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养殖技术
生物学特性
草鱼喜欢在多水草的水体中生活,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生性活泼,行动迅速,游动很快。草鱼的食量很大,往往成群觅食,遇到食物的时候会互相抢食。
草鱼对水温的适应性比较强,在0.5至38摄氏度的水中都能生存,适宜水温为20至32摄氏度,最适合的水温是27至30摄氏度,在27至30摄氏度的时候摄食量最大,水温低于20摄氏度时摄食量降低,低于5摄氏度时则停止摄食,水温低于0.5摄氏度或高于40摄氏度时便开始死亡。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主要以水草和其他植物性饵料为食,幼鱼喜爱食用小浮萍、紫背浮萍、轮叶黑藻等,成鱼喜食苦草、眼子菜、浮萍、幼嫩水草和陆草。
清塘消毒工作
池塘是鱼类生活栖息的场所,也是鱼类病原体的贮藏场所。池塘环境的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鱼类的健康,所以一定要重视池塘的清整工作,它是预防鱼病和提高鱼产量的重要环节和不可缺乏的措施之一。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各种病原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再者塘基水冲塌漏,杂草丛生,塘底淤泥沉积过厚,又为病原体繁殖提供适宜场所。因此必须坚持年年清塘消毒,才能达到预防鱼病之目的。清塘消毒工作主要包括:
(1)清整池塘:
每年冬天,待鱼出池后,排干池水,修补池埂,拔除池边杂草,并挖去过多的淤泥(可作为农业肥料和修补堤埂用),让池底冰冻日晒一星期左右。这样可使池塘土壤表层疏松,改善通气条件,加速土壤中有机物质转化为营养盐类,并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
(2)药物清塘:
池塘除养殖鱼类外,往往还混有野杂鱼虾及各种生物,如细菌、螺、蚌、青泥苔、水生昆虫等,它们有些本身能引起鱼生病,有些则是病原体的传播媒介,有些则直接伤害养殖鱼类。因此药物清塘能起到除野和消灭病原之作用,是预防鱼病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饼、氨水等。其中以生石灰、氨水、漂白粉清塘具有较多优点。生石灰不但能杀灭塘内病原、中间寄主、携带病原的动物和敌害,而且还有改良土壤、水质和施肥作用;氨水、漂白粉和生石灰有同样的杀灭作用,氨水还有施肥作用。茶饼灭菌作用不大,防病效果稍差。
①生石灰清塘:方法有两种,一是干池清塘,先将池水放干或留水深6~9厘米,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清塘时在塘底挖掘几个小坑,或用木桶等,把生石灰放入加水溶化,不待冷却立即均匀向四周泼洒(包括堤岸脚),第二天早晨最好用耙耙动塘泥,消毒效果更好。另一种是带水清塘,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生石灰120~150公斤,通常将生石灰放入木桶或水缸中溶化后立即全池遍洒。7~8天后药力消失即可放鱼。实践证明,带水清塘比干塘清塘防病效果更好,但生石灰用量较大,成本较高。
②漂白粉清塘:一般每立方米水用含有效氯30%左右的漂白粉20克,先用木桶加水将药溶解,立即全池均匀遍洒,然后用船等划动池水使药分布均匀,发挥效果。4~5天后药力消失即可放鱼。漂白粉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但易挥发和潮解,因此必须密封保存在陶器内,存放干燥处。使用前最好测定有效氯含量,不足30%的要适当增加用量。
③氨水清塘:一般将池水排干或留水深6~9厘米,亩用氨水12~13公斤,加水全池均匀遍洒,过4~5天即可加水放鱼。
④茶饼清塘: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茶饼40~50公斤,先将茶饼打碎成粉末后加水调匀全池均匀遍洒。6~7天后药力消失即可放鱼。清塘后加水放鱼时,加水应采取过滤措施,以防止野杂鱼和病害生物随水进入塘内。
除了上述清塘药物外,有些地方也有用巴豆或鱼藤精清塘的。这些药物能杀死水中的害鱼,对鱼病病原体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杀来效果很差。
进水肥水
在进水口放好过滤网目以防敌害野杂动物进入塘中。进水不必要太高水位,1-1.2米即可,往后慢慢加高水位。
池塘肥水培水要"看水施肥",即缺什么肥施什么肥。
