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村经济发展项目,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
这几天,洪广镇欣荣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的香菇迎来一茬丰收,圆润挺拔的香菇被工人们摘下,储存在冷库中保鲜后,准备发往全国各地。每次的丰收,是村民杨花和她的好姐妹们最忙碌的时候,但同时也是她们最喜悦的时候。从培养菌种、制作菌棒到采摘香菇这一系列的工作流程,每月可为杨花一家带来3000元左右的收入。
2012年,杨花一家从固原搬迁到欣荣村。老家干旱少雨,收成一直不稳,如今得益于移民村发展的食用菌种植产业,搬出大山的杨花由从前的“靠天吃饭”,现在已经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劳动致富。“这几年平均下来,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三万,挺好的。在这干也方便,边干边学技术,从做菌棒到揪香菇基本上都掌握了,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食用菌种植产业自2012年引入欣荣村后,经过8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欣荣村的支柱产业和建档立卡户脱贫的“主阵地”。源头追溯到2011年,在欣荣村生态移民搬迁点和设施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之际,已是内蒙农业公司经理的张金河心系故土,被县委、县政府以招才引智方式引进到移民村进行投资创业,通过“协会+基地+移民”经营模式,硬是在一片贫瘠的移民村开辟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成为贺兰县食用菌种植的第一人。
“
每年都有精准扶贫任务,去年是88户,今年是15户,每户1万菌棒, 托管以后,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就来我这打工,半年连工资带效益可以达到4万以上。今年也错不了多少,以往每年都能发出150万到170万的工资,连托管下来以后,可能发到300多万到400万。
——贺兰县欣荣和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河
”
这条脱贫新路不是没有荆棘。不同于普通的露地蔬菜种植,食用菌对劳力素质和技术的要求极高,技术难题如何破解,移民的增收方式怎么突破,这些都成了困扰张金河的难题。
2018年底,张金河抓住银川市科技协搭建的福建专家宁夏行活动平台机遇,在园区开展设施拱棚赤松茸栽培技术试验,为菌菇大田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经过近两年的试验示范技术探索和尝试,赤松茸设施栽培活动成功,亩均产值达3万元。
此项技术的推广,有效解决了园区废弃菌棒及周边农作物秸秆焚烧问题,为基地菌菇—蔬菜有机循环发展找到了新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突破,为全县农业提质增效发展探索出新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与此同时,为提高移民群众的劳动力素质,张金河带头成立贺兰县食用菌专业技术协会,开展设施农业科技知识与实用技术科普培训。聘请区内外行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积极开展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科普示范和产业培训,解决菌菇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组织移民到一些种植技术较高的示范基地,实地参观、学习。通过课堂授课、种植示范、现场操作等多种方式,力争使每个移民都能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让移民村群众变为骨干技术工人,扶贫的同时也扶了智。
一朵朵菌菇虽小,却已成为了欣荣村扶贫的大担当。现如今的张金河,不仅是银川市“扶贫开发先进个人”,也是自治区“劳动模范”,最近还入选为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候选人,他的食用菌产业也正逐步扩大规模,持续助力移民村建档立卡户稳步脱贫。
“
后期食用菌还可以发展深加工产业,延长食用菌产业的产业链,进一步丰富食用菌产品,力争让食用菌产业可以带动更多的移民以及建档立卡户稳定增收致富。
——洪广镇副镇长桂华
”
贺兰县洪广镇欣荣村成功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菌菇产业发展带动移民就业致富”的创新之路,为稳定欣荣村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移民增收致富搭建了创新平台。让小小的食用菌,在贺兰这片土地上谱写出一篇篇移民村群众的“致富经”。
记者:徐嘉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