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可以生吃,也可以炒炖,是一种十分常见并且深受大家喜爱的蔬菜。庆元县农户吴兴军,凭借过硬的种植技术和丰富的销售经验,大力发展高山反季节番茄种植,经济效益显著,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在举水乡落岭村有一位“番茄哥”,在别人眼里普通的番茄,他却能做出一年百万元的销售额,这位“番茄哥”有什么独门秘籍呢?跟着记者去看看。
从空中俯瞰,40多个温室大棚在田野间有序排列,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值高山番茄成熟的季节,晶莹剔透的果实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20多名工人穿梭于大棚内,将一筐筐新鲜的番茄采摘出来。基地负责人吴兴军,在田间来回奔忙,统筹安排杭州市场的采摘订单。
吴兴军有着11年番茄种植经验,是我县数一数二的种植能手,周围的朋友都称他为“番茄哥”。今年,他的基地种植了50多亩从荷兰引进的“芬达”番茄,说起自家高山番茄的品质,吴兴军信心满满。
1997年,18岁的吴兴军高中毕业后,便跟着亲戚到杭州闯荡,做起了蔬菜批发生意。经过多年的辛苦打拼,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凭借对消费市场的了解,他看到了高山蔬菜产业的商机,就萌生了回乡建设基地创业的想法。吴兴军
在杭州三里亭批发市场做蔬菜批发,跑得地方比较多,跑过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番茄产业在七八月份价格比较平稳,所以我就放弃了在杭州经商的条件,回到庆元发展番茄产业。
虽然长期跟蔬菜打交道,但是蔬菜销售和种植却是两码事。2010年,吴兴军投资50多万元,流转60多亩土地,建立番茄种植合作社。没想到头一年,吴兴军就吃了大亏。
吴兴军说:“三十来岁的时候胆子是真大,番茄就种了将近五万棵,技术一点都不懂,嫁接、大棚什么都没有,全部都是露天的,所以说那年亏得一塌糊涂。”
为了种好番茄,吴兴军先后到山东、江苏等地,考察学习种植技术,引进、选育新品种,通过三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成熟的高山番茄栽培技术。
吴兴军介绍,庆元高山地区阴雨天气比较多,为了防止果实因雨水多而开裂,番茄基地一定要搭建温室大棚,进行避雨。此外,番茄嫁接抗病虫害、提高育苗成活率,则是他的另一项关键技术。
吴兴军告诉记者,番茄挂果期会连续分化果穗,如果全部保留,果穗之间会争夺营养、减低产量。因此,要想番茄高产,还要及时开展疏果。
“大棚里长四个果子的都已经疏果,有的五个果子,我们就把小个点的摘掉。一株留七穗果,一穗将近一斤半,七穗将近十斤。合作社的“芬达”番茄,果实大小适中,风味浓郁,吃起来有“小时候的味道”,采摘期从7月持续到10月。如何才能保证四个月的采收期内,口感、品质始终如一呢?吴兴军有自己的法宝——厚底肥、出穗分次施肥法。”吴兴军说。
吴兴军表示,他们从河南拉来的鹌鹑肥、菜籽饼,一亩地将近投入两千元的成本。之后,番茄第一穗果有樱桃大小的时候,他们就用微滴微灌,使用水溶肥开始灌肥,再上面一穗,再灌一次肥,营养就都跟上了。番茄的口感,果实长得亮度都会和前期底下部分番茄口感是一样的。
吴兴军的基地海拔高,气候凉爽,高山番茄生长期长,与平原地区的番茄错季上市,填补了杭州、温州等地的市场空白。多年在蔬菜市场摸爬滚打,吴兴军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经验和稳定的客源,番茄产品已经进入大城市社区的中高端市场。
吴兴军介绍,番茄市场主要销往杭州、温州、丽水,在丽水是走市场批发,在杭州是走社区,和村社通合作,五斤的礼盒装售价在40元左右。
“高山番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已经在濛洲街道星光村流转了100多亩土地,规划建设新的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吴兴军说,番茄一亩地能产一万来斤,以目前一斤2.5元的行情来算,也有25000元,目前基地种了五十来亩有四五十万元的利润,番茄在目前蔬菜种植这块,利润算比较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