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户家中到施工现场、从田间地头到大棚水渠,一次次交流谈心,倾听群众苦乐冷暖;一回回辛勤奔波,真心真情为乡亲;一个个为民举措,亲力亲为惠百姓……一年多来,市农业农村局派驻第一书记将一片真情洒向费县吉山这片大地,用激情与赤诚践行着党旗下的铮铮誓言。
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昔日落后的村庄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对市农业农村局派驻第一书记张鹏程、李文波赞不绝口。
修道路、搞绿化 山村越来越美丽
走进吉山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道路延伸到家家户户门口,随处可见的文化墙“扮靓”美丽乡村,路两侧郁郁葱葱的绿化,仿佛正在欢迎客人……
“铺路、修渠、搞绿化,村庄被美容了,现在想乱扔垃圾,都不好意思了。原来一下雨只能光着脚走的泥泞路,也变成了笔直的水泥路,变化真大啊,过去都不敢想。”提起吉山村这一年多的变化,56岁的村民祝家荣笑得合不拢嘴。
吉山村位于费县胡阳镇驻地西北3公里,由于村庄靠近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加上村内道路不畅,极大地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何利用有限的帮扶资金,提升村容村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成为第一书记驻村后的首要任务。“当时我们到村任职后,决定从基础设施入手,争取到市、县、镇三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50万元,结合市派第一书记项目资金,疏通排水沟,栽植绿化苗木,进行墙体美化。”张鹏程告诉记者。
为了宣传党建知识,张鹏程和李文波两位年轻书记还亲自为吉山村设计了党建品牌。在两位第一书记的领导下,村办公场所进行了改造提升,村里新建了党建文化广场、党群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和村级卫生室。“过去我们总羡慕城里人晚上可以去公园散步,可以去健身广场锻炼,没想到现在我们也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吃完晚饭可以到广场上跳舞、健身锻炼。”吉山村的多项惠民实事获得了村民群众的一致称赞。
为方便出行,提升村内整体居住环境,今年5月份,经过张鹏程和李文波积极联系协调,筹集资金130万元,对村内2万余平方米的道路进行了硬化,硬化道路延伸到家家户户门口,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和脏乱差的问题。
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有声,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抓党建、解难题 服务群众办实事
“第一书记的到来使我们村里大变样了,现在我们每月定时召开党员会,‘主题党日’等活动使党员的素质提高了,我们这些村干部的干劲也更足了。”提起村里的变化,吉山村“两委”成员张中国激动不已。据介绍,自从选派到村里任职起,张鹏程和李文波两位年轻书记就牢记使命,扑下身子,以村为家,把抓党建作为第一责任,调整优化班子结构,培养积蓄后备力量,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有力增强了任职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建工作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第一书记就像一块磁铁,只有把基层党组织抓起来了,把党员队伍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凝聚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合力。”在谈及自己的驻村工作秘诀时,张鹏程笑呵呵地说。
吉山村共有687户2356人,贫困户中已脱贫(仍享受政策)的有36户74人。“这些贫困户大多是因病致贫,丧失劳动能力,考虑到村民实际情况,让他们仍然享受扶贫政策。”面对难啃的硬骨头,从入村起,张鹏程和李文波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变压力为动力,千方百计带领吉山村村民早日脱贫奔小康。
2018年4月,两位第一书记来到吉山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家庭成员、经济收支、致贫原因等相关情况。吉山村有一个特殊的贫困家庭,父亲去世,母亲患有重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仅有正在读书的女孩与其奶奶相依为命。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张鹏程和李文波马上去学校看望了女孩。一米六多的身高只有70多斤,看到女孩的一瞬间,张鹏程心疼了。“当时孩子正在读高三,因为家庭情况,孩子有好多顾虑。当时我就跟孩子说,只管好好学习,其它的不用担心,生活或是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就跟我们说,考上大学后的学费我们来找。”在交流后,张鹏程给了女孩一个坚定的承诺。
