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蜂群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养蜂业发展对于满足蜂产品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国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还不稳固,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很低,一些蜂农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特别是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养蜂对农作物增产应有的功效远未发挥,与世界养蜂业发达国家尚有较大的差距。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养蜂业发展方式,着力强化蜜蜂授粉的产业功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综合效益,保障蜂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养蜂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养蜂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链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发展养蜂业,不仅能够提供大量营养丰富、滋补保健的蜂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人民身体健康,而且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养蜂业是促进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利用蜜蜂授粉可使水稻增产5%,棉花增产12%,油菜增产18%,部分果蔬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并将大幅减少化学坐果激素的使用。蜜蜂授粉是一项很好的农业增产提质措施,每年我国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产值超过500亿元。按蜜蜂为水果、设施蔬菜授粉率提高到30%测算,全国新增经济效益可达160多亿元,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潜力很大。

(二)发展养蜂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2008年全国蜂群数量820万群,蜂蜜产量超过40万吨,养蜂业总产值达40多亿元。发展养蜂不与种植业争地、争肥、争水,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用工省、无污染、回报率高的特点,按照一个家庭蜂场饲养100群蜂,正常年份每群蜂纯收入300元计算,每户养蜂年收益可达3万元,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充分挖掘养蜂业的自身优势,推进标准化、规模化饲养,有助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发展养蜂业是满足蜂产品市场需求的重要保障。2008年全国人均蜂产品消费量仅0.3公斤,部分城市居民和大多数农村居民基本上还没有消费蜂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蜂产品保健功效认识的不断加深,蜂产品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对蜂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推动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和生产监管力度,才能稳步增加蜂产品产量,丰富蜂产品花色品种,提升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消费需求。

(四)发展养蜂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蜜蜂授粉对于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上已知有16万种由昆虫授粉的显花植物,其中依靠蜜蜂授粉的占85%。蜜蜂授粉能够帮助植物顺利繁育,增加种籽数量和活力,从而修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受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自然界中野生授粉昆虫数量大量减少,蜜蜂授粉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二、明确促进养蜂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养蜂生产和推进农作物授粉并举,加快推动蜜蜂授粉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扶持,着力改善养蜂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转变养蜂业生产方式,大力推进养蜂业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和产业化建设,稳步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努力实现养蜂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发展养蜂生产和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的良性互动,强化养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功能。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行业发展的指导与管理,健全相关法规与标准,营造养蜂业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质量至上,推广先进适用饲养技术,严格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监督管理,落实各环节的质量责任制度,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国养蜂数量达到1000万群,全国蜂产品产量达到50万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的配套技术得到普及,形成一批专业化的授粉蜂场,初步实现蜜蜂授粉产业化;生产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规模化养蜂场(户)和专业合作组织饲养比重由目前的不足40%提高到70%,生产设施化和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产业化加快发展,养蜂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普及推广蜜蜂授粉促进农作物增产技术

(一)强化蜜蜂授粉的科学研究。支持开展授粉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蜂种培育、病虫害防治、授粉机具等方面的研究。加大蜜蜂授粉的生态效应评价和对农作物增产的机理研究力度,挖掘对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增产潜力。

(二)大力推广普及蜜蜂授粉技术。选择油菜、棉花、苹果、向日葵、草莓、西瓜、柑橘、枣等蜜蜂授粉增产提质作用明显的农作物品种,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加强蜜蜂授粉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在蜜蜂授粉主要区域,将蜜蜂授粉技术列入农技推广示范的主推技术,加快普及应用步伐。建设一批蜜蜂授粉示范基地,普及授粉蜜蜂饲养技术,探索建立蜜蜂有偿授粉机制。

(三)加快普及绿色植保技术。制定并实施农作物花期农药使用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蜜蜂农药中毒现象的发生。在蜜蜂放养区域特别是授粉关键季节,改进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式,尽量避免花期喷施农药,加大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安全用药等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通过对农药的减量替代和使用控制,减轻其对蜜蜂的伤害。

