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石菖蒲仿生态种植技术要点

蒋发姣等

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为天南星科菖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根入药。在中药上石菖蒲栽培及应用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将石菖蒲作为药材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在中医药上石菖蒲用途广泛,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止咳平喘、止血安胎、杀虫止痒、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理气止痛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石菖蒲主要化学成分为苯丙素、倍半萜、木脂素、生物碱、萜类和甾体、多糖等。因此,在中药材发展上有广阔的前景。特别是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振兴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文件法规与措施相继出台,将中医药的地位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而石菖蒲作为一味用途广泛的中药材,其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但目前石菖蒲的获取途径还是以采挖野生资源为主,这导致了石菖蒲野生资源越来越少,市场上的石菖蒲供不应求。基于此,笔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石菖蒲种植为例,对石菖蒲种植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石菖蒲人工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提高石菖蒲产量和品质,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

泥蛙养殖牛蛙_王泥蛙养殖技术_蛙泥有什么作用

1 资源县石菖蒲种植概况

资源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 ℃,极端最高温度为38.3 ℃,极端最低温度为 - 8.4 ℃,年平均日照时间 1 407.6 h,年平均降水量 1 761.1 mm,平均相对湿度 80% 以上,成土母岩为花岗岩,土壤肥沃,平均海拔 800 m 以上,县域内溪流丰富,具备种植石菖蒲的优势自然条件。近年来,资源县以当地良好的地理与生态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石菖蒲栽培,但种植户多是从溪流边扯挖野生石菖蒲苗进行种植,随意的采挖对石菖蒲野生资源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同时,种植户在石菖蒲种植地的选择上也存在盲目性,种植技术水平较低,导致石菖蒲产量和品质较低,石菖蒲产业发展缓慢。为提高资源县石菖蒲种植技术水平,加快石菖蒲产业发展,对石菖蒲种植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总结石菖蒲仿生态种植技术十分必要。

2 石菖蒲仿生态种植技术

2.1 育苗

2.1.1 种子育苗

2.1.1.1 采种

当石菖蒲果穗由绿色转为黄色时将果穗连同果柄及时采摘,再将种子从聚合果上摘下,采集后放于阴凉处阴干。

2.1.1.2 苗床整理

选择水源充足的地块,整成畦宽 1.0 m,沟宽0.3 ~ 0.4 m 的苗床,并在苗床上用竹片拱成小拱棚,准备好薄膜与遮阳网;将腐熟的鸡粪与草木灰按照体积比 2 ∶ 1 拌匀后铺在苗床上,用浓度为 0.2% 的高锰酸钾溶液浇灌苗床消毒,7 d 后可播种。

2.1.1.3 播种

石菖蒲宜随采随播,在9月采收种子、脱粒并阴干,清水浸种 5 ~ 12 h 后捞出沥干水分,用多菌灵与细黄土按照1∶2的体积比拌匀,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然后在种子上铺一层多菌灵与细黄土混合物,浇水、封好薄膜。

2.1.1.4 苗期管理

种子播下后,加强水分管理,要保证苗畦表面不发白,同时加强除草工作;种子出土后,要定期消毒;气温高时及时盖好遮阳网,以防止气温过高;幼苗 2叶 1 心时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幼苗 4 叶 1 心时,可用45% 复合肥淋肥,并在淋肥后喷水,防止烧苗;在育苗过程中,如果苗木过于拥挤,要做好间苗工作,可将间下的苗木移种到其他苗床上。

2.1.1.5 出圃

石菖蒲苗高 0.15 m 以上时可出圃,达不到规格的可多培育 1 年后再出圃。

2.1.2 扦插育苗

扦插育苗的苗床整理同 2.1.1.2,育苗时间一般选择在秋冬或初春进行。

2.1.2.1 插穗剪取

选择生长健壮的母株,用剪刀将石菖蒲地下茎剪开,长度以每个插穗有 2 ~ 3 个节为宜;剪下的插穗要按每捆 50 株或每捆 100 株的规格捆好;分株成苗时每个插穗的芽要朝上。插穗捆好后,用浓度为 50 mg·kg -1 的 ABT 生根粉溶液浸泡 1 h 后扦插到苗床上。

