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1,分类地位与分布

鳝属于合鳃目,合鳃科.属于亚热带的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在我国大部分水系都有分布.

2,外部形态

黄鳝体呈蛇型,口较大,腮孔较小,左右腮孔在头的腹面连合为一,够成"V"形的鳃裂.鳃明显退化.在水中不能单靠鳃完成呼吸功能,要借助口咽腔内壁黏膜作辅助呼吸,因而黄鳝时常把头伸出水面进行呼吸.肠道与侧线孔也有辅助呼吸功能.体表无鳞,体表有大量黏液,起保护作用,无胸鳍与腹鳍,背鳍与臀鳍退化.躯体多为黄褐色,间有黑色小斑点.腹部橙黄色,有淡色的小斑点.

3,生活习性

(1)穴居,昼伏夜出

(2)耐低氧 口咽腔内壁黏膜有直接呼吸空气的功能.黄鳝对如溶氧的要求为2mg/L以上.

(3)喜温暖 黄鳝为变温脊椎动物,水温高则藏身于洞穴中,水温低则停食,当水温升到10度以上时,开始觅食.

4,年龄与生长

黄鳝年龄鉴定可用耳石,脊椎骨骨与舌.尤其是黄鳝的舌较为发达,舌弓中的基舌弓和上舌骨上有明显的生长带和年轮标志,是较为理想的 年龄鉴定材料.生长速度存在着季节性差异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生长比较快的时间在4—10月,尤其在6---8月最快.一般来说,在自然条件中黄鳝生长速度要比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慢得多.

5,摄食习性

黄鳝是以动物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饵料来源广泛,可以以蚯蚓,蝇疽,黄粉虫,小鱼虾等动物性高蛋白 饵料为主,辅喂一些商品饵料,如豆饼,米糠等.大规模的黄鳝养殖应以投喂黄鳝配合饲料为主,摄食方式为吞噬与吞食为主.黄鳝耐饥饿能力强,在湿润的土壤中,一年不摄食也不会饿死.

6,环境的要求

黄鳝的生长温度为15—30度,最适合水温为23---28度,水温低于10度,会停止摄食,水温高于32度,摄食量很少,耐低氧,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mg/L时,黄鳝活动也会出现反常,经常把头伸出水面吸取氧气,或出现吐食现象.黄鳝最适水体pH为6.5--7.5,对于中性或偏酸的水体较适宜.适宜的有机物耗氧量为20--40mg/L,水体有机物过多会败坏水质,大量耗氧,水体产生H2S,氨等有害气体,影响黄鳝的摄食,生长和生存.

7,繁殖

性逆转现象:黄鳝雌雄异体,生殖腺只有一个,位于腹腔的左侧,右侧明显退化.黄鳝具有性逆转的特征,从胚胎到第一次性成熟,均为雌性,产卵以后,卵巢逐渐退化,慢慢退化,慢慢变成精巢而成为终生雄性.

一,新建鳝池的要求

1.位置要求:

养成鳝的池塘一定要选择避风向阳,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

现阶段发展养鳝生产,主要是利用零星地方或小水面.多数是利用农家房前屋后的地方开建鳝池,城市生活区主要是利用住房前后空地或楼顶,阳台.总之,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均可建造养鳝池.

第二节,成鱼的养殖

2.水面要求

养鳝池的大小应根据养殖的规格和数量来确定.如作为家庭副业来养殖,一般以4—5平方米为宜.如是形成一定规模的养殖,可以建十几或几十平方米(20-50平方米)为一池.为了便于分池饲养,最好连片建几个或十几个以上的池子.

3.水深的要求

养鳝和养鱼有所不同,其需要比鱼类饲养所需要的水位低得多.