女孩也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为了女孩的学费问题,张鹏程和李文波东奔西跑,凡是能够申请救助贫困大学生的部门,俩人都跑了一个遍,最终为女孩筹得学费两万元。学费问题解决了,两位第一书记又自掏腰包率先在单位组织了捐款,同时积极联系当地爱心企业资助,顺利解决了女孩生活费的问题。
第一书记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不断改变着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用心用情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看病、出行等方面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在建设村庄、美化村庄、发展村庄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过程中,提高了抓基层打基础、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赢得了群众信任。两位第一书记真心为民办实事的行为,也拉近了与村里老百姓的距离。
筹资金、引项目 铺就村民致富路
当村民们还沉浸在居住环境改善的喜悦中时,第一书记又开始为群众致富增收找路子。胡阳镇吉山村是一个纯农业村,村集体经济薄弱,老百姓的收入主要依靠西红柿种植。由于村民们西红柿种植技术、品种选择、农药使用上都缺乏专业指导,辛苦种出来的西红柿不但产量不高而且行情也不好。由于没有工副业项目,村集体也是“一穷二白”。
“胡阳镇是远近闻名的西红柿之乡,吉山村的大多数村民收入也是依靠西红柿种植,结合村里的现状,我们就想着依托农业农村部门服务三农的优势,助力胡阳镇西红柿产业提档升级。”如何依托这一优势产业,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张鹏程和李文波费了不少心思。
“脱贫致富不仅要‘输血’,还要‘造血’。刚开始老百姓不太理解,但走出去之后视野开拓了,村民们也就明白了,学习劲头都比较足。”张鹏程谈到村里的“扶贫工程”——省级高效特色农业扶贫项目时说。据介绍,这个农业扶贫项目总投资500余万元,已投入378万元,其中省级高效特色农业扶贫项目300万元、市派第一书记发展集体经济资金40万元,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16座、钢结构拱棚20座;省级土壤连作障碍改良项目38万元,配备水肥一体化等设备,进一步改良土壤提升地力。
如今,在省级高效特色农业扶贫项目园区,一座座高标准日光温室、钢结构拱棚拔地而起。“这个项目占地75亩,总共36个大棚,目前已建成,部分已投入使用,预计全部投入使用后,年可带来收益50余万元,增加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村贫困户人均年可增收1200元。”张鹏程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升园区档次,又争取各类资金100余万元规划修建园区路沟渠,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9月下旬完工。
“为了园区的建设,两位第一书记操碎了心,经常通宵写实施方案,一次又一次地改图纸、跑部门,费了很多心血,我们都看在眼里。”吉山村“两委”成员张中国告诉记者,驻村一年多,由于长时间在外面,两位第一书记都晒黑了,“为了村子发展,两位第一书记不仅到处筹资金、引项目,还亲自动手干活,我们特别感动。就在前些天,由于长时间强降雨和大风,基地大棚里有个压膜绳坏了,需要更换,为了防止大风把大棚鼓起,张鹏程书记双手紧紧拉住压膜绳,两侧手臂都被墙壁划伤,但他仍然坚持在岗位。”
为提升西红柿品质,张鹏程和李文波从吉山村挑选出了10位“土专家”,与临沂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团队组成农技服务队,定期开展形式各样的农业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活动,同时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培训,学习西红柿种植技术。
与此同时,在省级高效特色农业扶贫项目的另一侧,一个占地180亩、总投资3500万元,涵盖“高效农业种植区、种苗繁育区、产品展示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区、有机杂粮生产区、乡村文化功能区”等6个板块的吉山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蓝图也已绘就,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基地涵盖了农业农村部兴村强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如今,张鹏程和李文波更加忙碌了。“我既然来到这里,就一定要真蹲实驻、真帮实促,沉下去、蹲到底,为群众多干点实实在在的事。”这是张鹏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到了,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