肥、屠宰测定和肌内脂肪含量测定的资料信息进行终选。
4 、在自然保种区内,以乳头数、产仔数和生长速度三个指标为测定重点,一旦发现有优秀个体就吸收到核心群中,进行进一步繁殖测定,确定最终留种。
同时建立以种猪信息反馈系统,把扩繁群场所应用的种猪,根据生产性能情况和杂交性能情况反馈到核心群,作为核心群种猪选择指标,效果很好。
五、保种场管理及措施
1 、为了搞好猪只的测定和加强场内的技术管理,猪场添置了电脑打印设备, SF-450 饲料配方电脑,活体测膘仪、肉质测试等仪器设备。
2 、建立健全各类技术资料的管理,按大河猪保种及大河猪新品系选育实施方案的要求,一是采用电脑筛选配方,生产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满足不同猪群不同阶段日粮的需要。二是制定严格的饲养管理措施,由畜牧技术人员把关,分品种、分年龄、分阶段抓好猪群的饲养管理。三是遵照《选育实施方案》、《仔猪培育技术程序》、《后备猪培育程序》、《选配方案》等技术操作程序的要求,搞好培育选育工作,认真做好公母猪系谱、配种记录、产仔记录、同胞育肥测定、后备公母猪测定、屠宰测定等原始资料表格的编制和记录。各阶段原始资料定期汇总整理,统计上报并存档或部分存入计算机,具有完整、系统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资料。
六、种猪保健
为确保无一、二类烈性传染病及国家规定的其它疫病发生。大河种猪场在入场大门口及饲养区门口均设有值班室(各有白大褂、拖鞋、水鞋)、药液消毒池、紫外线消毒室等消毒设施;饲养区内各猪舍之间排列有序,设有内外走道、排污沟、集粪池,猪舍天天打扫,每 15 天大消毒一次,净化环境;饲养猪只规范,实施计划免疫及疫病检测程序,设专职技术干部负责对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等按免疫程序作好适时注射,适时采血送检化验,实施疫病监测,详细登记,做出分析并加以小结;对发病猪只,及时隔离,进行处理;对死亡猪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及时对病死猪污染的环境进行清扫消毒,灭绝病源等。确保来往人员、进出车辆严格消毒,场内清洁无污染,无疫病发生。
七、 经营管理制度
猪场建设近 30 年来,摸索了一整套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建立健全了《工作管理制度》、《兽医防疫制度》、《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后勤保障制度》等,管理上实行场长负责制,技术干部实行目标考核,饲养工作人员实行任务指标、定岗位、定职责、定奖惩,层层落实,分块负责;销售上,坚持不合格种猪不出场,未经防疫注射的猪只不出场,未检疫合格猪只不出场。待售商品猪,一律通过腌制以后再出售,出售种猪附有种猪出场卡、检疫合格证和系谱卡。售出猪只在 7 天内死亡的,视情况给予损失的全部或部分赔偿等。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畜禽品种资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