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棚是今年新建的,里边养着澳寒羊和波尔山羊两个品种。”7月29日,在位于怀宁县平山镇范祠村的竹康家庭农场养羊大棚内,农场负责人王竹康向记者介绍。

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灵活的经营头脑,1995年出生的王竹康已成为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

在王竹康看来,他能够创业成功离不开在军队的3年磨砺。2011年,高中在读的王竹康应征入伍。2014年底,退役后的王竹康到上海求职,在饭店干了一年多后,自己盘下了一间店铺开起餐馆,赚到了“第一桶金”。2017年,王竹康回到老家平山镇高泽村过春节,看到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有了留在农村创业的想法。

说干就干,他拿出全部积蓄,流转150亩土地发展“稻虾共养”项目。第二年,这个项目就产生了收益,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

在怀宁县组织的一次新农人培训活动中,王竹康结识了县里的一名养羊大户,在他那里得知奥寒羊、波尔山羊等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好。经多番调研和考察后,王竹康决定养羊。2021年,他首期投资35万元,承包了周边闲置山场200多亩,新建了200多平方米的羊舍,引进澳寒羊70只,波尔山羊110只。

养羊这个行业又累又脏,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王竹康却乐在其中。为了提高自己的养殖技术,他不仅通过网络课堂、书本等渠道获取知识,还经常向县里的养殖大户请教。

通过刻苦学习,他成了村里的养羊能手,从给小羊打疫苗到搭建羊棚,他游刃有余。如今,他养羊的规模在1000多只,稻虾种养基地150余亩,同时还开办了农家乐。去年,他参加安庆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荣获三等奖。

不仅自己的事业做得红红火火,王竹康创办的农场还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农忙时,竹康农场聘用的临时工将近100人。

“虽然在农村创业很辛苦,但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我希望更多的退役军人回报家乡,参与到乡村振兴这个伟大的事业中来。”王竹康坚定地说。(陈成)

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镇大陈村退役军人蒋占阳,立志返乡创业,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领头羊”

——“让更多村民通过养殖富裕起来”

04.png

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镇退役军人蒋占阳养殖的山羊又肥又壮。记者武长鹏 通讯员李科文摄

“黄豆秸秆、玉米、麦麸、食盐、苏打等原料,要按照比例进行科学配方,这样羊儿才喜欢吃、长得快、出栏早。”7月28日,在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镇大陈村巨亿牧业家庭农场,负责人蒋占阳耐心地向周边村的养殖户“传经送宝”。

今年35岁的蒋占阳是名退役军人。2004年12月参军后,他勤奋学习,刻苦训练,2009年荣立三等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12月,蒋占阳退役。

“打工挣钱不是我的志向,我要回家创业带动乡邻一起致富。”整整一年半时间,蒋占阳都在考察项目,“要选择适合农村的项目,一旦决定了就不能轻言放弃。”蒋占阳说。

2014年夏天,他创办了巨亿牧业家庭农场。在老家大陈村,蒋占阳流转了8亩荒废的林地,养了500只羊,当年底就实现20多万元的纯收益。不久,谯城区开始推广“扶贫羊”项目,让贫困户通过养羊实现脱贫致富。大陈村获得了864只能繁母羊,但村里的贫困户多是“老弱病残”,养羊有实际困难。蒋占阳主动找到村“两委”,承担起扶贫羊“托管”的责任。

“托管在家庭农场,贫困户能脱贫,我也能赚钱。”蒋占阳说。至2018年,蒋占阳的农场共发放养羊收益金226.86万元,带动408户共1157人脱贫。

2015年至2020年,蒋占阳每年托管代养能繁母羊1350多只,发展势头良好。他又流转了10多亩林地扩建养殖场,并雇了6名养殖工人。

2020年以来,蒋占阳先后与古井镇的吕楼,魏岗镇的大陈、崔庄等村签订了村企合作协议。按照“村党组织+家庭农场+投资分红”的发展模式,实现合作共赢。

“村里跟巨亿牧业家庭农场合作,投资20万元入股,每年能获得3万元的红利,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大陈村党委书记程玉民对记者说。“我去年初从蒋占阳的养殖场购买了100只母羊,年底产出70余只小羊,今年春已出栏,卖了12万余元。”古井镇王阁村的王贵彬说。

蒋占阳表示:“今后要继续发展好养殖业,让更多村民通过养殖富裕起来。”(武长鹏通讯员李科文)

枞阳县枞阳镇五一村退役军人何宗先,30多年坚持水果种植,成为当地有名的“土专家”——

“希望我的示范能为村民增收出点力”

