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巡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

今天的优秀研究生导师代表是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彭新文教授,让我们一起聆听彭教授的育人故事。

一、导师与团队介绍

(一)

导师介绍

彭新文,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12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并留校工作,2014年7月任副教授(破格)、硕士生导师;经学校同意,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从事访学研究(合作导师:新加坡总统奖获得者Loh Kianping教授);2018年1月按期回华南理工大学工作,2017年7月评聘博士生导师并晋升教授(破格)。专注于木质纤维生物质高值化转化与可持续新能源材料研究。迄今为止,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H index 53,引用100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件。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部级科研项目等10余项,荣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2013)、二等奖2项(2015、2019)。主编及参编教材与专著10部,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主旨报告与邀请报告60余次。入选国家四青人才(2019)、中国新锐科技人物卓越影响奖(2020)、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2016)、“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015)、教育部学术新人奖(2012)、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获得者(2014)、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2013)等;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2018),广东省五四青年集体奖提名(2020),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奖获得者(2020);被评为江苏省盐城市“黄海明珠”引才大使、多次被评为广东省大学生科技竞赛类项目指导教师、华南理工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学院先进工作个人等。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

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

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

兼任第二届中国化学会纤维素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生物质热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等。科技挂职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工信局副局长(2021~2022)、响水县发改委主任(2022~2023)、响水县响水镇科技镇长(2021~2023),致力于生物质产业、造纸企业与高校技术对接、孵化并实现成果转化并建立了多个江苏省产学研基地。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人才项目评审专家、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省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评审专家、广州市科协促进会特聘专家;兼任第20次全国电化学大会金属空气电池分会主席、第三届功能材料与界面科学大会生物质能源材料分会主席;兼任Carbon energy、Ecomat、Smartmat、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期刊编委、青年编委及Adv. Mater.,等20多个期刊审稿人;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化学会、中国化学会会员。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

(二)

团队介绍

自华南理工大学工作期间,彭新文教授团队培养(含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34名,联合培养硕博士研究生6名,指导40多名本科生进入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指导了广东省大学生科技竞赛类项目10余项,为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科研潜力的本科生。团队重视研究生学术及合作交流,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南非西开普大学、南非大学、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等建立并保持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培养的博士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指导/协助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广东省优秀学生、“广东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国家级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等12人次。多位已毕业的学生在北京林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担任副教授、讲师等教职;培养的硕士生进入西安交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深造或进入华为、中兴、宁德时代、金融领域如金鼎资本、地市级公务员系统等岗位就职,服务社会。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

二、人才培养成效

培养与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

1.曹学飞,2012级博士生,任职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联合培养)。

2.陈巍,2012级博士生,任职安徽农业大学,讲师(联合培养)。

3.周子丹,2014级博士生,任职广东药科大学,讲师(联合培养)。

4.周秋生,2015级博士生,任职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联合培养)。

5.张磊,2016级博士生,任职齐鲁工业大学,讲师(联合培养)。

6.马纪亮,2016级博士生,任职大连工业大学,副教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大连市2019年第四批引进城市发展紧缺人才等人才称号,获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校级二等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广东省优秀学生。

7.陈泽虹,2018级博士生,任职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联合培养,获2次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广东省优秀学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区域联合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面上项目、广东省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博士后派出项目等。

8.邹刃,2019级博士生,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特等奖(泰安市)。

9.李庭震,2020级博士生,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特等奖(泰安市)、湖南省第七届大学生军用枪射击锦标赛男子精度射击团体冠军、海南省果蔬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学术顾问。

10.连正,2022级博士生,获校长奖学金、第十二届广东省大学生排球锦标赛冠军、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亚军、山西省大学生排球锦标赛暨“二青会”场地测试赛男子阳光组冠军、河南省大学生第十八届“华光杯”排球比赛男子甲组冠军。

培养的部分硕士研究生代表

1.向志华,2015级硕士生,任职华为,获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校级三等奖。

2.吴坤泽,2017级硕士生,任职华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3.谭杰文,2017级硕士生,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获广东省挑战杯一等奖。

4.李铭赛,2021级硕士生,任职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生态发展保护中心,公务员系统。

5.崔鹏,2023级硕士生,任职山东省滨州市市府办公室,公务员系统。

三、研究生培养与指导经验和感悟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打造一支能够持续位于科技前沿、引领学术风向标、良性发展的创新型科研人才队伍,本科研团队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