(1)有机肥肥水:水质过于清瘦,特别是新开挖的池塘,为了使水长期保持有效的肥度,可在塘角堆施有机肥(如猪粪、鸡粪等),堆放的有机肥必须经过发酵、曝晒和消毒。
(2)无机肥料肥水:当水体急性缺肥时,可采用无机肥肥水(如磷肥、尿素、碳铵等),一般水发黑施尿素,水发绿施磷肥。
(3)生物肥肥水:生物肥可以补充水体的多种营养元素,具有肥水速度快、费用低、副作用小等优点(如"生物酵素肥")。
(4)微生态制剂肥水:微生态制剂可以补充水中有益细菌,消除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达到预防疾病、肥水和改良水质的目的(如"活水益生菌")。
(5)微量元素肥水:如"氨基酸肥水膏"中含有藻类必需的钾、硅、铁、锰、钼等微量元素,化水泼洒,可以解除因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水质清瘦现象。
(6)定期加注新水,可以引入新的藻群,并激活浮游生物的繁殖,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
底质改良剂肥水:如"双效底安"不仅可以消除底泥的有害物质,还可以使底泥中的有机质快速无机化,并释放到水体供藻类利用,达到肥水的效果。
肥水之后一般水色呈茶褐色或者绿豆色极好。
试苗
将即将放养的水花草鱼或者其他鱼的水花用个网兜围好在池边观察24小时,倘若成活率达85%以上即可放苗。倘若死亡率过高则需要调节水质,如使用解毒产品将池中有害物质分解掉,解毒产品有果酸类、腐植酸类、有机物类等等,养殖户可根据自身条件或喜好选择使用,解毒后再试苗,倘若成活率高即可放苗。
放苗时间一般在上午9-11时晴天,放苗的时候,应泼洒一些抗应激的药物,以免水花应激过大出现死亡、并且鱼苗袋的水温和池塘水温不能相差过大,温差控制在2-5度之内即可。
水花培育
水花选择
1、最可靠的途径是直接检验水花质量,从孵化环道移出暂养在网箱中的水花,在网箱下风处取出一盆仔细观察,质量好的水花体色正常,平游活动迅速,活动自如,无畸形。
2、通常在消毒后13天左右,是投放水花的最佳时期。另外,池塘水温与装苗水温不得超过3℃,否则,将装苗器具放入池塘,待二者温度基本相同时,方可放心投放。
一般每亩放10万-15万水花,池塘情况较好可多放,具体根据养殖户放养情况而定。成活率30-60%
2、鱼苗培育管理
1、在池塘四周可随处观察到鱼苗的吃食及活动情况,及时准确掌握池塘的全部情况。
2、投苗1周内要想方设法营造一个适宜水花生活的环境。如果水色已退,浮游生物很少,应及时多投豆浆或粪肥。(投喂豆浆、花生饼等十天左右,倘若有1.5厘米左右即可慢慢投喂粉料让鱼苗尽快摄食饲料生长快些)
3、要适量投喂人工豆浆等饲料,一般每天分上、下午各1次,并随着鱼苗的长大逐渐增加投饵量。除此之外,培育肥水繁殖大量的天然饵料。经过10天左右培育,已经有部分开始改变食性,此时要适量投喂些萍莎和小浮萍进行诱食,青饲料注意洁净新鲜,严防病从口入。同时密切观察池塘的溶氧情况。池内缺氧浮头严重时,应及时加注新水。遇到闷热天气又突然下雷阵雨,池内上下层水对流,大量的残渣从池底涌上水面,鱼苗减食或基本停食,这种情况很容易诱发泛塘,遇到此种情况立即注入新水或打开增氧机。
4、鱼苗经1个月左右的培育,食性早已经转变完成,规格均在3~4厘米,此时是夏花鱼苗了,除了部分出售外,就必须分塘管理,只留每亩约1万尾的夏花继续培育至冬春鱼种。在分塘的前2天,要进行拉网适应性锻炼,操作要轻快敏捷,减少人为造成刨伤。
5、在防病方面,一般按常规消毒法进行。秋后投饵按上、下午各投饵1次。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养殖后至冬季,鱼苗基本达到10~20厘米,进入冬季,气温很低,如暂不投放,把鱼种并在较深的池塘越冬,等待春天投放。
在育苗阶段我们主要防寄生虫为主,草鱼常见寄生虫病有小瓜虫、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其中小瓜虫最为常见,而且一旦爆发会出现大面积死亡,损失特别惨重。而小瓜虫发病原因在于:
(1)放养密度过大
(2)水质不稳定,水质差
(3)长时间的阴雨连绵时间水温较低于25度容易爆发小瓜虫病。防治最有效的方法是清塘消毒要彻底、注重密度、水质调控良好、注重给鱼补充营养,鱼营养跟不上极易闭口然后体质消瘦接着就容易感染寄生虫了、而观察鱼是否有寄生虫的最简便法子就是鱼易受惊吓,大片水面呼吸但溶氧又充足,镜检发现等。
1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故称白点病。它引起体表各组织充血,鱼类感染小瓜虫后不能觅食,加之继发细菌、病毒感染,可造成大批鱼死亡,其死亡率可达60%~70%,甚至全军覆没,对养殖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患小瓜虫病的鱼体,最明显的特征是鱼体表、鳃部、鳍条等组织增生,形成肉眼可见的小白点点(囊胞)。严重时病鱼体表蒙上一层白色的薄膜,与此同时鱼鳞脱落、鳍条裂开、鳃部出血坏死腐烂等。病鱼在行为上反应迟钝,因为身体痒痒,所以常常想在网箱边或者塘边蹭痒痒。看上去鱼体日见消瘦,成群死亡。