通常池四周水深20cm.中间25-30cm左右.水位过深黄鳝的活动花力气多,容易消耗体内大量能量.不利于生长发育.当水中容氧不足时,黄鳝把身体竖起,头伸出水面呼吸氧气 俗称:"黄鳝打桩".这种奇怪的现象多发生在天气闷热,水温较高,水中缺氧时,是黄鳝利用咽腔呼吸的一种特殊现象.如果池水过深,又加上黄鳝没有鳍条,想要游至水面来,将非常困难.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黄鳝容易被闷死.所以,黄鳝池的水位高低,直接关系到黄鳝的放养密度,成活率及成鳝的产量.

4.水质的要求

不是很严格,只要水质未被污染,对鳝无害的水均可.如:江河水,湖泊水,水库水等.

二,成鳝池的建造

人工建造鳝池有三种形式,即:地上式,半地下式和地下式,池深1.2-1.5米,池四周砖砌成底平地面,坡比1:1.2,壁顶上用横砖覆盖墙壁,使壁顶呈"T"字形,池壁宜光滑,避免黄鳝用尾巴钩墙外逃跑.池塘要高出地面30-40cm,

以免地面雨水直接流入池内,养黄鳝的池一般要求做到不漏水,更换池水方便,保持冬暖夏凉,能防止黄鳝打洞或逃跑.

黄鳝喜爱穴居生活,所以池中土质要求松坚适度,便于黄鳝打洞潜伏.为确保鳝池水具一定肥应该在池底铺筑30-35cm厚的肥泥,应在泥中掺拌一定量的植物秸秆,和猪牛栏粪便.另可放些树根,石块,瓦片等物,人工创造黄鳝穴居的环境,泥土上面水层15-20厘米,水面距池埂30-40厘米.

(一)鳝种的来源与选择

1,自然界中捕捉.根据黄鳝越冬后,从3月份开始昼伏夜出寻食,见光不动等特点,可在夜间用电筒,火把照射直接捕捉;也可在鳝笼内装入其喜欢摄食的饲料,引诱黄鳝进入笼内捕捉;还可以白天在稻田,水沟,池塘边寻找黄鳝洞口用手或鳝钩进行捕捉.捕到的黄鳝应迅速装入放有水草的鳝篓或装有水的木桶中,尽量避免其受伤.

2,市场收购.市场上出售的鳝种有的可能是用钩钓,竹夹捕捉的,因此在采购时,

三,鳝种的投放

一定要严格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游动活泼,规格整齐,肌肉肥厚,体表无寄生虫,体色为鲜黄色的鳝种.对于体表发白,破皮,断尾,口及鳃骨处有伤痕者,均不宜选购.

3,人工孵化培育.人工孵化培育的鳝种规格整齐,不易受伤和发生病害,成活率较高.人工培育的鳝苗来源于人工繁殖或天然采捕.天然捕获的方法是在5-6月黄鳝繁殖盛期,到稻田,水沟,池塘边寻找有泡沫团的地方,确认是黄鳝的孵化巢后,可用勺,瓢轻轻地将卵捞起,

放入盛有清水的瓷盆或水泥池中孵化.在水温为25-30℃时,一般经6-7天出膜.待其卵黄消失后,可用轮虫,水蚤,水蚯蚓,鸡蛋黄等投喂.以后随个体长大,可投喂豆饼糊,肉浆等.

成鳝的生长规格大小取决于放养密度,而稀养是培育大规格成鳝的关键.稀养,由于鳝鱼个体所占饵料多,容氧多,活动空间大,水质条件好,所以相对规格大,反之,密养规格则小.为了使养鳝的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应尽可能把成鳝规格培养大些,但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鳝池面积较大(30——50平方米)底质较好,水深适中,注排水方便,密度可放大些,反之密度应小些.

2):饵料和肥料数量充足,且质量好,密度可放大些,反之密度要小些.

3):放养的规格小,数量应增加,反之减少.

4):要求出塘早,规格大的,应适当稀放,反之可适当密放.