7月28日,记者来到位于枞阳县枞阳镇五一村的乐何何果园时,烈日当头,大棚内热浪灼人,何宗先和女儿正在大棚里采摘水果。“今年阳光充足,又没受到台风影响,收成不错的。”虽然额头上汗珠密布,但在和记者说话时何宗先还是心情不错。

何宗先是一名退伍老兵。1976年参军入伍的他,在部队里历练了5年。1987年,他开始种植水果,一直坚持到现在,成为有名的水果种植“土专家”。

“才开始时没技术,听说省里专家到村里教授水果种植技术,我赶忙跑去学习。授课结束后,我毛遂自荐,跟随专家到安徽大学自费进修葡萄种植技术。”何宗先说,自己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在部队里锻炼出的“不服输”的精神,让他在学习上格外用功,很快就掌握了种植方法。

葡萄收获的时节,常常遇到强降雨、台风,何宗先就领着一家老小搬着盆儿“抢葡萄”。20多年前,葡萄很难在农村销售,何宗先就挑着担子把葡萄送到镇上,再从镇上坐车送往安庆市区。为了赶上安庆早市,何宗先常常是半夜十一二点就出门,果园到枞阳镇的路程有近十里,他一个晚上要跑好几个来回。

2019年,五一村建起一批大棚并统一对外流转,何宗先果断将这批大棚流转过来,除种植营养价值更高的葡萄品种外,还引进了火龙果和无花果。

“你看看这些葡萄晶莹饱满,这火龙果多漂亮。”提及种植经验,何宗先说,“尊重水果生长的自然规律,坚持不打农药、不用激素。绿色有机水果虽品相上略有不足,但口感和营养优势明显,所以我这里的回头客特别多。”何宗先介绍,在女儿的支持下,他还开起了网店,线上线下结合售卖。

何宗先的水果大棚目前已有15个,每年忙碌时他都会请家庭困难的村民帮忙施肥、采摘,并及时兑现工资。他还帮助有想法的村民引进葡萄幼苗并传授种植技术,带着大家一起干。如今,果园经济成了村里的特色产业。

谈起未来的打算,何宗先表示:“国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还想把规模再做大些,希望我的示范能为村民增收出点力。”(刘洋 通讯员 杨红风 吴福成)

淮南市潘集区架河镇武庙村退役军人苏本放,成为村党总支书记后带领群众把一个落后村建成“全国文明村”——

“部队的磨砺让我做事有冲劲”

“尊敬的退役军人,今年夏天,武庙生态园邀请您共享夏日风光!让我们相约生态园,再叙战友情!”近日,退役军人、淮南市潘集区架河镇武庙村党总支书记苏本放在网上发布一封《致敬最可爱的人》的信,想免费为退役军人送上夏日清凉。

7月30日,记者来到武庙生态园,顺着苏本放的指引,只见葡萄串串挂、荷花朵朵开,蔬菜和瓜果采摘基地里游人如织,垂钓中心、水上乐园吸引了孩子们尽情玩耍。

苏本放告诉记者,在军营里锤炼了3年的他,1998年退役后便到福建打工。2004年,25岁的他回到潘集区架河镇武庙村,而家乡的贫困深深刺痛了他。

经村里父老乡亲推选,组织上任命苏本放担任武庙村党总支书记。他从上任第一天起,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部队的磨砺让我做事有冲劲!”苏本放向记者感慨,2012年,他创办了退役军人创业基地,带领6名退役军人,流转800亩土地,创建葡萄种植合作社,在果树成长期套养鸡鸭,土地流转的返还资金每年到期发放给农户。

苏本放组织村民在麦收后接茬西瓜,在西瓜地里套种花生,加上黄豆、玉米的种植,让传统作物与经济作物齐头并进。他还带着村“两委”成员,建起了15亩的西瓜交易市场,以每年3万元的价格对外承包,不仅解决了3500亩西瓜的“卖瓜难”问题,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2014年葡萄滞销,我们尝试着农业采摘活动,吸引了很多城里人前来体验。”苏本放告诉记者,尝到乡村旅游的“甜头”,他便成立了安徽旭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建占地1000亩的武庙生态园。不仅每年交给村里15万元土地流转费用,还带动200余名村民务工就业。

“我打算再流转300亩地,发展民宿和农家乐。”苏本放表示,今年武庙生态园增设了无动力乐园、萌宠乐园,每天有2000多名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21年,武庙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还获得“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柏松 张彩莉)

郎溪县涛城镇管村村退役军人张伟,在返乡创业中变身“农场主”,筑梦乡村振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