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甜蜜的事业———陈景明养蜂致富的故事乌桕花开时节, 我来到贵州省遵义县马蹄镇团江村特意采访了在当地养蜂有四个月之久的浙江省兰溪县横溪镇于街村养蜂专业户陈景明 。陈景明, 一副朴实装束, 红脸膛, 平易近人 。谈起养蜂的经历, 他的语调是那样地舒缓 、 平和, 就像冲过万壑、 进入一片开阔地的溪流 , 显得安谧而从容。今年 50 岁的陈景明 , 早在 1967 年就迷上了科学养蜂知识, 并在家里采用科学方法养了 7 箱意蜂 。第二年发展到 10 箱, 第三年发展到 15 箱。他开始了走遍天涯海角追花酿蜜的生涯, 蜂群很快发展到现在的 120个标准蜂箱。他养蜂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 但是 , 终于成功了。近三年来 , 平均年产蜂蜜3 500kg , 年创产值 5 万多元。他还发展了 20 多家养蜂专业户 , 每户年收入 5千至 1 万多元。在采访中, 我知道他只念过 5 年私塾。我问 :“陈师养蜂傅 , 听说要讲科学?” 听了我的提问 , 他很有兴致地介绍说 :“蜜蜂以植物花蜜、花粉为食 , 投资少, 见效快 。” 他打开箱子 , 从里面拿出一大摞 《 蜜蜂杂志》 等养蜂刊物说, 为了科学养蜂, 我一开始就订了《蜜蜂杂志》等科技刊物。

从上面看到科学养蜂的知识, 就用我养的意蜂作实验, 结果很成功。这使我认识到, 不搞科学养蜂不行。陈景明酷爱养蜂事业 , 足迹遍及祖国东南西北, 积累了丰富的养蜂实践经验, 创造了高产纪录, 并培育蜜蜂良种 。特别是他用蜜蜂为病人免费治疗, 甘当 “孺子牛” 的精神深受病人及家庭成员的敬佩 。在山西省永和县 , 有一次天下着雨, 一位病人家属来请陈景明去治病 。他二话没说, 披着雨衣冒着倾盆大雨出了帐篷。十几里山路 , 沟沟坎坎 , 他脚上穿的鞋被洪流冲走了 , 索性光着脚继续爬山越岭, 不知摔了多少跤 , 才来到病人家里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 终于治好了身患卵巢囊肿的病人。阐明中国蜂蜜碳同位素值受原产地、 气候、 光合作用和蜂蜜品种的影响, 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同类植物也会存在碳同位素值的差异, 因此将碳同位素值作为鉴定蜂蜜是否掺假的唯一标准的说法是欠妥的。 我方发言得到与会者的热烈赞同。在大会开幕式上, 国际蜂联副主席就蜂联 100 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东道主比利时还以特有的民族宗教礼仪对在国际蜂联做出贡献的原秘书长卡拉曼拉先生和现任主席波尔耐克先生进行了祈祷和祝福, 以示表彰。

会议期间, 我国代表参观了比利时 Liege 省的一个种蜂场, 该蜂场主是一位退休电器工程师, 从事养蜂已达 20 多年, 他自己研制了一套蜜蜂人工授精仪, 20 年来他共培育出优良喀蜂蜂王 2 万多只, 供应当地及其邻国蜂农使用。 目前他有蜂 100 多群, 保存 20 多个喀蜂近交系。通过参会, 一是使我们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新客户, 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二是对国际蜂产品市场进行了调研, 为促进我国蜂产品开发利用、 出口创汇提供了依据。 总之, 会议开得成功。 我国与会代表开阔了眼界, 洽谈了业务, 有效益, 收益匪浅。大会期间, 还多次召开了国际蜂联成员会议, 总结回顾二年来蜂联的工作, 听取了成员国对蜂联的意见, 同时还选举产生了新的专业委员会主席和执委会成员。 最后通过 1999年 9月将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第36 届国际养蜂大会等事宜。中国养蜂学会 吴伟民33蜜蜂杂志月刊1998 年1 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