合理投饲:黄鳝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特别喜欢吃鲜活饵料,如小鱼,虾,蚯引,蝇蛆,昆虫,螺蚌肉,蚕蛹,禽畜内脏等,也可投喂些植物性饲料,如米糠,麦麸,豆渣,瓜果等.但由于黄鳝具有偏食和昼伏夜出寻食的习惯,因此在鳝种入池后,必须立即进行饲养驯化工作.首先在入池后3-5天内不予投饵,然后用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配合投喂.投饲量应由少到多,逐步增加.投饲时间从傍晚开始,逐步提前投饲时间,并结合条件反射训练,直至能吃多种配合饲料,且能在上午9时,下午4时左右摄食为止.

四,饲养管理

黄鳝在15℃以上时开始明显摄食,25-30℃时摄食旺盛,因此5-9月为摄食盛期,应抓紧在生长季节加强投喂,一般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在6-8月份的生长旺季,投饲量可增加到6-7%.每天投饲1-2次,应做到定时,定量.投饲方法可采用饲料定点投饲或进行全池遍撒.饲料不能投放过多,以当天能吃完为准,当水温降到15℃以下时,可少喂或不喂.

水质调节:黄鳝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的水体中,在低氧条件下其生长发育将受到严重影响.

特别是在夏天高温低气压的天气,很容易发生缺氧现象.当发现黄鳝经常将头伸出洞外,摄食减少,即说明水中缺氧,应及时更换池水.一般春秋季节6-8天换水一次,夏季2-3天换水一次,如长期有一股微流水注入则更为理想.同时应每天清除池中残饵和杂物,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池水不宜过深,因为池水过深,在溶氧不充足的情况下,黄鳝必须游出洞外呼吸,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和相互干扰,故水位一般控制在20厘米以下.还要注意洪水季节的防汛工作.水温不要超过30℃.

越冬管理:鳝鱼越冬前需要大量摄食,储积养份,供冬眠之需,当气温下降到15℃左右时,应投喂优质饲料.水温降到15℃以下,黄鳝开始钻入土层深处越冬,一直到翌年的2月份.在这期间,应放干池水,并在底泥上面铺一层稻草或麦秸,以保持泥土湿润和土层中的温度.在无冰冻地区,也可把水位控制在50-60厘米进行深水越冬.

1,钩捕:首先找到黄鳝洞口处,在钓钩上穿上钓饵,如蚯蚓,螺蚌肉等,放在洞口处,待其吞食后迅速将其钓出.

2,网捕:将鱼种网平铺在投放饲料的位置,在网内撒上一层黄鳝喜欢吃的饲料,并在其上覆盖一层芦席或其它水生植物,便于黄鳝隐蔽.待20-30分钟后将网四角迅速提起,拿掉覆盖物,网内即有捕获的黄鳝.经多次反复捕捞,可捕捞 80%以上.

3,笼捕:用竹篾编制成带倒须的鳝笼若干只,在笼内放

五,捕捞方法

上黄鳝喜欢的螺蚌肉,蚯蚓,猪肝等饵料,夜间将其置于稻田,水沟,池塘底部,每隔1小时可取鳝一次.

4,干塘:在每年的11月份后,黄鳝开始进入越冬期,宜采取干塘捕捉的方法.首先排干池水,待泥土能挖成块状后,用铁锹依次翻土取鳝,捕大留小或全部捕起.在操作中应注意翻土时,不要伤及鳝体,有的地方使用铁耙翻土更好.

六,池养黄鳝的主要形式

(一) 工厂化无土流水养殖

黄鳝工厂化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养殖方式,它具有改传统的有土养殖为无土养殖,室外养殖为室内养殖,静水养殖为流水养殖的特点,与传统的有土静水养殖形式比较,具有管理方便,鳝池多,批量生产,产量高和效益好等优点.这种养殖形式在安徽省的皖龙鳝业有限公司开展得较好.

1.鳝池建设与设施

养鳝池分为室内池和室外池两种,面积2-20平方米/口,池剩0.5米,池内用水泥抹光,池埂有5cm宽的倒檐,配备蓄水池,进排水自如,并且保持水状态,每天保持流水近10个小时.

