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栽培技术模式

该项技术是一项代表着黑木耳发展方向的栽培技术。能够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创造黑木耳最适宜生长环境,保证优质高产。比地栽春耳能提前一个月采收,比地栽秋耳采摘期能延后一个月,延长了供应期。‍

二、配套技术要点

1.栽培季节

春季栽培:菌袋接种期一般在1~2月份,或前一年11~12月,培养期30~40天,后熟15~25天,2月下旬~3月上旬扣大棚塑料薄膜增温,3月中下旬菌袋进棚划口催芽,4月上旬开始挂袋出耳管理,4月下旬~5月初开始采摘,6月下旬~7月上旬采收结束。

秋季栽培:栽培菌袋接种期在3~4月份,菌袋培养期及后熟期在5~6月份,7月下旬~8月上旬进棚划口催芽和出耳管理,10月下旬~11月上旬采收结束。

2.菌种选择

棚室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的菌种一般选择中早熟品种,早生快发、出耳齐,品质优,黑、厚、单片、耐水抗逆性强。如:牡耳1号、黑威15、新世纪4号、牡2008~4等。

3.菌袋生产

(1)原料配方。常用小孔栽培培养基配方(三级菌),配方一:木屑86.5%,麦麸8%,豆粉2%,玉米粉2%,石膏1%,石灰0.5%,水分60~65%。配方二:木屑84.5%,稻糠12%,豆粉2%,玉米粉2%,石膏1%,石灰0.5%,水分60~65%;

(2)装袋。装袋时,在菌袋中间打孔,将料面上部的菌袋窝入中间的孔中,然后将菌棒插入中间的孔中。

( 3)灭菌接菌。采用常压灭菌,时间必须保持在10小时以上,再闷锅3小时。出锅时要趁热将菌筐搬到接菌室或培养室,待菌袋稍凉变硬后从菌筐中拣出。接菌在无菌条件下,将菌种接到培养基上,并用固体菌种或无菌棉塞封闭袋口。

(4)菌袋培养。菌袋培养过程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坚持低温育菌。室温初期控制在25~28℃,菌丝封盖或透袋后,降低袋温至24℃,近似恒温培养。每天通风1~2次,保持培养室空气清新。

4.栽培前准备

(1)场地选择。栽培场地选择在通风良好、向阳、水源洁净、充足、周围污染源少、不存水、不下沉、地面平整的地块。立体吊袋大棚可用钢架结构(又分镀锌钢管和钢筋材料)或木结构搭建。大棚跨度8~12米,长度依据栽培场地和栽培数量而定,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大棚两头开门,门宽2米以上,利于通风和降低棚内的湿度,南北走向的大棚,菌袋受光较好。

(2)棚架结构。大棚顶高2.8~3.5米,肩高1.8~2.0米左右。钢架结构大棚又分为棚架一体式与棚架分体式,棚架一体式是吊绳就栓在大棚主体框架上。棚架分体式是大棚与栓绳的框架分开,棚是棚,架是架。从稳固性的角度,目前比较提倡采用棚架分体式的大棚进行吊袋生产。棚式立体吊袋钢筋一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1~1.5万元。镀锌钢管分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2~2.5万元。每平方米的大棚可挂70~80袋。早春栽培应在大棚的顶部及四周全部覆盖一层塑料膜,塑料膜上再盖上一层遮阳网(遮阳度85~95%),用于保温、保湿、遮阴和防止降雨过量。

(3)棚内设施及消毒。根据大棚的宽度,棚内框架上放置若干横杆,用于栓绑吊绳。每两个横杆为一组,组内横杆间距25~30厘米,每组横杆之间留出“过道”的距离一般60~70厘米。每组横杆长度依大棚的长度而定。在“过道”上、下各铺喷水管线一条,上部微喷管每隔120厘米处按“品”字形扎眼安上雾化喷头,下部放微喷水带。待立体吊袋大棚框架搭建完毕后,在地面上撒一层生石灰,防止杂菌发生。可在地面上垫一层草帘、遮荫网,防止浇水时泥沙溅到子实体上影响产品质量。处理完地面后,将大棚密闭,用菇宝熏蒸消毒。

