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人喊生活在田边、水塘、鱼塘里的鳝鱼叫黄鳝,这家伙善于晚上在田坎、塘坎打洞,这下可把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农民害苦了,第一天刚灌满一田水,一个晚上就漏得一滴不剩,刚开始,人们也找不到“火门”(原因),后来发现是黄鳝,但捕获方法不当,收效甚微。逮到一两根,最多是丢到灶火里面烧熟,喂猫喂狗,算是给猫狗打牙祭。从来没有想过将其做成一道菜来吃。据说,这个创举跟张献忠率领的大西军有关。
虽然张献忠被明朝朱氏宗室、官吏、乡绅等人称之为“八角王”,寓意为长着八支角的怪物,恶魔。但在贫困百姓眼中,张献忠确确实实就是他们的“八大王”。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以后,将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和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请入营中,询问西方天文学和算数知识,并将天文学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并对“边郡新附,免其三年租赋”,民众对比朱家政权和大西政权,自然感激和拥护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
话说张献忠进四川以后,听说农民受黄鳝之苦已久,于是派人在田坎上蹲守,研究黄鳝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特征,研究抓捕工具和时间。通过蹲守田坎,他们发现黄鳝每年农历三四月晚上出来活动,特别是白天是大太阳的晚上最活跃。又根据黄鳝身体特征,多次试验,研究了锯齿行的夹子。他们将桐子油灌入竹筒,用棉花塞住,做成油火筒,2—3人一组,游走于山坡的梯田上,在四川山区和丘陵地区打响了抓黄鳝的战斗,并邀请年轻农民参与。这个方法收效甚好,抓住了很多黄鳝。
抓住了黄鳝,怎么办呢?猫狗又吃不赢,张献忠又要求厨师研究黄鳝的吃法。又经过多次试验,创造了多道美味,让农民既解决了黄鳝祸害农田问题,又解决了农民农忙季节荤腥吃肉的问题。从此,鳝鱼肉变成了美味端上了四川人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