2.投喂配合饲料

鳝苗入池后首先进行驯化, 再投喂配合饲料,成品饲料在投喂前要进行调制,加入25%的鲜鱼浆,制成直径为3-4毫米的面条状饲料,投喂量为黄鳝体重的1%-2%.

3.主要生产技术指标

投放24-40克/尾鳝种1-1.5千克/平方米,投喂全价配合饲料,,经过4-5个月的饲养,70%的个体可长至100克以上,饵料系数1.5-1.8,生产成本15-20元/千克.

(二)集约化有土生态养殖

集约化有土生态养殖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易被群众接受等特点.与工厂化无土流水养殖相比较,一是无室内养殖池;二是池中有泥土;三是不需要每天一定流量的流水;

四是要求泥土上种植水生植物.这样使水质在不经常置换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状态,池水中的营养物质可以随时与土壤进行交换,池中生长的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中营养物质防止水质恶化,植物茎叶在炎热的夏季为池中黄鳝提供遮荫条件, 从而为黄鳝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达到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对水源较差的地区尤为重要.

1.鳝池建设与设施

养鳝池为室外水泥地,面积20-30平方米/口,10口左右的池子连片.

当然,连片池的数量也可以在10口以上,甚至20-30口,建池条件受限制时,至少要五口左右的池子连片.

2.鳝种投放

一般每平方米放体长10-15cm的鳝种3-4千克(120-150尾),按大小规格分养.

3.饲养管理

生态养鳝的技术关键是喂养管理和水质管理.在水质方面尽管不采用流水养殖的形式,但在高温季节要有换水条件.

所谓庭院小规模养殖是指利用房屋前后的空池建池养殖黄鳝的形式,其特点是:一是根据黄鳝面积空池决定,一般每口池20-30平方米.二是鳝池的数量一般不多,或一口池或二口池,很少超过五口池的.三是这种养鳝形式有囤养催肥的性质.四是技术设施方面为有土静水养殖为主,即利用市场上季节价格差价,收购成鳝,待价出售;五是这种形式为传统养鳝的内容.但在养殖技术方面有很大的改善.

(三)庭院小规模养殖

〈1〉 现场观察和询问:患了疾病的黄鳝,往往体质瘦弱,

体色发黑,活动缓慢,离穴独游;有的黄鳝在池中表现出

不安状态,上窜下跳,急剧狂游;有的相互缠绕.这可能

是寄生虫的侵袭或水中含有有害物质而引起的.

〈2〉 现场观察和询问:及时从鳝池中捞出病鳝或刚死

的鳝鱼,应按顺序从头部,嘴角,眼睛,体表,鳝尾等仔

细观察

〈3〉 肠道检查:解剖鳝体,取出肠道,从前肠剪至后肠,

首先观察知中是否有寄生虫,然后用水将食物和粪便冲洗

干净

一.黄鳝疾病的诊断方法

第三节,疾病防治

(一)细菌性疾病

1,细菌性皮肤病.

[诊断] 病鳝体表有大小不一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

侧尤为明显.游动无力,头常伸出水面.病情严重时,表皮呈

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形成不规则的小洞,殃及内部脏器

而死亡.

[治疗] (l)用生石灰清塘,消灭病原;

(2)保持水质良好,防止污染;

(3)鳝病流行李节,每立方米水体用红霉索25万单位全池泼

洒一次;

(4)1g/m3漂白粉全池泼洒;

(5)每50kg黄鳝用磺胺噻唑0.5g与饲料掺拌投喂,每天1次,

3~7天为1个疗程

二,黄鳝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细菌性烂尾病

[诊断]

鱼尾部感染产气单孢菌所致.感染后尾柄充 血发炎,直至肌肉坏死溃烂,病鱼反应应迟钝,头伸出水面,严重时尾部烂掉,尾椎骨外露,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治疗]

(l)运输过程中,操作谨慎,防止机械:损伤;

(2)控制水质,放养密度不宜过大;

(3)用呋喃唑酮0.2~0.25g/m3全池泼洒;

(4)每毫升0.25单位金:霉素药液浸洗鱼体.

