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饲养管理技术
河蚌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蚌科水生动物,分布于江河、湖泊、池塘、水库
等水体之中,大部分能在体内自然形成珍珠。河蚌的肉(蚌肉)营养价值高,
除可食用外,也可作鱼类、禽类的饵料和家禽、家畜的饲料;河蚌壳制成的粉
(蚌粉)、体内分泌液(蚌泪)、珍珠囊中的无核珍珠(珍珠)、贝壳的珍珠
层(珍珠母)等均可入药。因用途广泛,河蚌养殖不失为一条颇具市场前景的
养殖路。现将河蚌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育珠蚌养殖
育珠蚌分制片蚌和植片蚌。
1.制片蚌。制片蚌提供细胞小片,细胞小片是形成珍珠的决定因素,因此,
制片蚌要严加选择,强化培育。培育池要先彻底清塘消毒并培肥水质,将制片
蚌吊养在水层中,每公顷不超过3万只。经常施肥,使水质透明度保持在30~
40厘米,钙离子含量在10毫克/千克以上。在3~10月,每隔半个月施1次生
石灰,每公顷每次225千克。定期补给豆浆,每公顷75千克,或抗凝鲜猪血
37.5千克,定期补充水。经验表明,如果每天用水泵向养殖三角帆蚌的池中冲
水两小时,能明显提高珍珠产量和质量。
2.植片蚌。植片蚌接受细胞小片并育成珍珠,因此要养得比较健壮,使之
能耐受施术,提高成活率。可采取垂吊式养殖,每公顷不超过7.5万只,养殖
水层的溶氧量不低于4毫克/升。
3.植片手术。河蚌育珠手术分制片和植片两步。先打开制片蚌双壳,把边
缘膜自壳缘上翻,用通针深入外套膜的内、外表皮之间使之分离,剪取外表皮,
切成4~5毫米见方的细胞小片。在小片上滴生理盐水或0.1%~0.2%金霉素溶
液,尽快插植到植片蚌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以形成珍珠囊,刺激珍珠质分泌,
产生珍珠。插片时间越短越好,手术后的蚌应立即放入清水中暂养,切忌脱水,
半天内再吊入养殖池中育珠。
二、生态养殖
近年来,为充分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改善水体环境,防治
鱼类疾病,大幅提高水体养殖效益,鱼蚌混养、鱼蚌蟹混养、蟹蚌鲌混养、鳜
蚌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日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下面以鱼蚌蟹混养为例介绍
河蚌生态养殖。
1.池塘条件。池塘为长方形,池塘水深1.5~2.5米。池塘周围环境安静,
交通便利,水直接从外部提取,可随时调节水质。池塘四周建造高出地面50
厘米的防逃设施。
2.放养。1月用泥浆泵清除过多淤泥,经暴晒后,对每口池塘进行生石灰
消毒,每公顷用生石灰2250千克,并施有机肥。2月初开始放养,每公顷放蟹
种7500只,规格120~160只/千克,仔口花鲢1500尾,规格4尾/千克;白
鲢300尾,规格为4尾/千克;鳊鱼3000尾,规格20尾/千克。3~5月吊养当
年插种的三角帆蚌1.5万只/公顷。三角帆蚌在放养前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
液浸泡20分钟,消毒杀菌;鱼种及蟹种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泡5分钟,以保
证成活率。
3.饲养管理。(1)养殖初期,在池中间和四周堆放有机肥,每公顷用量
30吨,以后每10天翻动1次,以培养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使蚌和鱼有足够饵
料。以后根据季节、天气、水色变化及时施肥,全年每公顷共投入有机肥105
吨左右。(2)饲料投喂以颗粒饲料为主,日投喂两次,日投喂量根据河蟹的吃
食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养殖初期,每公顷投放螺蛳3000千克,后期以植物性
饵料为主,可投喂煮过的小麦。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面积占水面的15%。
水草一方面可作为河蟹的补充饲料,另一方面可净化水质,提供河蟹栖息场所。
(3)根据天气、水质变化情况定期注水、排水,池塘水位早期较浅,随着温度
的升高逐渐加深,高温季节至最深。池水透明度30~40厘米,勤换水,高温
时,每3~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1/4左右,保持池水清新。早晚巡塘,
观察水质、进排水口、鱼蟹摄食活动情况及育珠蚌有无病害,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4)养殖期间每隔半个月施1次生石灰,泼洒量为每公顷225千克,以
调节水质并补充钙质。高温季节定期泼洒光合细菌以稳定有益菌优势,防止鱼、
蚌、蟹病害发生。2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