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 (L.ex. Fr.) Quel],俗称桑耳,属于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层孔菌属,主要分布于秦岭、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地区。生长于杨、桑、柳、白桦、榉树、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及立木上及树干上。桑黄是近几年开发的一种多年生的药用真菌,是陕南山区野生药用真菌之一,也是我国最有发展前景的23种药用真菌之一。《中药大辞典》记载,其可治血崩、血淋、带下、闭经等妇科疾病。现代研究发现桑黄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其主要作用的是桑黄菌体所含的多糖成分,可诱生λ-干扰素,导致巨噬细胞活化,激活的巨噬细胞可以增强淋巴细胞的免疫生物活性。根据最近的研究发现,桑黄多糖具有促使癌细胞自我毁灭的诱导细胞自杀活性作用,可以防止癌细胞附着于体内,同时确认拥有抑制转移作用。桑黄多糖不但含有β-1,3和1,6-D-葡萄糖,还有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和墨角藻糖等,其抗癌多糖比其他多糖担子菌(包括云芝、灵芝)的抗癌多糖更为复杂。国外特别是日本和韩国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其抗癌、抗菌、抗纤维化、抗氧化等效果显著,成为国际领域研究的热点,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治癌领域中有效率排在第一位的高等真菌。本项目对珍稀食药用真菌桑黄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确定了适合桑黄菌株栽培的培养基组分和生长条件,优化后获得了桑黄高产栽培技术,基地化适应性生产2000袋产量稳定,平均生物转化率达到了31.13%;并制定了桑黄菌种标准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菌种生产污染率控制在了8%以下。本项目的实施无论从发展经济还是保护种质资源的角度出发,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