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草药带动全村人致富,一亩地净赚三万多元。多年来,马鞍山市和县一直致力于打造自己的特色产业,实现农旅结合发展新模式,其下属镇村纷纷大力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善厚镇早林村依据自己天然独特地理优势,大力培育白芨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转换传统稻麦种植低收入模式,变为发展白芨高收入模式,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今年7月份,和县通过坚持项目拉动、产业带动、人才撬动、市场驱动、政策促动等“五轮驱动”,大力推进“连年倍增计划”,探索实施村级劳务公司、成立“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合作园区”、开展“合同清理”专项行动等新发展路径和模式,重点扶持“大王粉丝”、白芨中药材、稻虾共养等一批特色产业和“抱团”项目,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随后,记者走进早林,一棵棵白芨幼苗挺立着身姿,广袤的黄土地上点缀着点点碧绿,这是持续打造白芨药材基地二期工程,是早林村继试验田之后,第二次进行大规模的扩种,其面积是之前的数倍,是早林继“大王粉丝”后第二大特色产业,也是早林村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当地优势特色产业,所迈出的重大步伐。
早林村的白芨最早是其下属自然村的一名村民无意中在山上发现,觉察其巨大的利润,并尝试进行人工种植。后来,早林村的党委书记张纯平发现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并积极将其发展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为当地创造不少经济收入。
白芨属于名贵的中药材,生长周期较长,一般来说从种植到收获需要三年的时间,同时白芨与传统稻麦相比更需要人们的精心呵护照料,每年都需要雇佣不少人对其进行除草、施肥,保证白芨能够吸收足够的营养,为当地提供了许多的就业岗位,让当地人不出门就可以打工,将当地闲散的劳动力聚集起来。
“我们这一亩地需要2800颗白芨苗,一株白芨苗价格需要2元,在加上人工管护费和除草施肥等前期每亩投入17000-20000元,而这个白芨每亩可以生长6000斤左右,成熟之后,最少可以卖10元一斤,我们村种白芨每亩可收入3万多元,这比原来种植水稻赚的钱要多得多。而且我们雇佣村民照顾白芨田,他们每月赚的也比原来多了不少。”张纯平说道。
既然白芨种植利润如此之高,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秧苗又如何解决呢?
据了解,当地的白芨苗是从云南、湖南等地引进优质品种,采用“1+3”的特殊种植模式。简单来说,“1+3”模式是指今年种下一株白芨苗,明年就可以获得4株,这样大大减少了种植白芨的成本,村民们不必因为缺少白芨苗而发愁,这也是当地白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截至2021年,早林村村集体白芨种植规模由原来50亩拓展了100亩,为此当地建设了特色产业园,集中力量发展白芨。据了解,该村发展白芨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他们鼓励村民勇于尝试,村中帮助解决白芨苗的问题,各家各户自己种植,另一个是比较稳妥的方式,主要的是由村里出面发展集体经济,将村里居民的土地以400元每亩的价格进行流转,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进行集中的大规模的种植。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减少了他们所要承担的风险。
2020年善厚镇早林村通过积极申报“培强扶优村”发展项目财政资金30万元,建设了22亩的白芨中药材基地,2021年又成功申报了省级“培强扶优村”发展项目50万元,将种植规模扩大了100亩。
据张纯平所说:“我们致力于将白芨发展为我们当地的特色产业,目前我们正在前期起步阶段,我们还在一步步试验中,其规模会一步步扩大,后面我们会引进机器对白芨进行加工,我们会不断鼓励村民一起参与到其中,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目前,白芨市场广阔,市场供不应求,销路十分顺畅,这更激发了当地人种植白芨的热情,促进当地白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白芨的种植为当地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致富道路,给他们提供依靠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家庭生活更加幸福的奋斗途径,不仅治愈了早林的“贫困病”,使其变得更富,而且使早林添了新妆,变得更美。(文/甘巧兰 图/敖正 崔灿 窦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