3,出血性腐败病

[病原] 荧光极毛杆菌.培育温度以下不产生色素,PH值

5-11中均能生长,但PH值在3以下或13以上均不生长,

最适湿度5度-30度,50度以上菌株死亡.

[病状与诊断]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

落,成以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背鳍或所有鳍的基部

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条之间组织破坏,呈破烂的纸扇状.

间或也有肠道充血发炎症状发生.

[流行与危害] 此病是草,青鱼种和成鱼阶段常见和主要病害之一.常与烂鳃,肠炎病并发,每年放养或严冬时,由于鱼体受伤或冻伤而容易发生此病,患此病后8~10天就死亡.

[预防与治疗] 预防: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放养鱼种时,用浓度为5mg/L-8mg/L

的漂白粉溶液浸洗半小时.药液浸洗时间的长

短,视水温和鱼体忍受力而灵活掌握,可预防

此病的发生.

(3)用漂白粉食场挂篓法,可预防此病的发生.

治疗:

(1)鱼服康A型,B-I型.内服,每100kg鱼体重A型用250g;B-I用100g.混饲或制成药物颗粒饲料投喂,3天为1疗程.

(2)克菌敏A型.内服,每日1次,每100kg鱼体重用本品100g.混饲投喂,连续服用4天为1个疗程.病情严重可连续给药1疗程

(二)真菌性疾病

水霉病

[诊断]在放养初期,由于操作不慎,体表受伤而感染,肉眼可见到伤处长霉丝.

[治疗] 注新水,用食盐和小苏打全池泼洒,再用孔雀石绿溶液全池泼洒.

(三) 寄生性疾病

1,黑点病

[诊断]复口吸虫后囊蚴寄生在鱼体皮下组织.发病初

期尾部出现浅黑色小圆点,手摸有异样感,随后,小

圆点颜色加深,变大并隆起,有的黑色小圆点突起进

入皮下,并蔓延至体表多处,病鳝停止摄食,直到萎

瘪消瘦而死.

[治疗] (1)生石灰消塘;

(2)用0.7g/m3硫酸铜全池泼洒,消灭中间寄主锥实螺;

(3)用0.7g/m3二氯化铜全池汲洒.

2,航尾吸虫病

[诊断]鳗鲡航尾吸虫寄生在黄鳝的胃中.虫体活体体表光

滑,圆柱形,背腹部稍扁平,淡红色.病鳝消瘦,解剖

检查,可见胃中有很多虫体,使胃充血发炎.生长缓慢.

[治疗] 用生石灰清塘,消灭病源.

3,棘头虫病

[诊断]隐藏新棘虫在黄鳝的前肠中寄生.虫体白色,呈

圆筒形,前端略膨大,吻小.病鳝肠壁损伤发炎,或因

大量寄生而引起肠梗阻.食欲减退,鱼体消瘦,严重时

引起死亡.

[治疗]

(1)每千克黄鳝用90%的晶体敌百虫0.1g与切碎

的河蚌肉掺拌投喂,每天1次,3~5天为1疗程;

(2)用具有驱虫效果的中草药或其它驱虫药

(3)用晶体敌百虫0.1克与河蚌肉掺拌投喂

4,毛细线虫病

[诊断]毛细线虫病寄生在黄鳝肠道后半部.虫体呈乳白色. 病鳝食减,消瘦.

[治疗] 用晶体敌百虫0.1克与河蚌肉掺拌投.

5,锥体虫病

[病原] 虫体长,两端尖细,胞核长椭圆形,内有一个明显的核内体,在紧靠动核的前面有一生子核毛体,从此向前长出1根鞭毛,二分裂法繁殖.

[诊断]锥体虫在黄鳝血液中营寄生生活所致.黄鳝感

染锥体虫后,大多数呈贫血状,鱼体消瘦,生长不良.

[治疗]

(1)用生石灰清塘,清除锥体虫的中问寄主蚂蝗(水蛭);

(2)用2%~3%的食盐水或0.7g/m3硫酸铜,硫酸亚铁合

刑(5:2),浸洗病鳝10min左右.

