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生猪产业的发展,依托龙头企业——习水德康农牧有限公司发展生猪代养扶贫模式,大力开展“公司+家庭农场”生猪代养模式,加快建成30万头商品生猪体系。
走进良村镇良村村村民赵勇的生猪养殖场内,几间蓝顶钢架房格外显眼。经过换无菌服、换鞋、消毒等程序,走进在钢架房内,一头头长势良好的生猪在圈舍里来回乱窜。
“现在我一年养两批商品猪,每年可出栏1000头,年收入可以达到20多万元。不仅收入比在外面务工多,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简直就是一举两得。”正在打扫圈舍卫生的赵勇高兴地说。“因为我的表现好,公司今年还让我代养了一批保育猪,两个月的时间得到了九万多元的收入。”
2015年,常年在外务工的赵勇及其妻子在政策的鼓励下,毅然辞去工作回到老家,成了替习水县德康农牧有限公司代养生猪的“猪保姆”。
“我养的猪是公司提供的,饲料、销售等全部由公司承担,我只负责饲养,不承担任何成本和风险,按照约定,公司收购时,每头猪还可以根据养殖情况获得160-220的收益。”在参观赵勇的家庭农场时,他介绍了自己的养殖模式以及公司收购情况。
赵勇修建了的占地3亩的商品猪家庭农场,共投资40余万元,其中政府补助20万元。养猪场按公司统一要求建有饲料间、消毒食、沼气池、化粪池、发酵池等。
跟赵勇一样代养生猪的还有温水镇下坝村的穆舰,与赵勇的商品猪代养模式不同的是,穆舰主要依靠养殖种母猪,通过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饲养。他还吸引了周边5户精准扶贫户通过特惠贷入股分红,修建了一个较具规模的养殖农场。
“我以前是村里的干部,当时听到发展生猪养殖这个政策后,村里群众积极性比较高,所以想着吸引周边精准扶贫户入股,带领大家实现脱贫致富。”
如今穆舰的养殖场养殖规模为50头种母猪,因为养殖成果较好,穆舰养殖的商品猪年出栏量可以达到1500头,年收入42万元左右。
他充满感激地说,近年来国家政策好,加大对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这给他扩大养殖场规模吃了一颗“定心丸”。他打算今年再次扩大养殖规模,打算发展成200头种母猪的规模,力争明年出栏生猪突破6000头。
德康农牧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实施“公司+家庭农场”的生猪养殖模式,有效降低了农户的生猪养殖风险,拓宽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渠道。
该公司重点培育扶持意愿性比较高的农户,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扶持和跟踪。统一仔猪、饲料、技术服务、育苗、药品、回收销售,降低养殖风险,确保农户的收益最大化。为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生猪养殖,促进农户增收致富,通过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带动农户参与建设以农户为建设主体的标准化育肥场,每个标准化育肥场年出栏生猪约1000头,达到年出栏30万头商品生猪规模。
习水县农牧局工作人员陈卓权介绍,通过推行“公司+家庭农场”模式,政府扶持,公司和农户共同参与,确保了农户在养殖过程中减少了养殖带来的风险,有效的促进农户的增收,提高全县的生猪饲养水平。
正是政府的政策资金扶持、公司的能繁母猪、仔猪、饲料、技术、市场保障和银行的贷款支持,“三驾马车”拉动了习水县生猪产业化的进程。“公司+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及规划布局、技术培训、物料供应、防疫治疗、生产管理和回收销售,着力破解传统养殖“单打独斗”的诸多问题和困难,让农民走上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养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