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地膜覆盖是旱作节水农业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保墒提温、抗旱节水、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近年来,西北、华北、东北、西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力提升了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当前,北方秋季覆膜即将展开,为做好地膜覆盖节水技术推广工作,我部组织专家制订了《地膜覆盖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加强指导服务,切实抓好落实。
附件:地膜覆盖技术指导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
2012年9月11日
附件:
地膜覆盖技术指导意见
地膜覆盖是指用地膜对地表进行覆盖,实现集雨、保墒、增温、抑制杂草等综合作用的节水农业技术模式。其特点是通过起垄覆膜、地面覆盖,减少地表径流,抑制田间无效蒸发,保蓄土壤水分,增强作物抗旱能力,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加快地膜覆盖技术推广,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集成骨干技术模式
地膜覆盖主要有全膜覆盖、半膜覆盖、膜下滴灌、垄膜沟灌等技术模式,应根据当地降水、海拔等自然条件及种植作物等集成骨干技术模式。
(一)全膜覆盖。通过在秋季或春季顶凌全地面覆盖地膜,形成大小双垄集雨、沟播种植的技术模式,是对传统的半膜覆盖、作物垄上种植的改革。技术核心是地膜全覆盖,保持秋冬土壤墒情,充分接纳春季微小降雨,有效缓解严重干旱地区春旱对播种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减轻土壤表面的风蚀和降雨冲刷。
(二)半膜覆盖。指对地表进行部分覆盖,实现抗旱、保墒、节水的技术模式。按照覆盖位置可分为行间覆盖(地膜覆盖在作物行间)和根区覆盖(地膜覆盖在作物根系分布的区域),按照耕作方式可分为畦作覆盖、垄作覆盖、平作覆盖、沟作覆盖等。与全膜覆盖相比,半膜覆盖同样具有增温、保墒作用,可避免降水多时产生径流,同时降低了用膜成本。
(三)膜下滴灌。是滴灌施肥和地膜覆盖有机结合的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模式。采用滴灌技术,并在滴灌管(带)上覆盖一层地膜,抑制水分蒸发。将肥料配兑成肥液,在灌溉时输送到作物的根部土壤,精确地控制灌水量、施肥量和灌溉时间,确保水分和养分均匀、准确、定时定量地输送到作物的根系发育区,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
(四)垄膜沟灌。通过起垄改变田间微地形,增加土壤表面积,沟为“V”型或“U”型,作物在垄上或沟里种植。在垄上覆膜或全地面覆膜,通过两垄之间的沟灌水,改变土壤光、热、水条件,实现水分高效利用。
二、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作物
西北地区:在降水250~400mm的干旱、半干旱农业区以推广全膜覆盖技术为主;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的地区以推广半膜覆盖技术为主,重点作物是玉米、马铃薯、小麦、蔬菜等。在有灌溉条件、蒸发量大的地区,大力发展膜下滴灌、垄膜沟灌技术,重点作物是棉花、玉米、马铃薯、果树、蔬菜等。
东北地区:在灌溉农业区,以玉米、马铃薯、蔬菜等作物为重点,大力发展膜下滴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同时针对水资源情况,适度发展喷灌。以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为重点,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的旱作农业区,主要推广半膜覆盖技术,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地区主要推广全膜覆盖技术。
华北地区:以玉米、棉花、露地蔬菜等作物为重点,大力发展半膜覆盖技术;围绕设施蔬菜、水果生产,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南方地区:以发展半膜覆盖技术为主,在高山冷凉、季节性干旱严重的地区可采用全膜覆盖技术。具有补灌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重点作物是玉米、马铃薯、蔬菜等。
三、狠抓关键环节和配套措施
一是抓好整地施肥。实施地膜覆盖技术宜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理化性状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开展深耕松、耙耱,平整地表,为覆膜、播种创造良好条件。按照作物品种、目标产量、土壤养分确定化肥用量和比例,增施有机肥料,科学施用保水剂、生根剂。因覆膜后追肥难度大,大力推广长效、缓释肥料施用技术。
二是及早起垄覆膜。干旱严重的地区采用秋季覆膜或春季顶凌覆膜,最大限度保蓄土壤水分。起垄时做到垄和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覆膜时拉展铺平,对全膜覆盖的地块应注意打好渗水孔。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机械覆膜,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病虫害严重的地块,结合整地起垄合理施药。
三是适时适墒播种。结合当地降雨、积温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品种,确定播种时间,适时适墒播种。合理确定种植密度,肥力高、墒情好的地块可适当加大密度。墒情不足时采取坐水种等造墒抗旱播种措施。
四是强化田间管理。苗期注意及时放苗、查苗、补苗,确保全苗。中期根据作物长势和墒情合理追肥,干旱时少追或不追,墒情好时适当增加追肥量。合理喷施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和抗旱、抗逆制剂,做好病虫害防治。后期如发现缺肥症状应及时追肥,作物成熟后适时收获。
四、强化集成示范和培训指导
地膜覆盖是对传统种植方式的变革,田间农业生产环境变化大,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一是强化技术集成。针对覆膜情况下作物产量及土壤水、肥、气、热等条件发生的变化,加强试验研究,完善技术模式,特别是集成长效、缓释肥料、有机肥料、抗旱剂、保水剂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应用技术。
二是强化示范展示。结合农田节水示范活动,建立高标准示范区,积极组织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作业服务队,实现统一整地、施肥、覆膜,推进技术规范化,起到以点带面作用。
三是强化技术指导。制定适合当地的地膜覆盖技术指导意见,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是强化宣传培训。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和农机手,增强技术指导和田间作业能力。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加强残膜回收利用
随着地膜覆盖面积的增加,残膜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在地膜覆盖节水技术推广中,要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方法,加大残膜回收利用工作力度。
一是严格用膜标准。引导农民采用厚度0.01mm以上的地膜,不提倡厚度小于0.008mm地膜的应用。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的项目,宜采用厚度0.01mm以上的地膜,降低废旧地膜回收难度。
二是推广高效利用。建立地膜高效利用示范区,示范宣传地膜科学使用、合理养护的方法,减轻破损。示范推广一膜两年用、适时揭膜、机械捡膜、可降解地膜等技术,减轻残膜污染。
三是探索机械回收。积极研究开发残膜回收机具,完善配套技术,选择效果好的机型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开展机械收膜技术示范、宣传和培训,提高残膜回收率。
四是扶持残膜回收企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扶持残膜回收加工企业,探索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政府监管、市场化运作的农田残膜回收利用体系,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