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致富宝典_致富经农业种植视频_致富课堂种植

阅读提示

沙洋县李市镇光芒村的蔬菜产业,近几年发展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将各种蔬菜注册了“李噶市”的商标后,受欢迎的程度大大增加。靠着蔬菜产业,该村不仅摘掉了“穷帽子”,也让村民们腰包渐渐鼓起来。

时令已是初冬,沙洋县李市镇光芒村蔬菜基地上,依然生机勃勃。放眼望去,绿油油的是蔬菜,连片的大棚点缀其间,使这里的风景别有洞天。

光芒村位于江汉平原北端,辖5个村民小组,310户共1210人。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29人,之所以成为省级贫困村,是因为人多地少,无资产无资源,村集体还负债累累。

5年多过去了,在各级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光芒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6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如今的光芒村,蔬菜种植成了支柱产业,“李噶市”蔬菜品牌也闯出了名堂。

“我们村种出的蔬菜在武汉、荆州、潜江、荆门等地很受欢迎,特别是藜蒿,只要说是‘李噶市’产的,保证会一抢而空。”村党支部书记朱继平说。

摘掉“穷帽子” 靠的是敢想敢干

光芒村的蔬菜产业发展还得从2015年说起,那一年8月,国家统计局荆门调查队扶贫工作队进驻光芒村。当时的光芒村村集体负债达数十万元。

在进行摸底后,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开了一个“把脉问诊”会,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发展什么产业来摘掉“穷帽子”。

会议僵持几个小时,也没结果。关键时刻,朱继平发了言,他说,李市镇处于江汉平原,土壤多沙且蓬松,特别适合藜蒿等蔬菜生长,而且当地百姓有种植藜蒿的传统。于是,发展蔬菜产业的事当场就定下来。

说干就干,在扶贫工作队四处奔走下,120余万元的帮扶资金到位了。80亩土地上,70多个蔬菜大棚拔地而起。

大棚有了,没人带头干,怎么办?原本有蔬菜种植经验的朱继平主动承包了120亩大棚,种植蔬菜,并重新开始运作沙洋县光馨蔬菜种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仅仅一年的工夫,大棚蔬菜从单一品种发展到白菜、萝卜、毛豆等十多个品种。

随着合作社种植的蔬菜品种越来越多,附近的贫困户纷纷前来打零工。16户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了长期用工协议。这样一来,贫困户不仅每天有80元的收入,还能免费学习蔬菜种植技术。

光芒村2组的李金珍就是长期在合作社打工的贫困户,她年近60,耳朵能听见却不能说话,前几年丈夫因患重病欠下不少债,2017年丈夫去世后家里更是一贫如洗。李金珍虽然说话有障碍,可蔬菜种植技术她一学就会,自家的房前屋后,各种蔬菜种得有模有样。如今她靠着打零工和自己种蔬菜,每年收入超过了3万元。

曾在合作社打过工的陈林华是光芒村1组贫困户,由于妻子患病,他不能外出打工。在合作社打工期间,他学习了蔬菜种植技术,并将自家3.4亩旱田改造成蔬菜大棚,靠着精耕细作,2019年,也摘掉了“穷帽子”。

在合作社带动下,截至目前,光芒村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亩,其中大棚蔬菜600亩,年销售收入达800万元,蔬菜种植已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壮大产业链 农业科技是“靠山”

“靠什么来壮大蔬菜产业?”“如果市场价格不稳定该怎么办?”……在蔬菜大棚内,记者问了一连串问题。

面对记者的疑问,朱继平笑而不答,默默拿了袋子走向大棚。不一会,他拎了一大袋西瓜、香瓜走了出来。要知道,时下,这两种瓜果早已过了生产季节。

“我们依托农业科技,通过控制温度来调控蔬菜、西瓜、香瓜等农作物上市期,打个反季节差,又可以增加一笔收入。”朱继平说,眼下的西瓜、香瓜即将成熟,而且生长周期可持续到年底,这些正是消费者眼中的抢手货。通过几年的摸索,光芒村的村民们对反季节蔬菜和瓜果的种植已驾轻就熟。

尝到了甜头,村民们更热衷于农业科技了。在光芒村,每季度都会举办1至2次农业科技培训,课程包括各种蔬菜栽培、田间管理、小龙虾养殖等。

光芒村2组贫困户戈秀平生活困难,村里将荒废多年的30亩水塘流转给他,支持他养殖小龙虾。由于缺乏经验,戈秀平当年仅收回了本钱。今年,由于投放虾苗过密,加上7月的一场洪水,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现在只要村里举办养殖技术培训,我都会去!”戈秀平说,他打算加高水塘围堤,准备明年大干一场。

今光芒村已旧貌换新颜。气派的农舍,300多个垃圾桶,4000多株桂花、万年青等景观树,100多盏路灯将整个村落点缀一新。

“有了蔬菜产业,今后的发展就有了方向,我们定要把‘李噶市’招牌擦亮、叫响!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谈到今后的发展,朱继平胸有成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