科学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攻关生物质基新材料与新产品

团队师生时刻紧扣国际木质纤维生物质高值化利用领域的动态前沿,面向国家“双碳”、发展新质生产力,基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制浆造纸传统行业升级转型紧迫性,依托轻工学院、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力发展基于木质纤维生物质的新材料、新方法与新技术。在国家及省市等项目资助下,团队在木质纤维生物质资源转化及生物基可持续新能源材料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尤其是围绕木质纤维生物质碳材料理化性能调控与柔性化等关键难题,从“原子-分子-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多级结构深入探索相关的理论与调控机制,在生物质炭电极材料微尺度构效关系研究领域形成特色。在生物质碳基催化剂、电极材料、生物质基凝胶固态电解质、纸基电池隔膜的分子设计、合成与制备方法,结构与性能调控方面,开展了基础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集成探索。团队师生围绕木质纤维生物质分子结构解聚调控与高值转化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发展高效、绿色的调控技术与物质转化新方法,实现绿色高效的光/电催化技术转化生物质小分子为高值大宗化学品(乙醇、甲酸、乳酸等)及氢能等新能源研究。学生们在前沿学术氛围中,不断地夯实专业基础、学习新技术新理论;导师善于在实践中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系统性、创新性和独立自主性,拓宽学生的学术认知范围,培养学生对于木质素纤维素高值化利用的思考分析、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激发研究生在制浆造纸科学、生物质科学、林产化学、材料学、催化化学及化工过程等专业跨学科创新思维能力,巩固扎根中国大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助力乡村振兴的观念意识,形成对中国自信的价值观,培养理论创新、实践服务、人文修养的多元融合、兼具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二)

立足轻工学科特色,

创新生物质转化新技术

绿色能源创新、生物技术与轻工制造领域的国内外科技、学术前沿当前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契机和挑战,其新技术和新材料创新速度快、研究热点形成迅速且变化快。面对颠覆性理论、技术和相关新型产业的兴起和迭代,每一项新理论的突破、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政策的产生都会对其造成巨大影响。导师根据学生们的多学科交叉优势,立足“双一流”A+学科,引导并鼓励学生以木质纤维为源点,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农林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生物质新材料与新能源材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等领域的多年研究基础上,团队实时追踪国内外关于绿色能源创新与生物制造技术的前沿研究热点,并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敢于挑战“理论权威”,力求在生物质基新能源材料、生物质选择性转化的关键制备理论与转化技术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特别是针对生物质半纤维素高值利用转化与技术研发,研究生周子丹、马纪亮等做出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生物质领域国内外同行的正面评价;针对生物质基电极材料的创新性研发,研究生吴坤泽、张磊等做出的成果以热点文章发表在了全球材料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2019, 31: 1900341、Advanced Materials, 2020, 32: 2002292上;针对生物质碳基电极器件及关键材料的创新应用,杨武、史歌、陈泽虹、谭杰文、姜成宇、杨韵怡做出的成果不仅多次以封面或热点形式发表在了如Adv. Mater(5).,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 Mater., ACS Energy Lett., ACS Nano., Nano Energy., Prog. Mater. Sci., ACS Catal.,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还多次被《科学网》、《中国科学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跟踪报道。同时,团队学生近年来关于生物质高值转化和利用研究的部分核心技术已经实现了产业推广应用,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三)

国际化深层次的价值育人新体系,

教育学生不忘大学精神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层出不穷的idea, 在相对应的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在自己所承担课题面临问题时具有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导师时常鼓励学生,不忘大学精神,在多元价值观的时代,研究学术要建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坚守科学精神,崇尚创新,尊重实践,理实结合,知行合一。科学进步的每一级台阶,都是一个大胆假设,严密求证的过程,无不始于理性质疑的精神,终于理性思考,科研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皆离不开独立思考、勇于试错、独立判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培养学生具备这些宝贵的科学品质为团队在生物质高值化利用领域提供了新研究范式和科研逻辑。团队建立的优势卓越的跨国合作关系也为学生们的科学研究提速助力,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一带一路”国家如南非西开普大学、南非大学、马来亚大学、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等合作可以帮助学生们将国内外先进理念与技术不断地融合。目前,团队致力于推动中非高校在农业废弃物利用、电极材料、催化转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特别是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资源利用,服务“绿色发展”,以绿色、低碳和木质纤维生物质的高效转化利用为目标,从农林废弃物、制浆造纸废弃物和木竹资源出发,设计并开发普适性、规模化的绿色生物质碳材料制备策略,聚焦碳布、碳毡、电池隔膜、硬碳电极等“卡脖子”材料,与南非西开普大学、南非大学、埃塞俄比亚高校院士团队开展了深入的国际项目合作。例如:研究生刘娟、曾佳铭等与南非大学Feleni教授团队合作研发了纳米纤维素基储能新材料,为纤维素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针对传统生物质解聚后重构获得体相电极材料的过程复杂、成本高等问题,李庭震、甘建云、周佳炜等基于“自上而下”的策略,利用农林生物质的天然孔道结构和优异的机械强度,与南非西开普大学Emmanuel Iwuoha院士团队合作研究,构建了一系列木基自支撑体相电极,并将其用于生物质电催化转化等领域;针对当前纸基电极关键材料存在的过程繁琐、成本高、不够环保等问题,连正、于健、陈雨菱等人立足于生物质背景,结合粤北英德等地区竹资源优势,与埃塞俄比亚Shimelis院士团队合作开发出了快速、低能耗、高容量、规模化、低成本的源于竹子的纸基电极新材料和3D打印纳米纤维素基电极材料新技术,并将其成功应用到了储能电极及规模化中试装置上。