2.1.2.2 扦插

扦插时宜选择晴好天气,雨天易使插穗感染病菌,降低成活率;扦插时先用小木条在苗床上以45°角引洞,再将插穗斜插入苗床中,插后浇水。

2.1.2.3 扦插后管理

插穗扦插后,盖好遮阳网,并加强肥水管理,定期消毒,加强除草与病虫害管理。插穗出芽时,表明根系也开始发育,可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其生长。

2.1.2.4 出圃

在实践中发现,石菖蒲扦插育苗生根率在 97.5%以上,扦插育苗的苗木生长迅速,一般在春季扦插,当年秋冬石菖蒲就可分蘖 2 束叶丛,完全可以出圃移植。

2.2 选地

在自然界中,石菖蒲常生于山涧浅水石上或溪流边的岩石缝中,表明石菖蒲喜潮湿环境,因此可选择溪流边石块密集处进行仿生态种植。但资源县适合这种种植方式的场所较少,且由于溪流大多为饮用水源,无法进行施肥等生产管理,导致石菖蒲产量低,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根据石菖蒲喜潮湿、半阴环境的特性,也可选择常年有水的洼地或常年积水的水田进行种植,但这种种植地也较少。加上近年来水田“非粮化”整治,水田无法种植中药材,因此,实际生产上只能选择在干旱地搭建遮阳网种植或林下种植石菖蒲。为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可采用滴灌或喷灌的方式进行补水,从而形成高湿的种植环境,保证石菖蒲产量。通过林下种植,可降低种植地的光照强度,提高林地经济收益,形成以短养长、综合利用的局面。

2.3 整地

2.3.1 施底肥

种植地选好后,砍除地块上的杂草、灌木,全面挖地后,每 667 m 2 撒施腐熟农家肥 2 000 kg、钙镁磷肥50 kg,再次翻土后作畦,控制畦宽1.0 m,沟宽0.4 m。

2.3.2 安装补水设施

石菖蒲种植中可用漫灌或喷灌的方式补充土壤水分,但为了节约水资源,一般采用滴灌的方式补水。在种植地设计多个蓄水池,用水管将山泉从溪流中引入蓄水池后,再用水管连通到各种植地的边缘,在每块种植畦中间铺架 1 ~ 2 条滴灌管,安装好滴灌头。

2.3.3 构建半阴的种植环境

石菖蒲喜半阴的环境,可通过人工搭建遮阳网或利用植物形成半阴的环境进行石菖蒲种植。遮阳网搭建时间要在整地后作畦前,以免在搭建过程中踏实种植地土壤,不利于种植后石菖蒲根系生长发育。与人工搭建遮阳网不同,利用植物形成半阴的种植环境通常是依靠种植林木或经济作物形成半阴的环境。其优点是可节约搭建遮阳网的费用,并可形成复合经营,经济效益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利用植物形成半阴的种植环境,植物不仅要占用较多的空间,还要从土壤中吸取养分,为满足石菖蒲生长需求,就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且郁闭度太大时要进行修枝增加透光,在管理方面需要更多的人力。

2.3.3.1 搭建遮阳网

主要采用立桩拉网的方式搭建遮阳网。工作人员先按 4 m×4 m 的株行距立好柱子,再在柱子上面拉好铁丝,最后在铁丝上面铺好遮阳网。柱子可依据经济实力选择材料,可用竹材也可选择用混凝土柱,竹材便宜,但使用时间短,混凝土柱价格高,但可长期使用。施工时将柱子埋入泥中 0.4 m,地上部分露出1.8 m 左右。

2.3.3.2 林下种植

在生产上,选择靠近溪流或河岸的毛竹林、枫杨林等,在林下种植石菖蒲,由于这种地块土壤湿度大,可不用铺设滴灌等补水设施,石菖蒲也可正常生长发育。如果土壤湿度达不到要求,可选择人为补水,并可结合林下养蛙等综合利用水资源,提高种植收益。

2.3.3.3 种植高秆作物

通常是在种植畦的两边种植玉米等经济作物,利用玉米遮挡阳光,为石菖蒲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同时,石菖蒲采收后玉米秸秆回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此外,可种植多季玉米或其他作物,增加种植户的前期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