5.出耳管理

(1)开口封口管理。将培养好的菌袋运进棚后,用开口机开口,一般开“1”、“Y”或“O”形小口,开口直径0.3~0.4厘米,开口数量180~220个。开“1”形口,单片率高、出耳齐。开口后将菌袋码跺放在大棚内,一般4~5层菌袋高为好,避免堆温过高。大棚覆盖遮荫网遮荫,要求散光照射,加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左右,持续5~7天,使菌袋菌丝封住出耳口,形成耳线,可挂袋进行出耳管理。

(2)挂袋。在棚内框架横杆上,每隔20~25厘米处,按品字形系紧两根(或三根)尼龙绳,并底部打结。然后把已割口的菌袋袋口朝下夹在尼龙绳上,然后在两根尼龙绳上扣上两头带钩的细铁钩(长度以5厘米为宜),即可吊完一袋,第二袋按同样步骤将菌袋托在细铁钩上,以此类推一直吊完为止。

一般每组尼龙绳可立体吊8袋。吊袋时每行之间应按“品”字形进行,袋与袋之间距离不宜少于20厘米,行与行之间距离不能少于25厘米。菌袋离地面30~50厘米左右,利于通风,防止产生畸形木耳,提高产量。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这样风再大,菌袋可以随风共同摆动,不相互碰撞。

(3)催芽管理。菌袋开始挂袋2~3天内,不可以浇水,温度要靠遮荫网和塑料薄膜调节,使温度控制在20~25℃。往地面上浇水,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80%左右,待2~3天菌袋菌丝恢复后可以往菌袋上浇水,每天进行间歇喷水,使湿度达到90%,这阶段切忌浇重水,以保湿为主,每天通风2次,持续7~10天,耳芽成绿豆大小。

(4)耳片生长期管理。子实体边缘分化出耳片,并逐渐向外伸展。这阶段应逐渐加大浇水量,加大通风,喷水尽量喷雾状水,原则上棚内温度超过25℃不浇水,早春一般在午后3点至次日9点之前这段时间进行间歇喷水,5月份后一般在午后5点至次日7点之前这段时间浇水,使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90~95%。采取间歇式浇水,浇水30~40分钟,停水15~20分钟,重复3~4次。根据气温情况,一般浇水时放下棚膜,不浇水时将棚膜及遮阳网卷到棚顶进行通风和晒袋。正常情况下,喷水后通风,每天通风3~4次,天热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在中午通风。温度高湿度大时还可通过盖遮荫网、掀开棚四周塑料膜进行通风调节,严防高温高湿。

6.采收及转潮管理

当黑木耳耳片长到3~5厘米,耳边下垂时就可以采收(5~6分熟),大棚内吊袋栽培黑木耳一般在4月下旬即可采收第一潮黑木耳,5月上旬采收第二潮黑木耳,比全光地摆栽培提前25~30天。采收木耳后,将大棚的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卷至棚顶,晒袋5天左右,然后再浇水管理,即干干湿湿水分管理。晒袋管理是避免耳片发黄的关键措施。不见光、温度高、耳片生长速度过快是耳片黄、薄的主要原因。一般第一潮黑木耳每袋可采干耳20~25克,耳片圆整、正反面明显、耳片厚、子实体经济性状好。第二潮耳管理方法同第一潮耳大致相同,大湿度大通风是关键技术。一般可采收3潮耳,每袋产干耳40~60克。

7.菌袋落地采顶耳

待采完2~3潮耳后,如果菌袋仍然比较硬实、洁白,菌袋内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转化完,这时可以将吊绳上的菌袋落地,在顶端用刀片开“+”或“#”形口,然后在棚内密集摆放,早晚浇水4~5次,每次浇水1小时,停30分钟。这样额外可以采干耳10~15克/袋。

8.效益分析

《帮忙》节目热线电话:

0451—82890011

《帮忙》栏目播出时间:

每天19:30—20:15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