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本地的网络服务媒体,让您知晓甘谷热点事件、民生民情等你想知道的。
一路奋进一路歌
——天水市决战脱贫攻坚纪实·甘谷篇
“以前村民收入低,没钱盖房子,一家五六口就挤在两间瓦房里。现在,我们都住上了小洋楼,吃上自来水,过上了电视里的生活。”3月20日记者在甘谷县六峰镇黄家新庄村采访时,村民王友子正和妻子坐在小洋楼敞亮的客厅里,一边喝着罐罐茶一边看电视,提及近年来家里发生的变化,王友子笑得合不拢嘴。
走上了平坦的水泥路、建起了漂亮的小花圃、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王友子感激地说:“我是普通农民,一无文化,二没技术,从前,我对脱贫连想都不敢想,更别说致富了。而现在,我每天接送孙女上学,打理一下种植的几亩花椒,日子过得安逸舒适。我能有今天的变化,全靠脱贫攻坚的有力推进。”
作为全省的人口大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甘谷县全县曾有195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62万人,贫困发生率29.5%。
“再硬的骨头也必须啃下,贫困必须消除,2018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是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这既是甘谷县党政一班人的决心,更是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庄严的承诺。
近年来,甘谷县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五个一批”为路径,因地制宜、科学谋划,誓以决绝恒心和坚定毅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脱贫34077户162569人,退出贫困村172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48%。
一个决心 摘掉贫困帽 穿上小康衣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
“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敢于担当的魄力,只争朝夕的精神,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整县脱贫摘帽攻坚战。”2018年4月3日,在甘谷县整县脱贫摘帽誓师动员大会上,甘谷县委书记申君明擂响了奋力向整县脱贫摘帽发起总攻的战鼓。
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全县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牢固树立“首位”意识,立下军令状,挂帅出征,连续奋战在脱贫一线。建立专责专抓机制,靠实包乡县级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等9个层面的脱贫责任,成立督导巡察组,组建专责工作组,出台《脱贫攻坚问责办法》,以久久为功的韧劲、背水一战的决心、抓铁有痕的作风,先后对扶贫领域153名责任不落实、履职不到位的党员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
这是一份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省市县121个帮扶单位对接帮扶全县195个贫困村,692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结对帮扶4843户贫困户、4569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35922户贫困户,实现了帮扶“双向全覆盖”。
这是一股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天津市东丽区对口帮扶甘谷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300多万元。中车集团充分发挥央企优势,累计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培育富民产业,深化扶贫协作。
甘谷县,抱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发起最后冲锋。
补齐短板 改善基础设施打通发展命脉
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石。近年来,甘谷县整合行业部门扶贫项目,加快各乡镇贫困村公路、水利、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配置“硬件”,夯实贫困群众致富根基,让贫困村民增收致富有“底气”。
跨进甘谷县新兴镇大王村村民王引记家的门槛,最吸引眼球的不是二层小楼和打磨平整的水泥院,而是摆了整整几个台阶的各类盆栽和墙角露出来的一个白色水龙头。
这个水龙头王引记盼望了很久。以前村里吃水不方便,缺水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多数村民吃的都是水窖里储存的水,水质和卫生条件较差。保障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改善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新兴镇大王村党支部书记王俊福介绍说:“依托县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解决了全村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现在村里每家每户都通上了自来水。”
在距大王村不远的杨家村,让贫困户宋明德和张芳武老两口脸上泛起笑容的不仅是水,还有他们家新搬进的二层小楼。站在水泥院子里,白色碎花的瓷砖和大红色的门帘交相呼应,格外醒目。从露天台阶盘旋而上,来到一排落地窗的二楼,只见窗明地净、一尘不染。“赶上了国家危房改造的好政策,住进新房真是好。”采访中,宋明德握紧新兴镇杨家村党支部书记杨效明的手欢喜地说,“住房条件改善了,儿子可以安心去打工,我们老两口务好几亩花椒树,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脱贫我们有信心。”
离开杨家村,沿着平坦的水泥村道一路前行,只见水泥路从主干道不断向村庄延伸,一条条通往各自然村的水泥路在沃野之间分支,通向各家各户。田地里三三两两的村民一边劳作,一边笑谈着如今的幸福生活,眉梢眼角流露出喜悦;错落有致的房屋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美景图展现眼前。
数据显示,近年来,甘谷县建成了9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启动实施了引洮二期配套城乡供水工程,有效解决了51.93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累计建成通行政村水泥路698.8公里,硬化砂化自然村道路1171.5公里,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509.1公里;五年累计落实各级补助资金1.3亿元,改造农村危房8586户,五年累计投入6.97亿元,易地搬迁安置群众2660户13736人;全县780个贫困自然村全部通上了动力电,行政村有线宽带接通率达到100%,无线网络和广播电视实现了全覆盖。
