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光战的老家,长满荒草的院子有他伤心的回忆。有一天,他和妻子就在这里坐了大半天,商量着要去村里的商店赊一些面条回来,当时的情景刘光站现在回忆起来依然无法平静。
刘光战:家里吃的油盐酱醋什么都没有了,我给我老婆说,我说这怎么干,我说我去赊去,我说你去赊去,她说你去赊去
刘光战的妻子 闫素红:本家婶子她以前借我的钱,正好正说着话呢,他就来了,我说你怎么来了?他说给你送二百块钱,还欠你200块钱,俺就说俺没有问你要钱,你怎么知道俺缺钱呢,正好没有饭吃了,当时就赶紧那二百块钱就救命的钱
一心想要做一番事业,结果却背上了一身债,刘光战该怎么办呢?
刘光战:这个就是我看桃子住的棚,里面是个床,被子我拿走了
雨灾过后,刘光战在2003年用借来的钱完善了排水系统,再一次种上桃树,并住进了这个棚子。
刘光战:我就下定决心,无论干什么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必须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好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光战白天晚上都守在桃园。到了夏天,除了酷热,难以忍受的还有无处不在的蚊虫。
记者 马勇:一二三四五六七
记者 钱分平:你这刚进来十几分钟吧
记者 马勇:没有,也就三四分钟
我们的记者进来三四分钟就被咬了这么多包,很难想象,从抽出新芽到桃花盛开,再到长出果子,刘光战付出了多大的心血。
刘光战:热的时候进来以后就是一身汗全透了,但是热是热,那个心更热,那心得舒服,因为那栽的树,栽的树长成啥样了,果子什么样了,特别是果子熟的时候,热感觉不热
这张照片记录了刘光战苦尽甘来的喜悦时刻。2004年6月,桃园迎来丰收,听说不到两年的桃树就结满了果子,四里八乡的人都跑来看热闹。
刘光战的妻子 闫素红:农户都有三轮车,都骑着三轮车一拉几十口子人都去看去
种植户 欧阳林松:头一年的树一棵树结了48个桃,我都数过了。从栽上到收桃16个月
刘光战实现让桃树两年丰产的目标,成功的味道甜滋滋的。他把桃拉到徐州的水果批发市场销售给经销商,成熟期结束,刘光战赚到了十几万元,信心也更足了!接下来的几年,刘光站用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扩大规模,同时增加新的品种品种。这是巨无霸,特点就是个头儿够大。
刘光战:这五个有四斤多,可重了,你掂掂
记者 钱分平:是不轻
刘光战:你看这三个也漂亮
记者 钱分平:这三个大
刘光战:这三个大,而且匀,我快提不动了
品种不同,桃子的果形、口感都不一样,渐渐地,刘光战养成了一个习惯:随身带着水果刀,走到哪儿就吃到哪儿。
刘光战:我一天能吃三四十个桃。必须要尝出来桃长在什么地方的好吃,哪一个品种好吃,什么时候施的肥,这个肥料对这个口感影响怎么样,这个第一手的信息必须得自己了解
亲力亲为的试验、摸索让刘光战成长为了种桃的行家,产量不断增加,到2010年面积达到300多亩。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个棘手的麻烦。
刘光战:你看这地上落的(桃),好好的它就坏了
刘光战告诉记者,大部分品种的桃都有一个致病的缺点,那就是成熟期短,几天之内就会变软烂掉。
刘光战:这好好的就落了,还是青的就落了,落了以后你看,你看,淌水
因为这个弊端,每年的丰收时节,本该高兴的刘光战却忧心忡忡,不仅仅是他,其它的种植户也都为此感到头疼。
刘光战:这种情况是种桃最短板的一个问题,最棘手的一个问题,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桃一熟就上火,你种的说了不算买的说了算,他给不上价也得卖,要不过几天就坏了,桃就落了
种植户 曹树影:你像过去传统的水蜜桃,当天摘,只要过一夜,第一天到市场,比如说拉到南京或者拉到上海,当天销不出去,第二天软了,人们就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