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零一教育集团成立至今,在集团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陆云泉校长介绍,集团成立钧天书院,牵头集团艺术项目,整合了集团专家资源,项目专长校区牵头带动集团各校,今年有了实质性进展。此外,还成立鸿儒学院,总体运作集团教师培训,今年的“青蓝工程”开始吸收其他校区教师进入“师徒”行列。
“基于对集团化办学的持续实践和深入思考,我们摒弃生硬移植的统一管理模式,在破立之间,探寻集团校之间能够深度融合、有效增值的‘1+N’项目式管理模式。”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马志太表示,集团以“品质相同,各具特色,聚焦质量,协同发展”十六个字为发展思路,立足于集团组织机构变革,即“1”套组织机构,着力于 “N”个建设项目的推进,带动管理机制的创新,通过发展定位的清晰与聚焦、内部资源的激活与优化,激励创生校区自生发展优势,促进集团办学效益的提升。
在马志太看来,集团化办学不应是完全复制,真正公平的教育是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成长需要的教育。集团化办学首先是尊重,尊重各校区原有的历史文化。所以,学校致力于营造“志同道合,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集团办学文化。各校区因自身历史积淀和教育生态环境不同、具体的教育之“道”理因不同,集团追求“品质相同,各具特色”。
“集团内各成员校的发展,首先要规划先行、明确发展方向,其次要分类分层培养、优化队伍发展,再次是项目引领,聚焦内涵发展。” 北京市大兴七幼教育集团赵旭莹园长如是分享教育集团发展经验。在她看来,要开展多形式调研,深入分析各园发展现状、问题,从而科学地制定集团园的发展规划,满足集团园所发展需求。通过园长、干部进行深度交流,形成共同的愿景和发展策略。此外还要建立组织保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课程沟通机制、教师共育机制、教研互动机制,从而促进园所内生发展。
立足自身创新实现特色发展
集团化办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成员校的自我发展,因此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 如何立足自身学校底蕴,在集团的帮助下,实现特色发展成为各成员校思考的重要问题。
“我们集团始终倡导各成员校要和而不同,各具特色,避免同质化发展。”马志太告诉记者,集团各校区分别组建特色校建设项目团队,集团定期组织各特色校建设进展工作会,确保持续稳定推进以校区特色定位为目标的特色校区建设工作。
—— 对此,名校有做法 :
交大附中分校以人文+语言特色的方向定位,在整合原有课程基础上,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课程,构建植根中国、融通中外的特色课程群,课程建设理念坚持中国立场和国际视野,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而 二分校则注重了“合和”人文生态课程体系建设,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我3个培养方向,搭建3个特色主题课程群。 东校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学校特色建设的融合而设定,致力于构建具有美术特色的课程体系,注重文化与美术结合、德育与美育结合。
“集团园所实现自我发展的首要是动力,它是各园所自我发展的关键。” 大兴七幼教育集团刘洪波主任介绍,在制定规划远景和工作计划中,集团内各园将这方面的内容作为促进园所内涵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从而推动各园实现自我发展的态势。另外,是赋权干部、赋能教师,形成主体性自我发展的能力。在管理中鼓励干部要学会善于总结经验形成能力,做到敢管、会管、精管。对于教师,则要给予展示交流机会,分享特色突出领域,引导教师寻找自己优势,既是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最关键的是形成创新力。”刘洪波表示,“要推动每所园都持续与各集团园内进行文化、资源的交流,从而进行互学,不断拓展自己园所的制度建设、教学资源、知识储备等,才能做到不断创新和发展,实现各园所的自我发展。”
✨ 听听专家说
——要经历“母子”“兄弟”“朋友”的关系
中国学校教育战略咨询专家沈祖芸表示,集团化办学的真正目标是让每一所学校能够独立地优质起来。北京十一学校的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她的联盟校带有十一学校的基因却又风格各不相同。老旧棚户区的“麻雀学校”、公建配套初中、由多所薄弱学校合并而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怀柔区一所普通的山村小学,这些多种类型的学校在十一学校的带动下,逐渐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学校。
“ 寻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对每一所学校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也是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因为定调生态位意味着对学校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梳理,也就是学校的战略管理。十一学校通过带动不同类型的联盟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学校发展的多生态样本,丰富了学校样态。”沈祖芸说。
沈祖芸这样比喻十一学校和其盟校之间的关系——“十一学校和其盟校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从一开始的‘母子’关系,逐渐发展到‘兄弟’关系,再发展到‘朋友’关系”。也就是说,从一开始脱胎于十一优质的理念和课程、师资资源,到逐渐形成各自的风格和特色,十一学校和盟校之间既有相同的基因,同时又保持各自的发展特色和独立性。
文字:李继君 赵艳国 王小艾 赵翩翩
图片:中关村第一小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