此外,团队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国内外交流以及家国情怀、国学素养的培养教育,长期的国际合作可以综合各个团队成员之间不同的学科综合知识,形成宽广厚实的知识群体,以利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地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协同攻关,推进科研工作的圆满完成。同时团队师生扛起宣传推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得益于彭老师早年文化艺术的学习背景,团队很重视国学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学习与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树立华工精神,促进文化交流,培养研究生的全球视野、爱国情怀,推动全方位深层次的价值育人新体系。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

(四)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甘为人梯,薪火传承

“人生不是一支短暂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发扬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对团队的凝心聚力至关重要。团队中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老生”与“新生”之间都会经常进行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分享与交流,帮助新进组的本科生、研究生更好更快地融入科研团队,开展科研工作,共同建设我们这个新型木质纤维生物质新材料大团队。梯队传承的模式和氛围,新成员能够迅速成长,这种“小规模精兵团队作战”的组织模式和科研氛围下,保证了学术研究的高效、高质量发展。同时,研究生也形成了帮带本科生的良好氛围,例如2020级博士生邹刃富有责任心与热心,在他的积极正向影响下,黄永发、连正、甘建云博士带领本科生刘泽昊、皮一可、韦雨佳等组建了“华南理工大学木糖康养项目团队”,并在2020年泰安市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特等奖,且荣获广东省大学生攀登计划等项目资助,黄平权(现就读广东工业大学)、韦雨佳等本科生等分别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毕业后成为了各个学校青年教师或企业中层管理成员的学生,依旧能够与低年级的师弟师妹保持着良性互动,例如曹学飞、陈巍等早期从实验室毕业的学生也时常以目前各自所在团队的科研、管理等经验和心得与师弟师妹们交流探讨,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效果。

团队拥有着优越的科研平台与学术资源,实验室制度保障也更加健全,仪器和实验手段更为丰富,科研经费更充足,团队的国际视野比以前更高。然而,这里面也会埋藏着隐患问题,学生们有可能变成“啃老族”,只要仪器有人管,能用就行,不再关心仪器工作的原理机制,不会动手做最基本的维修和设计,不关心实验室的发展规划,科研工作过程中教导学生们不能循规蹈矩,但是具体的事情上最终还要“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其次,每当学生有问题则倾向于询问导师,轻易获得解决方案,自己没有深入思考,这样“啃”实验室和导师的“啃老族”学生可能看似也可以发文章,但是缺乏独立性,发展前景并不乐观。通过多年的研究生培养经历,真正体会到教师的责任含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每个学生要因材施教、精雕细琢,做好现在,培育未来。

四、学生感言

马纪亮(2016级博士)

彭老师严谨的科研思路、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敬业的精神以及对科研工作敏锐的洞察力是我学习的榜样,成为彭老师的学生,我感到荣幸与自豪。彭老师对前沿性研究的准确把握给我的科研经历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锻炼了我的科研思维,为以后的独立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读博期间从论文的选题和实验方案的制定,到数据分析以及论文的撰写与修改,都离不开彭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整个过程都凝聚着彭老师的心血。在硕博连读五年期间,彭老师不仅对学生的生活关心备至,同时也为学生们的科研生活操碎了心;不仅为我们的科研生活提供所需要的平台,而且还经常带我们参加学术会议与科研训练,和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前辈交流,给予了我们开阔眼界的机会。现在自己作为一个研究生导师,我也时刻以彭老师为榜样,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争取做一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

陈泽虹(2018级博士)

