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月里款款走来的女子,仿佛盛开的玫瑰,轻轻奏响了世界上最美的赞歌。美丽、自信的女性在春天苏醒的大地上放飞着希望,饱含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家人真挚的爱。
工作生活两头担,屋里田间全都行!女同胞们以自己的勤劳诠释了生活的意义。我们颂扬女性,更要高歌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
中国乡村之声《乡村夜话》特别节目——《有话一起说》,有幸邀请到三位基层女代表来到直播间,说说农村女同胞的酸甜苦辣,谈谈新时代农村女性的果敢担当!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台戏就是咱乡村女性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骆云莲
全国人大代表骆云莲是四川省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党支部书记 。古路村被称为“天梯村”,2010年以前,古路村连电都没通。村里大部分老人一生从未出过山。村里家家有骡马,却没有一辆车,因为这里没有通公路。2010年,骆云莲全票当选村支书,为了村子脱贫,她自掏腰包带领留守妇女致富奔小康。
全国人大代表、“边防警嫂”、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中心校小学教师刘蕾,帮助山沟沟打造聚宝盆,让老乡们鼓起了钱袋子。作为警嫂,刘蕾夫妻携手保百姓平安、护家家团圆。
全国人大代表杨琴是新疆玛纳斯县亿鑫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她的建议下,家乡的农民得到了切实的实惠。玛纳斯县的农村妇女享受到了免费培训,玛纳斯县的娃娃们也上了双语幼儿园。
致富路上争上游
新农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妇女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她们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农村妇女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肩并肩、手拉手,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她们积极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
骆云莲——致富不走寻常路
古路村交通不便,经济条件非常落后,村民只能靠双手攀着几乎垂直的陡岩或岩上的树藤上下山。几经思索,骆云莲决定不修路,因为修路成本太高,不如建索道。在骆云莲代表的努力下,村里的骡马道在去年5月就已完成边栏和安全网的安装。不仅如此,通过省、市、县、乡各级政府的积极筹资,投资1800多万元,建成了850米长的缆车,将古路村与外界的直线距离缩短,古路村和地质公园也打通了。不修路,依旧可以让游客便捷进出;不修路,这份古朴与神秘吸引着更多的游客走进来。在旅游旺季,小小的古路村每天有1000多位游客慕名而来。
骆云莲介绍,汉源县还重点打造了一片九襄花海,规模达十万余亩。每年三月,成片的梨花、桃花、苹果、樱桃等竞相盛开,吸引了大量人流。
骆云莲表示:“这两项变化让古路村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贫困人口迅速减半,让这个经历两次地震的贫困村重新焕发生机。”
刘蕾——夫妻携手建赫乡
随着渔业资源的减少,世代以打渔狩猎为生的赫哲族人面临着转产上岸等挑战。为了保障赫哲族群众的生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大家准备发展“溜达鸡”“梅花鹿”养殖业。可是,启动资金成了发展路上的“拦路虎”。大家都委托刘蕾想想办法。经过多方奔走、几度呼吁,款项到位了,项目也发展起来了。自此,赫哲族群众脱贫致富多了一条路子。
群众当月老,姻缘一线牵。刘蕾和丈夫刘昌凡一见如故,坠入爱河,并相互扶持、共同奋进。 她深入群众开展致富指导,他走访辖区嘘寒问暖;她帮扶困难户发展养殖业,他入村调研、亲身实践,掌握第一手材料;她学习赫哲族传统的鱼皮画、鱼皮衣、鱼骨制作工艺,他当好赫哲族民族艺术馆的宣传员和志愿者。
如今,街津口乡先后建立了木耳、蘑菇等山产品种植和鸵鸟养殖基地,致富项目12个,村民创收20余万元。全乡人均年收入达12144元。
杨琴——一人富了不叫富,大家富了才叫富
穷怕了的杨琴是村里第一个出来打工的。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她回乡为村民们修了路,引来自来水,还建保鲜库,种食用菌,带领大家创收、致富。2010年,杨琴种植的食用菌和设施樱桃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周围农民纷纷前来请教栽培管理技术。她说:“一人富了不叫富,大家富了才叫富。”为此,杨琴为周围的乡亲们一一讲解,并实地进行指导。之后,她牵头成立了亿鑫果品专业合作社和山草食用菌产业服务协会,2012年带动4个乡镇、85座大棚种植食用菌。
杨琴还经常发放科技书刊给村民,并建起了农业信息服务站。2011年以来,合作社、协会共培训农民2000人次,培养技术人员4名。
以前,杨琴就带着农村妇女种植菌类挣上了钱。去年,她又瞅准了城市绿化新宠宿根花卉产业,没想到第一年试种就畅销市场,亩均收入达1万元。
谈起女性,我们往往会想到爱、温柔、善良、美丽等美好的词汇,但同时与女性的美好相对应的,还有忍耐、坚持、承受以及奉献和牺牲。我们往往关注了女性的外在,而忽略了女性的创造和贡献。世界因为女性而美好。骆云莲、刘蕾、杨琴三位代表,她们执着坚忍、追寻梦想、为妇女发声、为百姓谋利,让平凡的人生绽放光华!感谢她们的付出,祝福她们的未来!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