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正值冬日,但在牛华镇真武村稻菌轮作基地的大棚里,球盖菇正争先恐后地冒出来。

“这几天出菇,每天有3000-5000斤左右。”稻菌轮作基地负责人兰俊华高兴地向桥妹说道。

图片

采摘完毕的球盖菇

走进球盖菇种植大棚,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蘑菇独有的清香,一个个撑着“伞盖”的球盖菇纷纷探出头来,村民们正在采摘第一茬菇,一筐筐刚采摘的菌棒排列整齐,朵朵“小伞”鲜嫩肥厚,样子十分喜人。

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由于形似松茸,而且味道香郁、营养丰富,球盖菇也被称为“赤松茸”。但是,由于引种时间不长,我国球盖菇的市场接受度还不高,很多消费者没见过、没吃过、不敢买。

图片

品质较好的球盖菇

“其实,球盖菇是舌尖上的山珍美味。”兰俊华介绍说,“球盖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糖等营养成分,有‘素中之荤’的美誉。球盖菇肥嫩鲜美、脆滑爽口,可以像松茸一样切片生吃、烤吃,也可以像杏鲍菇一样,炒、烧、涮、煲汤、做馅等。”

图片

球盖菇菜肴(图片来源于网络)

球盖菇栽培料来源广泛,秸秆、稻壳、玉米芯、甘蔗渣、木屑、果树枝、桑枝等各种农林废弃物都可以利用,是实现农林废弃物再利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的典范。牛华镇拥有千余亩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地,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剩余,种植球盖菇可利用秸秆粉碎、发酵作为食用菌基肥,变废为宝。

图片

兰俊华告诉桥妹,今年九月,他开始试点种植球盖菇,50天萌发期,采摘期持续到第二年三月,四月份之后正好可以种植水稻。球盖菇种植采取的是“水稻——食用菌”轮作生态循环模式,上半年种水稻,下半年利用冬闲田种植食用菌,极大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邀请了几个专业的技术人员来种植。目前看来种植得很成功,口感和大小方面都很佳。”兰俊华高兴地说道。

图片

据了解,稻菌轮作基地产出的球盖菇主要销往广东、福建等地,预计亩产5000斤,产值在32000元上下。在庞大的产量下,每天至少有十多名村民在基地忙碌。

真武村村民向淑琼从蘑菇棚建设之初就在这里务工,如今已经成为采蘑菇的技术能手,她说:“基地就在家门口,跟大家聊聊家常的功夫,活就干完了,又能赚钱还运动了身体,真不错。”

“首先要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周边村民一起种植,统一发菌。村委会也有做电商平台的规划,把村民们集中起来做好球盖菇产业。如果规模和产量都起来了的话,计划建设烘干房和冻库以及分拣车间,延长球盖菇产业链。”谈到接下来的打算,兰俊华信心满满。

牛华镇副镇长杨帆表示:“牛华镇将在总结基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推动球盖菇产业发展壮大,持续推进优势变特色,促进特色农业产业连片发展,推动集中打造百里粮经产业带。”

图片

稻菌轮作基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