精准发力 产业扶贫走出农村致富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摆脱贫困,产业为先。甘谷县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坚持整流域推进与精准到户培育相结合,大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3月20日,记者在金山镇蒲家山村的“扶贫超市”里看到,群众家自产的土鸡蛋、辣椒、洋芋、粉条等绿色、有机、生态、无公害农副产品整齐有序地摆满了货架,村民们围在“扶贫超市”门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年初,在甘谷县辣椒红了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国义的发起下,合作社在村里建成了“扶贫超市”,以电商销售为催化剂,既解决了贫困村户农产品难卖问题,又搭建了便捷的为民服务平台。销售范围从村一级扩大到周边县市区和网络物流可以覆盖的全范围,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
“没有产业带动,脱贫难以实现。而做大做强合作社,是加快产业发展、让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的最佳载体。”采访中,甘谷县金山镇党委书记罗小将告诉记者,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双订单(收购订单和认购订单)”的发展方式,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可以带动更多的农民依托合作社开展自种。与此同时,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把政府注入到合作社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补助资金,折股量化到入股社员头上,年底为群众和村集体实现配股分红,群众在享受保底分红的同时,还可有务工收益和种植收益。
“我刚到厂里的时候,对手工编织一窍不通,跟上老师学了一个多月才慢慢上手了,现在已经编的很熟练了,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满足得很。”记者在大庄镇大庄村的“扶贫车间”里采访时,40岁的曹彩玲一边说着话,一边手里麻利地编织着汽车座垫。她说,因为家里一个孩子身体残疾,常年看病吃药导致家庭贫困,她也无法外出打工。扶贫车间建到村上后,她不仅学到了编织技能,还在家门口打工增加了家庭收入。“农忙时在家里可种地,农闲时到扶贫车间打工。种地有收成,打工有工资,脱贫肯定没问题了。“曹彩玲充满信心地说。
自2018年5月14日,返乡创业者张维林在甘谷县大庄镇大庄村建起了全县第一个、也是全省首家“扶贫车间”之后,目前全县已建成运营“扶贫车间”52个,带动贫困群众1200多人。
“扶贫车间”“扶贫超市”仅是甘谷县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五年来,甘谷县已累计落实产业扶持资金12.75亿元,贫困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果椒面积达到24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31万头(只);累计流转土地11.8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93家、龙头企业58家、家庭农场143家,带动贫困群众2.3万户10.4万人;优先在贫困村和产业示范带发展电子商务服务点205个,2018年电商交易额达到2.4亿元。
真帮实干 为百姓幸福感“加码”
从就业到教育,从医疗到住房……紧紧扭住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个基本保障,甘谷县正在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
甘谷县新兴镇柏林峪村村民王万胜今年50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只能干一些轻活。他的父亲王大勤年过七旬,患有脑外伤后遗症,入不敷出的经济来源让这个家庭举步维艰。在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下,王万胜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户,还签约了家庭医生。去年王万胜在兰州住院交了3.5万元,通过合作医疗报销了2万多元,大病保险又报销了4000多元,最后家里只交了很少的一部分钱。如今,王万胜在村里做保洁员,每月可领1000元工资,妻子关宗琴也加入了村里的编织技术队伍,不出家门每月可挣1400多元。“我的大儿子现在是一级士官,每月有6000多元的津贴,小儿子去兰州学理发了,家里彻底摆脱了贫困。”儿子有了出息,关宗琴心里高兴,说起话来声音格外洪亮。
像王万胜家这样依托低保兜底,并通过签约家庭医生摆脱“贫困”帽子的低保户在甘谷还有很多。甘谷县通过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救助+政府兜底”的健康扶贫体系,全面推进“一人一策”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精准落实取消基本医保起付线、基本医保提高10%报销比例、医保个人缴费资助、“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门诊慢特病报销、医疗救助兜底等特惠政策,患病贫困群众年合规自负费用控制在3000元以内,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甘谷县精准落实减免学费、营养改善、教育资助、助学贷款、专项招生等政策,近五年落实各类资助资金2.59亿元,惠及学生39万多人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政策实现全覆盖。甘谷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甘谷县唯一一所综合性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承担脱贫攻坚任务。采访中,该校校长王斌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通过开设精准脱贫班、全免费订单精准脱贫班,让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实现零费用入学。学校近三年累计落实各类资助资金2424.64万元。一系列举措,保证了每个贫困家庭子女在求学路上能得到更多的资助和帮助。
房屋新了、乡村美了、路通了、水净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在甘谷县渐次铺开,浓浓的幸福感浸润百姓心田,奋力改变贫困面貌的困难群众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生活越来越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