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深入发展,其场景落地也更加丰富。不仅是赋能政企,在泛娱乐产业层面也有着不错的表现。从语音识别,视觉识别,到视频分析等多个维度,人工智能已经加速泛娱乐产业的全面进化。
泛娱乐产业的“力”与“破”
除了衣食住行,大众精神文化生活无疑也是一个较大的经济板块。以打造IP为核心贯穿动漫、影视、游戏、番剧、文学等互动娱乐内容也开展的如火如荼。2018年,中国泛娱乐行业市场规模已经接近7000亿元人民币,据预测到了2020年,规模将接近9000亿元。正是如此庞大的市场,吸引了不少制作企业蜂拥而入。但是,当娱乐艺术进入“快消品”发展阶段之后,效率和质量问题亟待解决。
在影视动画行业,国产动画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主要原因是质量层面的参差不齐。数据显示,在2018年上半年上映的22部动画电影中,国产动画电影11部仅惨淡地收割了8亿7875.9万的票房。在动漫、文学领域,围绕创意内容打造优质IP的努力也一波多折,很多虚拟偶像仅能与用户进行打招呼、眨眼睛等简单的互动,而且实时性较差。同时,在二次元的B站,手游等层面也存在类似问题。
人工智能或成为泛娱乐文化提升“剂”
在内容制作方面,不仅保证成本,而且保证质量。从屏幕上角色的行为,走动,谈话和所有可能的面部表情的细节中学习,AI系统可以创建虚拟表演。通过拟定,动漫或者真人的特征,表情,角色和风格,创建虚拟人物角色。在后期制作方面,大量的创作过程基于定义的规则和技巧,因此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掌握。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自动进行剧情识别,场景选择,脚本等各种创作过程所需的地面工作。
除制作之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实现“替身”能力。通过学习和模仿,机器可以从音调,口音和调频的角度来模仿人类声音。比如,你可以输入文本,选择用某个明星声音进行说话,最终就像她本人“亲口说出来”的一样,这也是Siri等语音助手可以用一个人的声音回答你各方面原因。当然,在最新的技术AR、VR层面,人工智能也起着不小的作用,构建的虚拟动物等在电影,综艺节目等之中与人进行互动。
当然,人工智能在泛娱乐文化层面的本领远不止如此。科技驱动生产力,人工智能对于泛娱乐的改变,不仅是技术和效率层面,在质量层面也会有一定的提升。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之下,娱乐文化产品将会更好的服务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