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芝的白芨种植基地在兴义市马岭镇纳怀村的一个山沟里,陡峭的山腰连站稳都要微斜着身子,裸露的石头将土地切割成零星碎块,风化的页岩夹杂着些许土壤。

4月中旬,记者来到张文芝的白芨种植基地。若不是向张文芝亲口证实,很难相信,这样的土地也能实现亩产4万元。

致富药材种植白芨图片_中药材种植白芨_致富经种植药材白芨

一头干练短发,架着副金边眼镜,白色风衣再配上黑色皮鞋——远远看见张文芝,略带一分斯文气质。走近后,才从她那黝黑的皮肤和粗糙的双手,窥见经年累月和土地打交道的痕迹。

2019年,张文芝55岁,和子女居住在贵阳。本该享受美好退休生活,可当了20多年村主任的她,还是闲不下来。

凭借丰富的产业经验,她一眼看准了中药材这个行业。经多方了解后得知,家乡贫瘠沙土地种庄稼不行却十分适合种植白芨,又恰逢当时白芨市场十分可观,她和家人商量后,决定返乡创业,继续带领村民致富增收。

中药材种植白芨_致富药材种植白芨图片_致富经种植药材白芨

“地不好,只能从种植品种上找出路。”当年12月,张文芝从云南引苗,流转土地308亩,与多家农户一起成立了兴义市文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山沟沟里热火朝天地开始创业。

令她没想到,只是一次施肥不当,造成白芨大面积坏死,损失高达100多万元。

“放弃,就意味着之前的投入就血本无归,坚持,可能还有希望。”面对巨额损失,张文芝并没有气馁,她总结失败原因,重新调整规划,准备再干下去。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教训,张文芝深刻认识到种植技术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科学种植,经过多方打听,张文芝联系上了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研究院在了解她的需求及困难后,派出了科技先遣队前往白芨基地实地指导。

“喀斯特地区种植,最好就是种能防沙固土、减少水土流失的经济作物。白芨很适合这种沙土地,通风效果好很多。”支永明介绍,近年来,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因地制宜发展创新研究,组建科技先遣队把技术推到田间地头,帮助更多像张文芝一样缺乏技术指导的群众科学种植,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病虫风险。

中药材种植白芨_致富经种植药材白芨_致富药材种植白芨图片

一年多来,规划种植方案,指导施肥打药,组织技术培训……在支永明等技术专家的帮助下,张文芝基地里的白芨日渐茁壮,长势喜人。

望着地里的白芨,张文芝高兴地说:“一亩地产量可达2至3吨,按照现今市场价估算,亩产值能达到4万元左右,没想到这片贫瘠的土地也能实现千万产值。”

产业发展起来了,张文芝始终未忘助农初心。创业之初,张文芝就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常年用工20余人,年用工量达1200余人次,带动农户增收30余万元,在当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张文芝还表示,未来将继续巩固产业发展,逐步扩大规模,对有意愿发展白芨的村民,无偿分享经验和技术,带领大家一起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兴义市大部分是喀斯特地貌,土壤贫瘠,沙石地较多。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农业发展受到天然限制,然而就是在这种恶劣的地理环境下,当地村民及农业专家,持续探索适合喀斯特贫瘠土地发展的产业,从本土培育、从省外引进,千方百计地把土地利用起来,推动家乡振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政林 何登成

编辑 徐然

二审 施昱凌

三审 田旻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