草鱼在标苗幼苗阶段,水温低于28度时便很容易感染小瓜虫,前期症状鱼苗在水里打转,独游,后期造成鱼苗身上长小白点,鱼体消瘦,离群,严重时全身长小白点,闭口不吃食从而造成鱼苗死亡。
取病鱼刮取体表白色斑点或者剪下鳃部或直接用尾进行镜检就会看到如下虫体(内有类似月牙状结构):
发病规律:
小瓜虫完成其生活史所需的时间随水温的变化而不同。该病发生 的最适水温是15-25℃。虫体通常在20-25℃最易感染宿主,但在低水温如1℃也可以感染。在30℃以上,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通常不会发生白点病。在24℃时,生活史为4d,15℃时为10d,但在10℃以下,往往需要1个月以上,因此低温时成虫不易离开鱼体 包囊,药物作用不明显,施药 周期须30d以上。该病往往在营养不良、养殖过密、热应激或其它环境条件引起的过强应激反映情况下容易发生此病
预防措施:由于小瓜虫不耐高温,在室内进行养殖的鱼苗可以通过加温的方式进行治疗,水温到30度以后小瓜虫会自动脱落死亡。对于鱼缸养殖的宠物鱼加温更加方便快捷。同时要定期做好内服保健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逆性,并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大塘养殖放苗前要做好彻底清塘消毒,注水来源要安全可靠,放苗以后要定期做好消毒,鱼苗要定期做内服保健增强鱼苗体质,每天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应对,主要控制技术:小瓜虫病的治疗,必须坚持以防为主、治疗并重的原则。(1) 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用量视污染程度而定,每米水深用50〜80千克亩,杀死虫卵和幼虫。(2) 依据养殖条件,合理确定放养密度保持良好的养殖水 环境。(3) 投喂优质饵料,加强伺养管理,增强鱼的体质和抵抗力,即能有效避免小瓜虫病发生和感染当水温升到30度以后就不用担心小瓜虫了。
车轮虫的诊断:
车轮虫前期一般都寄生在鱼的体表如尾部鳍部,当发现鱼苗出现在水里打转,身体发黑,落单独游的现象时其很有可能感染了寄生虫,这个时候可以捞取几条有上述症状的鱼苗进行镜检发现如图所示形似轮胎并转着圈运动的动物时即可诊断鱼苗感染了车轮虫病
指环虫的诊断
病鱼体色加深,身体瘦弱,游泳缓慢,食欲减弱,鳃部显著水肿,黏液增加,鳃丝张开并呈灰暗色,离群独游,逐渐瘦弱而死亡,虫体扁平,头部前端背面有4个黑色的眼点,口在眼点附近,口下面膨大的部分叫咽,咽后分两根肠管延伸到体后端连接成环状。虫体后端有固着盘, 由1对大锚钩和7对边缘小钩组成,借此固着在鱼的鳃上。指环虫是雌雄同体的卵生吸虫。在虫体的后部有一卵巢,精巢在卵巢的后面。捞取病鱼镜检可发现如图所示虫体:
车轮虫和指环虫的治疗
敌百虫0.7两每亩全塘泼洒,能够有很好的效果,在泼洒敌百虫之后要开增氧机,搅动水体,第二天使用解毒药剂进行水体解毒处理。同时也可以每月泼洒一次敌百虫进行预防处理同时也可以对孢子虫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五、成鱼养殖技术
水花养殖一个月后鱼苗有5-6朝后即可分塘养殖转入成鱼养殖阶段。
池塘要求:远离污水区,水源良好,池塘面积以5-20亩为宜,水深2-2.5米,塘底为平坦,池底最好为壤土,稍有渗漏为佳,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每10亩池塘配套功率为3千瓦的增氧机和自动投饵机各1台。2、池塘清整:草鱼自身病害较多,池塘更加易发流行性疾病,同时消除野杂鱼也是保障草鱼正常摄食,节约饲料的重要举措。冬季排干池水,冻晒20天以上。鱼种放养前15天,进水10-2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200公斤清塘消毒。做到不留死角死面,彻底杀死病菌。
水质要求
