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羊肚菌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特别是一种栽培羊肚菌的方法。

羊肚菌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属高级营养品,历史上均为野生,产量少而极为鲜见。早在一百多年前,英、美、法等国就开始寻求人工栽培方法,但进展缓慢。美国专利4757640公开了“羊肚菌的栽培”,实现了羊肚菌的罐栽,能收到子实体。但这种方法对大量使用的培养基的原料要求苛克,需大量价格昂贵的小麦;且因需外接营养、移走营养、滤水、干燥等繁琐复杂的栽培环节而只能用瓶、罐等小容器栽培,无法实现大规模商品化栽培。本申请人于1993年以CN1095885A公开了一种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它是以90——95%的植物有机物、5——10%的土,加入少量的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等作成培养基来实现栽培目的的,这种技术方案可降低培养基的成本,故可实现商品化栽培。但这种栽培方法的培养基中的植物有机物比例过高,导致栽培过程中的营养过剩,生产成本仍较高;且覆盖了作物秸杆或植物叶而易发生致病菌污染覆盖过程也需一定的人力,仍不能适应大面积商品生产的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方案的不足,通过对培养基组分和栽培方法的改进,提供一种成本低廉,能节省人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栽培羊肚菌的方法。

本申请人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发明了一种新的用于栽培羊肚菌的培养基,它是将5——20%的植物有机物混入80——95%的泥土作成培养基,播入培养基总量的10%的菌种,经整平、压实,覆盖2-3厘米细土,控温控湿培养,2——3个月可出菇采收。为提高产量,可在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微量元素;亦可在覆细土后再盖上植物叶或秸杆、薄膜等以利保湿;菌丝体培养期间的培养基含水量保持在60——8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空气中CO2浓度不超过3%;本方法中的微量元素一般可用量为KH2PO40.3%、M SO4 0.2%、VB1 0.00%;PH值最好为7。

本方法所用的培养基中的植物有机物一般为阔叶树的木屑、片、渣或秸杆类的玉米蕊、玉米杆、甘蔗渣、棉子壳、稻草、麦草、山茅草、米糠、麦麸、树叶等。本方法可在野外的大田、坡地、荒山、果园、林地中栽培,亦可在室内栽培;室外栽培用塑料大棚效果更好。

由于本方法的培养基组分中大部分为泥土及少量植物有机物,因而原料价格不但大大低于美国的技术方案,也大大低于本申请人已公开的技术方案;同时也避免了营养过剩,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可不覆盖保湿层而可节省人力,也减少了致病菌污染的机会,还可提高产品质量。完全能达到发明目的。

本方法还可通过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室外栽培粗略计算栽培场地3厘米厚的泥土的重量,并按泥土95%和植物有机物5%的用量称取植物有机物,灭菌后混入菌种,播入栽培场地,覆上细土3厘米,地表面用PH 10——12的碱性水溶液喷洒,并盖上塑料薄膜,保持培养基含水量80%,60——80天即可收获。

实施例2室内工业化层架栽培在栽培架上铺上塑料薄膜,在无菌条件下在其上用80%的泥土和20%的植物有机物作成的培养基铺上1厘米,接上菌种,覆盖表土2厘米,保持培养基含水量60%、空气相对湿度90%、温度在0——25摄氏度至出菌收获。

实施例3塑料大棚栽培将棚内表土铲去约5厘米;粗略计算3厘米土层的重量,并按泥土90%和植物有机物10%称取植物有机物,经灭菌后混入菌种,再播入铲去表土的栽培土中,然后盖上细土,控温控湿至出菌收获。

本发明的实施例均可实施。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在栽培场地上或栽培容器里铺上用80——95%的泥土和5——20%(均为重量百分含量)的植物有机物作成的培养基,播上菌种,再盖上2——3厘米厚的细土,经控温控湿培养至出菌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场地可以是层架式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它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用80-90%的泥土、混入10-18%的植物有机物,再播入10%的菌种,经一定时期的控温控湿培养至出菌收获。本栽培方法所用原料价廉易得,栽培管理简便易行,污染少,产品质量好,适宜大面积工厂化栽培。

文档编号A01G1/04GK1315129SQ0011281

公开日2001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30日

发明者朱斗锡 申请人:朱斗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