在求学期间,我非常感谢彭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良好的硬件条件。在刚进入课题组的时候,我对自己的科研方向还是略带迷茫的,但是老师时刻关注我的研究进度,并及时给予专业的指导,在发掘科学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以及论文撰写和科研基金写作技巧上都给予了详细到位的指导,这对于我们在科研道路上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彭老师十分拼搏的科研态度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彭老师始终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使科研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彭老师鼓励我出国深造,开阔眼界和视野,建议我结交不同国家和学科的同学与朋友,多去学习提高自我,这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科研的意义。彭老师时刻保持勤于思考的科研态度、专注行动的求真务实精神,以身作则鼓励我们要循序渐进向前发展,不能拘泥于现状,对待科研问题要深入探究关键科学问题,对待难题要潜心钻研,并鼓励我们敢于想、勇于做,通过交流丰富知识和开拓眼界。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

李庭震(2020级博士生)

彭老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在培养学生的时候,特别注重将我们的思维方式往国家发展和企业需求上引导,时刻强调科学研究应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能闭门造车式地为了搞科研而科研。我刚加入课题组时,常常只重视某种材料的性能好坏,是否能发论文,而忽略了其本身是否具备产业化的前景和这个课题是否能够解决当前面临的某个关键科学问题。在彭老师一次次组会上的引导和提问下,在彭老师带我们去企业实地考察学习的过程中她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当前我们的科研工作应该怎么着手开展,应该怎么去挖掘和定位它的科研价值,将来应该怎么去继续完善和孵化。同时,彭老师还经常为我们请来全球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教授专家,为我们分享和传授他们的科研方法以及心得体会,在开拓我们眼界的同时还能让我们吸取不同领域中优秀科研工作者的经验和教训,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开展自己的工作。

彭老师还非常注重科研的细节,她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牺牲夜晚休息时间亲自教我们怎么做好、讲好PPT,经常组会上会示范给我们如何去写好一篇SCI论文,从一个论文题目到摘要的每一句逻辑结构、引言、内容、结论、支撑材料,彭老师都一句句、一字字地教给我们去“搭建”、“勾画”、“描绘”、“润色”。彭老师还不忘传授我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并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她很欢迎我们经常去找她聊天谈心,说心里话,并带我们去锻炼放松身心,打球、烧烤,海边,草地,K歌,钓虾、出海钓鱼等,带我们学生一起过中秋节、春节包饺子、放电子烟花等,疫情生病时,老师会给我们买药和美食,给我们带来深深的关爱,老师的善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彭老师这种亦师亦友的相处方式让我们课题组的师生相处融洽,互帮互助,共同促进团队的良性发展。

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

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

黄永发(2021级博士生)

彭老师在研究生培养上特别注重对于关键科学问题的挖掘,这一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在组会上老师听完我的汇报后,问了一句:永发,你这个课题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当时基于所看的文献以及对课题的了解便回答了一些目前生物质电催化转化方面很笼统、很浅显的问题,但这并不是我所研究课题的一个关键。在经过和老师的不下十几遍的讨论最后终于把关键科学问题给凝练出来,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这种以问题为导向不仅能培养了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我们一种发现问题的路径、思维和习惯。这种科研好习惯会对走出校门后影响深远,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发现问题的能力,包括对事物的敏感性、判断力和感知力。另外,彭老师也十分关心的我的生活与身心健康,在我科研进度慢的时候,彭老师时常很有耐心地提醒关心我,针对大家遇到的困难、具体的研究方向以及我们知识背景和能力,给我们设置出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让大家都容易接受并为目标而努力。在老师忙碌的身影背后,总会拿出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哪怕是讨论到深夜,她陪伴我们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她经常说非常感谢当年她的导师孙老师对她的教诲和帮助,她也会带着老师的嘱托去培养好自己的学生们。言传身教,春风化雨,甘为人梯,薪火传承,这便是彭老师将科学精神传递给我们的最直接方式。

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

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

吴坤泽(2017级硕士)

彭老师在我本科阶段就带领我入门生物质材料研究,科研上不断给予我启发,除了专业课程的讲授,具备扎实学科理论知识储备的彭老师还经常将前沿性研究融入到教学中,从而激发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研究生以及本科生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中。有幸能在彭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完成生物质领域的交叉学科——生物质基可持续新能源材料应用研究,这离不开彭老师组建的优秀团队通力合作以及她对各类科研资源的优化升级用到对我们学生的培养上。除了收获科研的成果,也在这样优秀的团队中,感受到亦师亦友的情谊。在彭老师这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了我在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这对我后期加入企业(目前就职华为)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在结构与材料工程师这个岗位上,我时刻遵循着彭老师教导的科研精神,不断创新突破挑战自我。这将是我对导师最好的感谢与对母校的感恩!

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

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怎么写_优质回答经验领域的问题

图文来源 |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