PH值在7.5-8.5,养殖期间保持透明度保持30厘米左右最佳,有机物耗氧量为18-20毫克/L。3、鱼种放养:春节前后,每亩放规格为200-250克/尾的草鱼种300尾,规格为15-20尾/公斤的鲫鱼种300尾,规格为5-6尾/公斤的鲢鱼种50尾、鳙鱼种10尾。不过具体混养模式如何要看养殖户自身决定,不过呢混养遵循2:8模式即可,但要不搭或少搭鲤鱼,因为鲤鱼会抢食,不利于草鱼生长。鱼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泡消毒5-10分钟。4、饲料投喂:池塘饲养草鱼所用饲料采用以配合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的方式。配合饲料以鱼粉、豆粕、麦麸、玉米、次粉、精草等原料为主,配以矿物盐、多维素及氨基酸等复合添加剂。要求饲料营养全面,其中粗蛋白20%、粗脂肪4%、碳水化合物40%、纤维素8%~10%;青饲料投喂紫花苜蓿、黑麦草、苏丹草、旱草、水草等,要求饲草鲜嫩,以便于草鱼消化。当以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时,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8-32%,辅投青绿饲料。饲料投喂遵循"前粗后精"和"四定四看"的原则,一般每天投喂2次,以2小时内吃完、草鱼摄食8成饱为宜。3-6月以投喂蛋白质含量为28%的颗粒饲料为主,日投饲率为3%,适量投喂青饲料;7-9月,控制颗粒饲料投喂量,日投饲率为1.5%左右,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8%,加大青饲料投喂量,控制鱼病发生;10-11月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2%的颗粒饲料。连续投喂颗粒饲料一段时间后,应停喂颗粒饲料1周,间隔期内投喂原粮饲料。平时注意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等药物,避免草鱼患肝胆综合症等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
饲养管理
1.投喂。池塘的投喂是饲养管理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常规饲料投喂和药饵投喂。投喂方式采用人工驯化定点投喂,严格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定点投喂。具体做法如下:①常规饲料投喂:投喂次数,3月中旬~5月每日2~4次,6月~8月中旬每日3次,8月中旬~10月每日4次。从6月份开始,每天投喂青饲料一次,投喂量不宜过大,以七八成饱为宜,严防过饱过饥。
②药饵投喂:用药采用磺胺胍,将其做成浮性饲料。做法如下:每5克磺胺胍拌合麸皮1千克,再加榆树皮粉或红薯粉150克,用热水调合,压成小块,晒干待用。投喂方法是:将药饵掺于颗粒料中,第一天按池鱼体重每10千克用药1克,第2~6天每天药量减半投喂。每天一次,6天为一周期,每1~1.5个月投喂一周期。
2.水质管理。①定期泼洒生石灰,一般每半月按每亩水面,每米水深20千克施用,或用漂白粉100毫克/升全池泼洒。
②有计划地加水换水。每10天注入新水一次,每次注入20~30厘米,到7月中旬,视实际情况换水1次,换水量为1/2。
③每天开动增氧机。6月~8月中旬,草鱼容易缺氧浮头,在此时节,晴天中午开机2~3小时,凌晨开机3~4小时,阴天半夜开机一次,以预防鱼类浮头。
④认真巡塘。及时掌握池鱼活动、吃食状况,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⑤清理池中杂物,及时捞出草鱼吃剩的青饲料茎、叶等。
6、水质管理:正确使用增氧机,6-10月晴天无风天气,每天下午1-3时开机增氧2小时,凌晨适时增氧;连续阴天应提早增氧。适时向池塘加注新水,采取"小排小进、多次换水"的办法逐步调控水质。6-9月,每隔3-5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0厘米左右,每隔15-20天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生石灰10-2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1次。
水质观察: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水质对养鱼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要想养好鱼就得学会辨别水质的好坏。此外,养殖过程中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鱼、虾、蟹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一般引起水质变化有如下几个方面:
受外界污染。长期受污染源或因不正确的消毒操作,造成水质变坏。
