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村原本是邓州市夏集镇一个不起眼的贫困村。近年来,在邓州市夏集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白塔村党支部坚持抓党建、促改革、调结构、创特色,依托“千年白塔”这一名胜古迹,实施“种植+养殖+旅游”三产融合新模式,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闯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被誉为“白塔模式”。此前,“白塔模式”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扶贫工作座谈会上分享交流。该村村支书王本千按照省委、市委组织部指示,远赴新疆做专题报告。
夯实发展根基,种好党建“责任田”
党支部坚持党建为首,实施“人才强村”工程,严格落实“三抓”。
一抓“三个培养”。超前发现培养村干部,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着力打造带富型党员干部队伍。
二抓干部培训。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参加各类培训活动,推进“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培训,促使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提高履职能力。村会计王守平等3位村干部均是全镇致富带头人,分别在种植养殖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新任村干部王建豪巧用电商新平台,开通致富“直通车”,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打造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三抓“全域党建”。党支部优化机制,整合资源,把本地企业家和在外创业的党员、本村种植养殖大户等致富能手纳入联合党组织,成立产业扶贫党支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三抓”的落实造就了“四带四有”型党员干部,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调整产业结构 念好产业“致富经”
“如何创出一条因地制宜、集约高效、集体受益、农民增收的发展之路?”这一直是党支部苦苦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在上届党委政府和新一届党委书记王萌、镇长刘峰、党委副书记单化令、乡村振兴办主任马立阳等领导的引导下,党支部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借鉴成功经验,结合本村实际,集思广益,大胆决策,决定摒弃“小散乱”的传统模式,瞄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兴办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莲藕、果树、泥鳅、名贵金鱼等特色高效产业,规模经营,集约管理,以此作为富民强村的重要举措。
发展方向确定了,但又一个难题亟待解决。要想壮大特色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必须有大方田作为支撑。因此,整合流转土地成为当务之急。
党支部利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这个法宝,实行“三权分置”,流转土地1000余亩,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党支部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把大方田出租给种植养殖大户、合作社,农户可以在合作社务工或者外出就业创业致富,村集体也增加了收入,实现双赢。
党支部扶持有胆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年轻党员、经济能人作为产业发展的合作伙伴。党支部借助“千年白塔”这一名胜古迹,实施“种植+养殖+旅游”三产融合新机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基地+公司”“党支部+基地+农户”“种养加一体化”等产业发展模式,并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专业合作社,推动了特色农业良性发展。白塔莲藕合作社:采用“莲藕+泥鳅”立体种养殖模式,种植莲藕300余亩、瓜蒌100亩,亩产值达8000元左右,带动56户加盟合作社。琳鹰农业合作社:实施“种植+养殖+观光”经营模式,种植新西兰红梨、黑木梨和晚秋黄梨300亩,养鹅8000余只,亩产值7000元左右。博佳怡金鱼养殖合作社,金鱼养殖共计120亩,亩净产值16000左右。守欣养牛专业合作社:存栏60余头西德白、十二黑、西门塔尔、比利时等优良种牛,一头牛年净利润6000元左右。特色产业为合作社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抱团发展、互利共赢。
挖掘发展潜力,打造经济“增长极”
盘活闲置资源。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村“两委”争取项目资金6余万元,治理坑塘10个,承包给养殖大户,按年收取承包费。同时,开展“三项整治”,整治村集体荒地40余亩,流转土地1000余亩,承包给种植大户,收取租金作为集体收入。
用好帮扶项目。党支部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流转土地,确保国家扶持贫困村的光伏发电项目落地见效,平均年收益5万元。
“白塔村在产业发展上做文章,在内部挖潜上下功夫,在高效农业上求实效,实现了富民强村的目标,巩固了脱贫成效,促进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生了‘扶持一业、影响一片、带动一方’的连锁反应。在党委的推动下,在白塔党支部的示范带动下,全镇30个村(社区)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流转土地10000多亩,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实现了互利共赢、良性互动。”夏集镇党委书记王萌同志说。(燕天举 翟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