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披着冬日的暖阳,走进泗县草庙镇魏圩村日光式蔬菜大棚的扶贫基地里,只见紫红饱满的茄子挂满枝头,工人们有的锄草、有的摘果、有的施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虽然我颜值不高,但是我希望我种植出来的茄子颜值要高,表面不仅光滑而且外形饱满细长。”眼看到了收获的季节,看着挂着一个个紫灯笼,宋则利憨厚的笑着说道,在创业育苗的初期,他就格外注意对茄子外观及口感培育标准。“我是我们蔬菜扶贫基地里第一个茄子的种植户,杨茄子俩要求,一个是品种好,另一个是嫁接技术水平高。”
宋则利今年55岁,妻子早逝,家中还有残疾的母亲和刚刚步入社会的儿子。曾经,一家人靠着家中几亩薄田,一年收入仅够温饱。2014年该户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好政策的帮扶下,一家人凭借不服输的性子,靠着勤劳和努力过上好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该户年收入3万多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同年,魏圩村确立了“以蔬菜种植为抓手,以发展蔬菜大棚为突破口”的产业扶贫思路,划出22亩地,搭建了8个蔬菜大棚,举办蔬菜种植培训班,引导贫困户改变种植结构。“我有手有脚能吃苦,承包大棚,说不定就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脱贫不是终点,脑筋活络的宋则利,决心抢抓机遇干出一番作为,转身又走上了特色种植这条致富路。
创新思路谋产业,脱贫致富勇担当。在蔬菜大棚都种植西红柿的情况下,宋则利觉得如果想要市场宽广,就要发展种植不一样的蔬菜,于是,宋则利成了第一个敢于种植茄子的开拓者。
“茄子这个东西它不能见风,不能见光,不好伺候。”宋则利说,由于经验不足,初次育苗的成活率百分之六七十。不服输的他又是看书又是学视频、问专家,经过摸索和学习,补了两次苗以后,育苗成活率接近了百分之九十。
接下来的日子里,宋则利整天忙碌在地里,防病虫害,干了浇水、涝了排水,日复一日,直至看到了一颗颗茄子树上挂满了牛角一样的茄子,他知道他成功了。“三两天后准备采收今年的第一批茄子,预估3000斤,按照市场价,收入少说也大几千。”宋则利满怀欣喜地说道,茄子清热解暑、降脂降压、抗衰老,还未上市已经订单不断,自己这条路算是走对了。
“要脱贫奔小康,培养群众中的领头雁是重中之重。”魏圩村扶贫专干魏冠龙介绍道,如今,宋则利不仅自己实现脱贫致富,还给当地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镇村大力鼓励扶持像宋则利一样踏实勤恳的贫困户做典范,希望通过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到产业发展中来,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财富。”(通讯员 杨秋秋 张晶晶)(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