1.营养流失。不及时注意肥水,鱼类消耗造成营养流失,水中微生物大量减少,水质变瘦,产量减少。
调节能力丧失(微生物失衡)。微生物失衡,有害微生物占据主导地位,造成水体植物疯长,最终阻碍鱼类生长或水体缺氧,鱼类窒息死亡。
鱼塘底泥变质,或者受到污染。不能定期清塘消毒,鱼塘底泥会腐烂或水体变差,导致鱼类生病,最终引起鱼瘟。
外界环境突变。高温暴雨是造成水体缺氧,蓝藻爆发,鱼类窒息死亡的罪魁祸首。
识别水质好坏的重要依据是看水色。水色与所施肥料、浮游生物种群及其数量多少有关,分析如下:
一、水色的由来鱼塘注水后,由于水中有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及浮游生物的存在,产生了水的颜色,其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反映水色的主要原因。由于浮游生物中的诸多浮游植物,其体内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当其种类和数量各异时,池水就呈现不同的颜色与浓度,并且视其存活及世代交替时间的长短,决定着水色维持时间的长短。
施肥与水色的关系养鱼的水,大都要施肥,尤其主养花白鲢的鱼塘。施化肥的池塘,其水色由开始时的黄褐色逐渐转为黄绿色,再转为嫩绿色,最后呈现兰绿色。这是因为出现黄绿色时,浮游植物中的硅藻和绿藻比较多,之后当鞭毛藻占优势时,水色出现嫩绿,最后兰绿藻占优势,水色兰绿。施充分发酵的农家肥的,水色由黑褐转为黄褐,再变为茶褐,最后呈现红褐。同样道理,这是因为金黄藻及硅藻占优势,才出现黄褐色的缘故,当金黄藻衰退,隐藻、硅藻、甲藻占优势时,呈茶褐色,之后裸藻及原生动物出现,而硅藻锐减时,水色便变为红褐色。
四、什么样的水色对养殖有利
对养鱼有利的水色有二类。一类是绿色,包括黄绿、褐绿、油绿三种。
另一类是褐色,包括黄褐、红褐、绿褐三种。这是因为这二类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数量多,鱼类容易吸收消化的也多。
如果水色呈浅绿、暗绿或灰兰色,只能反映浮游植物数量多,而不能说明其质量好,这种水一般列为瘦水,是养不好鱼的。如果水色呈乌黑、棕黑或铜绿色,甚至带有腥臭味,这是变坏的预兆,是老水或恶水,将会造成死鱼。
如果出现"水华",则具有双重性。这种水反映水色肥,对鱼类可以提供容易消化吸收的浮游生物种类也多,这是有利的一面。但这种水质难以长期维持,经验不足的养鱼户很难掌握其规律。当天气变化时,藻类因缺氧而发生大量死亡时,水质便会迅速恶化变黑,甚至发臭,出现泛塘死鱼。
五、掌握水质优劣规律观察水色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其好坏。池塘养鱼的水质要求达到肥、活、爽才是最优水质,其中肥是关键。但肥而不活,肥而不爽,却不是优质水。因为浮游生物测定指数揭示,水体中多数是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种群,是老水。肉眼观察,这种水色一天内无变化。而肥中带活、肥中有爽的水,具有变化规律:一是上下午有变化,表现为上午淡、下午浓,这符合藻类具趋光性活动的特点,即上午浮游植物少,下午多;二是上下风处有变化,即是上风处水色淡,下风处浓。这种水易生成水华,是优质水的标志,反之是瘦水或老水。
此外,还需用心观察10天至半月的水色有否变化。如果进行着由浓转淡再转浓,或由淡转浓再转淡的变化,说明藻类在世代交替繁殖,是水质优良的标志,是浮游植物世代交替中出现的必然结果。作为一名养鱼户,要善于培养好水质,利用好水质。只有管好一池水,才能养好一池鱼。
7、病害防治:采用"前粗后精、精青结合"的方式投喂,控制草鱼肝胆综合症发生。草鱼常见病有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一般采取内服外泼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外泼主要以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剂为主,连用3天;内服以"三黄粉"药饵效果较好,每50公斤鱼体重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碾成碎粉后搅匀)0.3公斤与面粉糊混匀后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用3-5天。
8、适时捕捞:适时将大规格成鱼起捕上市是草鱼高产养殖的重要措施,主要目的是降低池塘水体的载鱼量,促进后期池鱼快速生长。一般于7月底起捕1次,在清晨水温较低时起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