2.4 移栽

2.4.1 移栽时间

石菖蒲移栽宜在苗木长势较弱的春秋季进行,此时移栽石菖蒲成活率高,长势好。春季移栽一般选择3—4 月进行,秋季移栽一般选择在立秋后的 9—10 月进行。

2.4.2 移栽方法

选择阴天进行移栽,按株行距 40 cm×60 cm 的规格先在种植地上挖一小穴,将选好的苗木栽下,注意保持根系舒展,每穴移栽 1 株,定植深度以根系入土5 ~ 8 cm 较好。移栽后将土稍稍压实,并及时淋水,促进石菖蒲成活。

2.5 移栽后管理

2.5.1 水分管理

石菖蒲初期补水是为了促进苗木成活,发现苗木抽新芽后,表明植株已成活,此时可适当停水,促进分蘖,但也要保持种植畦面湿润。在种植后期,大多数种植畦表面会长满苔藓,对保湿有一定的作用,也可防止雨水冲刷和土壤板结,此时可适当减少补水次数。

2.5.2 施肥管理

石菖蒲移栽成活后,及时撒施氮肥,可促进苗木生长发育,一般每 667 m 2 追肥 10 ~ 15 kg;在每年的3月左右,每667 m 2 及时施复合肥15~20 kg进行追肥;也可结合滴灌进行施肥,节约劳动力,促进石菖蒲生长。

2.5.3 光照管理

如果是搭建遮阳网种植的,一般除梅雨季节可打开遮阳网外,其余时间都遮阴,以保证植株生长良好。如果在林下种植石菖蒲,要做好光照强度的调整。实际生产中发现,当林分郁闭度在 0.7 以上时,石菖蒲生长缓慢,种植人员可通过间伐或修枝的方式增加林下的光照强度。需要注意的是,种植人员应选择在石菖蒲采收后进行间伐或修枝,如果在石菖蒲采收前林分郁闭度过大,可在冬季或初春植株生长停止的季节进行间伐或修枝,在间伐或修枝过程中避免伤及石菖蒲植株。如果是采用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构建半阴环境的,可多种几季,增加遮阴效果。

2.5.4 除草

石菖蒲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按“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及时除草。由于石菖蒲种植地土壤含水量普遍较高,种植人员进行除草后,要将除下的杂草带出种植地,晒干后再回填,以免杂草复活,杂草回填可增加种植地土壤有机质。由于种植畦土壤含水量和肥力较高,在种植石菖蒲第 1 年种植地杂草生长迅速,因此除草工作量较大;但种植第 2 年,石菖蒲生长健壮,且苔藓长满畦面后,杂草生长缓慢,除草工作量就会下降。

2.5.5 病虫害防治

石菖蒲病虫害较少,目前发现的主要有叶斑病、黄脊竹蝗、长绿飞虱、螟虫等。石菖蒲为中药材,在病虫害防治上要符合中药材生产相关要求。种植人员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采取化学防治时注意农药交替使用,避免病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1)农业防治。建立病虫害预测预警系统,分析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时进行病虫害预测预报;发生病害后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种植穴及周围区域;保持种植地通风透光,及时采收,以防止苗木拥挤,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2)物理防治。在中药材种植上,物理防治方法较多,如通过人工捕捉或放鸭防治的方法进行除虫,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也可在一定范围内安装太阳能杀虫灯、防虫球等进行防治或悬挂黄板诱杀害虫。3)生物防治。在实际生产中,黄脊竹蝗的天敌较多,可利用画眉鸟、竹鸡、红嘴蓝鹊等防治黄脊竹蝗;对螟虫抑制作用较大的为赤眼蜂,种植人员可通过适当放飞赤眼蜂防治螟虫。4)化学防治。如果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达不到理想效果,种植人员可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例如,可用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液喷雾防治长绿飞虱,可取得较好防治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生产中禁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和许可生产的化学药剂,禁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药剂。

2.6 建篱防畜

在实际生产中,部分牲畜会对石菖蒲造成一定的危害,如山羊会在冬季草木干枯后,采食石菖蒲的叶片、踩踏种植地、破坏苗木,甚至会将石菖蒲连根拔出,对石菖蒲生长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种植人员要根据生产实际和种植地地形建筑篱笆,防止牲畜进入破坏石菖蒲。

基金项目: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资源县贫困村中药材

产业扶贫示范”(20190215-5)。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