6,隐鞭虫病

[诊断]隐鞭虫寄生在黄鳝血液中.被感染的黄鳝呈贫血状,全年都可感染,以夏秋两季较常见.

[治疗]用食盐水或用硫酸铜液浸浴病鳝.

7,体表寄生蚂蟥的防治

[诊断]体表寄生在黄鳝体表.病鳝活动迟缓,食欲减退,影响生长.用无土法养殖黄鳝时,在池中培育水葫芦,对养殖效果是有利的,但易带入蚂蟥(蚂蟥喜躲藏在水葫芦的根部).

[治疗]:用敌百虫溶液浸洗,或用硫铜溶液浸洗,或用孔雀石绿浸洗,或用敌百虫液或高锰酸钾液以及丑牛液浸洗

(二) 非生物引起的疾病

(1)发热病

[诊断]此病主要发生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密度大,运输

时间长,体表粘液被水中微生物分解,大量耗氧,放出

热量,造成水温剧增(可高达50℃),使底层黄鳝缠绕

成团致死,死亡率有时可达90%.

[治疗]在运输前先经蓄养,勤换水,使黄鳝体表泥沙及

肠内容物除净,气温在23℃~30℃情况下,每隔6~8小

时彻底换水1次,或每隔24小时, 在水中施放一定量的

霉素.

(2)痉孪症

病因和病症:该病是目前对黄鳝人工养殖威胁最大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头部极度痉挛,身体成卷曲状,易受惊,且受惊后窜跳严重,常有不自觉的撕咬.身体表面及内脏器官无炎症.该病主要出现于鳝苗入箱一周后,常有批量发病,10~12天后开始死亡,直至发病鳝死尽为止,一个月后死亡结束.此病在养殖过程中也常有出现.

防治方法:

(1)将病鳝,死鳝捞出并隔离以防止病情恶化.控制疾病蔓延.

(2)彻底换水后用呋喃唑酮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5ppm浓度;2天后

再次换水并用三氯异氰尿酸钠泼洒,便池水呈0.4~0.5ppm浓度.

(3)坚持每天换水并用适量生石灰消毒,调节水质.一星期后.病

情得到控制,黄鳝吃食正常.

(3)昏迷症

病因和病症:

多发生于炎热季节,发病时黄鳝呈昏迷状.

防治方法:遮荫降温,再将鲜蚌肉切碎,撒入池内,有一定疗效.

一,概述:商品黄鳝在市场销售或装运出口之 前,都要有一个暂养过程.如果不暂养或暂养措施不当,在运输中会大批死亡,死亡率达90%左右.

二,暂养,运输中的死亡原因及对策 黄鳝在暂养,运输过程中,发生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四节,黄鳝的暂养和运输

(1)"发烧"缺氧,使鳝窒息.所谓"发烧",是指装黄鳝的容器内水温显著升高,如果不及时换水,水质进一步恶化,直至呈暗绿色,并有强烈的腥臭味,这时水中严重缺氧,大批黄鳝会窒息而死.但这时体质比较健壮的黄鳝,往往能挤到表层,奋力竖身昂头,直接呼吸空气,因而不会发生死亡.缺乏经验的人常被这种表层假象所蒙蔽,实际上表层以下的黄鳝已经相互纠缠成团,急待抢救或已经大量死亡.

产生"发烧"的原因,是因为黄鳝体表富含粘液,容器内鱼的密度又大,如果不及时换水,粘液越积越多,它在被细菌的分解过程中,能很快地将水中的溶解氧消耗完,并产生热量,从而使水温显著升高.所以在贮运时使用青毒素等抗生素,加放少量的泥鳅,上下窜动,使黄鳝减少相互缠绕,降低发烧病的发生率,并及时换水,可以提高成活率.