(四)加大蜜蜂授粉技术的宣传。大力宣传蜜蜂授粉对农作物增产和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与作用,大力宣传各地推行蜜蜂授粉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使蜜蜂授粉技术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社会所认同,营造推广蜜蜂授粉技术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推动蜂产品生产健康发展

(一)优化养蜂业区域布局。要根据区域蜜源植物、蜜蜂饲养、蜂产品加工等条件,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养蜂业发展区域。东中部地区要利用资金、技术优势,加大科研推广力度,建立一批蜂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优质蜂产品出口生产基地。西部地区要充分发挥蜜源植物丰富的区位优势,增加蜜蜂饲养数量,提高规模化水平,发展特色蜂产品。

(二)完善蜜蜂良种繁育体系。通过畜禽良种工程等项目,加大蜜蜂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的扶持力度,建设蜜蜂育种中心和一批蜜蜂资源场、种蜂场、基因库,满足蜜蜂资源保护以及生产发展的需要。保护和利用好中华蜜蜂资源,严格蜜蜂资源进出口管理。加强省级以上蜜蜂遗传资源保护区、保种场的管理,禁止外来蜂场进入放蜂。加快蜂种种质监督检验测试站建设,强化种蜂质量检测能力。建设蜜蜂良种数据库和信息交流平台,收集、分析、发布全国优良蜂种信息,鼓励推广优良种蜂。

(三)转变养蜂生产方式。制定推广蜜蜂饲养管理相关标准,积极推广规模化、养强群,生产成熟蜜的先进技术。支持建设一批规模化成熟蜜、蜂王浆等优质蜂产品的生产示范基地,建立养蜂日志,健全养殖档案,规范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实行质量可追溯体系,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行定地结合小转地放蜂。引导转地放蜂蜂场科学利用蜜源场地,蜂场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学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加大养蜂生产技术推广力度,重点对基地、蜂农合作社、大型养蜂场生产人员的培训。

(四)做好蜜蜂疫病防控。强化蜜蜂疫病防控工作,做到种蜂无主要疫病,从源头上提高蜜蜂健康水平。研制推广一批安全有效、低残留的抗菌类蜂用兽药。进一步加强蜂用兽药生产、销售、使用等管理。严禁在蜜蜂巢础生产过程中添加任何药物。研究推广蜂病现场快速诊断技术,提高蜜蜂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规范蜜蜂检疫行为。强化蜂场日常卫生和蜂群保健,加强蜜蜂蜂螨、白垩病、孢子虫病等危害严重疫病的防控。

(五)构建质量检测和标准体系。继续加强部级和区域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设,完善质量检测体系运行机制,提高检测能力。鼓励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加强蜂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建设。开展蜂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与风险评估,实施例行检测、应急检测和风险评估,及时把握我国蜂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修订蜜蜂饲养、蜂病防治、蜂产品生产、蜂产品质量与检测、蜜蜂授粉等标准,建立健全蜂业标准体系。

五、加强对养蜂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一)强化对养蜂业发展的指导和管理。各级农牧部门要把促进养蜂业生产发展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养蜂业发展规划,健全工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强行业监管,充实养蜂管理人员队伍,重点养蜂区域要有专门人员负责(其他地区要有兼职人员负责),做到层层有人抓、有制度管、有经费推,及时处理养蜂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要密切关注养蜂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推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切实保护蜂农的合法权益。指导和培育养蜂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开展饲养管理技术培训、推进产销衔接、维护蜂农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推行蜂产品优质优价,完善企业与养殖者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转地放蜂集中地区,会同有关部门,妥善解决治安、收费、蜂产品销售、蜜蜂农药中毒、人蜂安全等问题,切实保护蜂农的权益。积极支持建立养蜂业风险救助金制度,不断增强蜂农抵御风险灾害能力。

(三)加强多部门协调配合。养蜂业的发展需要多部门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坚持蜂产品生产与农作物授粉相结合,大力推广蜜蜂饲养技术、授粉技术,加大蜜源植物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各级农业、畜牧兽医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联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协会(学会)和企业等方面力量,共同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六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