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虾”模式是指以稻田为基础,在不减少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在稻田养殖小龙虾,发挥水稻和龙虾共生互利的作用,从而获得水稻和龙虾双丰收的一种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现将该模式龙虾养殖关键技术简介如下,供参考:

一、虾稻模式

1、虾稻模式(连作 轮作 共生)2、池塘精养模式

二、稻田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不受旱灾、洪灾影响,周围无污染,水质良好,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低套稻田进行套养,稻田面积以便于管理和投喂为原则,一般以20-50亩为一个种养单元为宜。初次建议用有现成的沟系供利用的稻田,减轻养虾建设工程成本。

三、池塘构造

1、开挖虾沟。在一个养殖单元内开挖1条环形沟,环形沟距田埂1.5~2米处开挖,沟宽5~8 米、沟深1~1.5米,外田埂面宽2米左右,坡比1:2.5。田埂高度以能保持平台田水位60-80公分为宜,池塘内梗宽度为0.5米,高度为25公分。为了于水稻田浅灌、晒田、施化肥、农药及捕捞,必须在养虾稻田开挖虾沟和虾潭。田中虾沟可在插秧后开挖,其开法应视田块的形状、面积大小和排水口的方向而定。如水稻田较小,可开成“田”字形;如是长且大的田块,可开成内“井”字或内“田”字形,沟宽0.5~1.0米,沟深0.3~0.4米为宜。虾潭可开在虾沟的交叉处或田的四角,与虾沟相通。虾潭一般以1.0米见方、深0.8~1.0米为宜。

2、加固田埂。开挖环形沟的泥土可以垒在外围建设田埂并夯实、加高、加宽、加固,确保田埂高于田面0.6~0.8米,顶部宽约2米开挖虾。可以在田间留置小埂,给虾提供足够多的挖洞场所。

3、设置防逃设施。稻田养虾要开好进、排水口,其地点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土埂上,便于养殖过程中整个稻田的进排水流畅。 在进排水口安装铁丝网或双层密网(20目左右),田埂上设置围栏,高40~50厘米,可用硬质钙塑板或尼龙网片和硬质塑料薄膜共同使用或石棉瓦作围栏材料;田块拐角处设置成圆弧形,以避免逃虾和成虾控制天敌进入。

四、消毒与培肥

1、消毒。投放虾苗前15天左右进行干法消毒,每亩用生石灰30到50公斤撒施,经7天晒沟后,灌入新水清除敌害生物及寄生虫等。或带水消毒:每亩以1米水深计算,用新鲜生石灰125-150千克,要把新鲜生石灰放在水中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或漂白粉消毒,将漂白粉溶化后,全池泼洒,用量为每亩7千克,漂白精用量减半;

2、培肥。注入新水时要过滤,以防止野杂鱼及鱼卵随水入池影响龙虾成活率。同时施肥培育浮游生物作为虾的直接天然饲料。一般放养前7~10天,第一天使用解毒护水宝每亩500克,第二天每亩用肥水宝1公斤和EM菌2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每隔半月使用一次,使水色有一定的肥度。此时水位较浅,随着水的加深,要逐步增加施肥量,以培肥水质,提供枝角类、桡足类,多种氨基酸和天然饵料。

五 、水草种植

1、水草种类。 龙虾食性杂,尽管偏动物性,但在动物性饲料不足的情况下,也吃水草来充饥。龙虾摄食的水草有冷季草(伊乐藻、水花生草),热季草(轮叶黑藻、苦草)。水草同时是虾隐蔽、栖息的理想场所,也是虾蜕皮的良好场所。在水草适量的池塘养虾,成活率高。

2、品种搭配。一般以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为主,浮叶和 漂浮植物为辅;多栽龙虾喜食的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虾沟水草覆盖率都应该保持在50%左右及2种以上;常见草类有伊乐藻、苦草和轮叶黑藻等。伊乐藻为早期过渡性和食用性水草,苦草为食用和隐藏性水草,轮叶黑藻为长期管用的主打水草。

3、水草栽种方法。可采用栽插法(放养前)或踩栽、抛入法(浮叶植物)、播种法(种子发达、苦草)、移栽法(挺水植物)、培育法、捆扎法等。主要在虾种放养前栽种,也可随时补栽,水生植物的生长面积控制在水面的1/4以内。池塘伊乐藻在稻田中间呈横竖十米的行间距采栽,根据池塘的放养密度与底泥肥瘦程度调整,种植时水位保持在能刚刚淹没水草为宜,保持水草的光合作用

4、水草栽前准备。对已经养殖1年以上稻田,需将虾沟消毒 清整,排干水,每亩用50-100公斤生石灰 化水趁热泼洒,清除野杂或茶籽饼干撒也可起到肥水之功效。对当年开挖的稻田,只需清理沟内塌陷泥土,施足基肥,在投苗前10天栽。水草进池前须用 100 斤水溶 1斤生石灰的溶液浸泡 10 分钟,以杀灭水草中的有害物质及病原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