(2)鱼体受伤引起死亡.用钩捕获的黄鳝,往往会使头部受伤;用破损的篾篓或其它粗糙锋利的容器盛装,会使体表创伤;集中盛放时相互用嘴咬,一般是尾部咬伤.受伤黄鳝,往往受强者的挤轧而沉没于容器的底部.所以在暂养和运输时,要将病,伤的黄鳝剔出;容要尽量光滑,无破损;密度要适量.

(3)水温升高造成死亡.水温的上升能引起黄鳝本身耗氧量的剧增.比如水温在8.5-10℃时,黄鳝平均耗氧量每小时每公斤为38.74毫克;在黄鳝最适水温的23-25℃时,耗氧量跃增到每小时每公斤为326.34毫克;水温上升到30-34℃时,耗氧量剧增到每小时每公斤为697.54毫克,这样高的耗氧量,自然易引起水中缺氧而死鱼.所以贮运黄鳝最好是春,秋季节,水温在25℃以下;并要定时换水,经常搅拌,保持最适温度.

三,黄鳝的暂养和运输方法:

1.暂养 暂养黄鳝的容器主要有水缸,木桶,水泥池.其中水缸,木桶既适于收购站使用,也适于家庭暂养使用.容量为60公斤的缸或桶,气温23-30℃时,可贮存黄鳝30公斤,另加清水25公斤,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选用下列一种安全措施.

每隔6-8小时彻底换水一次(48小时后成活率96%)或在开始时和24小时后各施放青霉素30万单位(48小时成活率90%).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每隔3-4小时需用手或小抄网,伸入容器底部朝上搅动一番,使体弱的黄鳝不致长时间压在底部而死亡.在后种情况下,如果暂养时间需要延长,则应在48小时内彻底换水一次,并再次投药.

在暂养缸,桶,池中投放一定数量的泥鳅,可提高黄鳝的暂养成活率.

2.运输 黄鳝的运输方法应根据数量的多少和交通情况,分别采用木桶装运,湿蒲包装运,机帆船装运或尼龙袋充氧装运等.不论哪种装运方法,起运前都必须将病,伤的黄鳝剔出,同时要认真检查一下运输途中的用具是否完备.

(1)木桶装运 木桶的优点是,既可作为收购,暂养的容器,又适于车,船运输,装卸,换水等操作管理也比较方便.这样,从收购,运输到销售不需要更换容器,既省时又省力,所以通常用木桶装运.桶的规格是圆柱形,用1.2-1.5厘米厚的杉木板制成(忌用松板),高67厘米,桶口直径50厘米,桶底直径46厘米,桶外三道箍,附有两个铁耳环,以便于搬运.桶口用同样的杉木板做盖,盖上有若干条通气缝.

水温在25-30℃,加水20-25公斤为宜;天气比较闷热时,每桶的装载量应减至15-20公斤.途中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定时换水,经常搅拌.气温较高时,每隔2-3小时就需换一次水,换的水以清净的活水(如江水,河水)为最好.

(2)蒲包装运 如果黄鳝数量不多,途中时间在24小时以内,可采用蒲包装运.蒲包应洗净,浸湿,每包盛装25-30公斤,再连包装入箩筐或水果篓中,加上盖,以免装运中堆积压伤.气温较高的季节,应在筐上放置冰块,以起到降温保湿的作用.在11月中旬前后,用此法装运,如果能保持湿润(不用冰块),3天左右一般不会发生死亡.

(3)机帆船装运 如果黄鳝数量较大,途中时间在24小时以内,又有水路通航时,可直接用机帆船船舱装运.黄鳝和水的比例为1:1,即1公斤黄鳝1公斤水.这种装运方法,不但运费低,而且成活率高,可达95%以上.但要注意,凡是运过柴油,汽油,桐油或当年上过桐油的船,都不能装运黄鳝.凡运过石灰,食盐,辣椒,化肥,农药等有毒或刺激性较强的物质的船,未经彻底清洗,也不可装运黄鳝.另外,每隔一定时间需赤脚下舱底部将底部的黄鳝翻上来(应事先剪去脚趾甲,避免擦伤鳝体).水质不好时,须泄出一部分水,加添新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