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种植用什么药_药蘑菇的种植技术_药用蘑菇种植

赤松茸学名大球盖菇,又叫做益肾菇、彩云菇,其口感细腻脆嫩、爽滑可口,香味浓郁,深得人们喜爱。目前已在密云区推广种植多年。今年密云区在大窝铺村试点采用赤松茸熟料栽培,产量较高,效益较好。

一、种植技术

1.场地选择

赤松茸栽培技术简单粗放,既可林下种植,又可露天种植。林下温暖、避风、遮荫的地方可以提供适合赤松茸生长的小气候,半荫蔽的地方更适合赤松茸生长。林下种植不宜在高大树下,严重的遮阴会阻碍赤松茸的生长发育。另外,赤松茸栽培场地应选择近水源且交通便利的场所,方便赤松茸浇水及运输。

2.整地做畦

根据地形做畦,先将表层的壤土用铁锹翻出堆放在旁边,供以后覆土用,随后把地整成畦高10cm,宽50-60cm,畦与畦间距离40cm的畦面,将畦整平整。

3.场地消毒

选好地块后先在种植地块撒上辛硫磷进行土壤消毒。随后在整地作畦完成后尚未建堆之前在畦上撒上生石灰再次进行土壤消毒。

二、制作发酵料

1.发酵料来源

密云林地资源丰富,农业废弃物充沛,栽培赤松茸原材料均采用本地农业废弃物,修剪下的栗子树枝条,枣树枝条粉碎处理。回收当地农民种植的玉米秸秆和玉米芯粉碎备用。

2.发酵料配比

赤松茸配方:①木屑40%、玉米秸秆50%、玉米芯10%。②纯木屑100%。③干稻草80%、干木屑20%。④干稻草40%、谷壳40%、杂木屑20%。

3.培养料制作

选用当地栗树和枣树剪枝下的枝条,选用无污染,无霉变的玉米芯和玉米秸秆集中粉碎。粉碎后集中堆放,用小型挖掘机进行拌料。发酵料搅拌均匀后开始喷水发酵,料温升到60-70度时开始翻料,从里到外,从上倒下翻料均匀。发酵期间用翻料机翻料4-5次,保证培养料发酵均匀,保证含水量在50-60%之间。

三、播种

1.季节安排

密云地区陆地栽培多在8月上旬到9月上旬播种。10月1日左右开始出第一茬菇。第二年4月开始大量出菇。温室栽培多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使其出菇的高峰期处于春节前后,亦可按市场需求调整播种期,使其出菇高峰期处于蔬菜淡季或其他食用菌上市量少的季节。

2.播种

在做好的畦上放10cm发酵好的发酵料,然后把菌种掰成核桃大小的小块,均匀的播在发酵料里。而后在铺上一层10cm高左右的发酵料,播上菌种,让菌种与发酵料充分接触,做成“龟背”形。最后盖上一层土,覆土2-3cm。

四、发菌期管理

赤松茸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温度4~30℃。菌丝生长温度5~34℃,最适12~25℃,12℃以下菌丝生长缓慢,超过35℃菌丝停止生长并易老化死亡,在此期间管理重点是控温。

1.发菌期水分调节

建堆前发酵料一定要吸足水分,这是保证发酵料维持足够湿度的最关键因素。播种后的20天之内,一般不直接喷水于发酵料上,平时要及时查看发酵料的含水量及菌丝生长情况。不要过早浇水,如果多余的水流入料内,将对堆内菌丝生长不利。如果前期发酵料吸水不足,建堆以后发酵料偏干,将使菌丝生长速度减缓。

2.生长期水分调节

播种后随时查看发酵料含水量和菌丝生长情况,保证土层湿润。待菌丝长到土层上后,浇一次透水,一周后开始出菇。出菇后根据发酵料实际情况采用微喷灌溉,保持土层湿润。

3.发菌期温度调节

建堆播种后1~2天,料温一般会些许上升,此时控制料温在20~30℃,最好控制在25℃左右,这样菌丝生长快且健壮。在建堆播种以后,每天早晨和下午要定时观测料温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堆温出现异常现象。

五、采收及销售

1.赤松茸采收

赤松茸应根据成熟程度、市场需求及时采收。

(1)赤松茸采收时间

赤松茸从子实体现蕾到成熟大约需4~9天。温度低时生长速度缓慢,而菇体肥厚,不易开伞。温度高时,朵型较小,易开伞。整个生长期可收3-4潮菇,一般以第2潮的产量最高,品质最优。平均约15~25天生长一潮菇。

(2)采收标准

当子实体的菌褶尚未破裂或刚破裂,菌盖呈钟形时为采收适期,最迟应在菌盖内卷,菌褶呈灰白色时采收。不同成熟度的赤松茸,其口感、品质、菇形差异较大,应及时采摘,保证商品性。

(3)采收方法

赤松茸达到采收标准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待菇体松动后再向上拔起。要避免松动周围的小菇蕾。采下来的菇,要及时切去带泥土的菇脚。

2.鲜菇销售

采收下的新鲜赤松茸去除残留的泥土和培养料等污物后,根据赤松茸的大小,品质等分级分类的放入塑料筐中,按不同品质送到市场进行鲜销。鲜菇放在通风阴凉处,避免菌盖表面长出绒毛状气生菌丝而影响商品美观,当日未销售的赤松茸放在冷库中保存,避免品质将下降。采摘下不能及时鲜销的赤松茸可用于加工制罐。增加赤松茸销售途径。

北京市密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杨迪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