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地点:市政府3楼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阜阳市农委

主 持 人: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李雅伶

发 布 人:市农委党组书记、主任董志诚

2018年7月20日9时30分,阜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农委党组书记、主任董志诚就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进行政策解读,市农委机关工作人员及省市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以下是新闻发布会实录: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继续出席由阜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加强政策解读是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今天我们邀请了市农委党组书记、主任董志诚先生就市委1号文件暨阜阳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进行解读。下面有请

董志诚:同志们、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精神,今年3月27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即市委1号文件)。市委1号文件的出台,为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部署了任务、提供了保障,是今年全市“三农”工作的一件大事。为切实做好文件的宣传贯彻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和“三农”工作者深入理解文件精神,我们特此举办本次新闻发布会,现在我就今年市委1号文件向大家作简要解读。

一、文件制定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去年底以来,中央、省委、市委相继召开有关工作会议,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3日,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2月13日,省委印发了《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皖发﹝2018﹞1号)。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全面部署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制定出台我市1号文件。

二、文件起草过程

党的十九大后,我市即开始研究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文件。对文件制定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提出明确要求,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理优势、找短板、查问题,谋划乡村振兴的路子。有关人员进村入户,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面对面,接地气、摸实情、听真话,带着对农民群众的真情实感写文件。文件稿先后征求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意见,还听取了部分专家学者的建议,并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专门进行讨论,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印发。

三、文件遵循原则:

一是注重向上看齐。坚持与中央、省委文件部署精神保持一致。

二是注重结合创新。充分结合市委全会、市政府工作报告和我市“三农”工作实际,力求接地气,同时尽量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抓手。

三是注重统筹兼顾。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五句话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目标,既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作出长远安排,又重点对今后3-5年特别是今年工作作出安排,体现战略性、规划性、指导性、操作性有机统一。

四是注重可操作性。尽量做到量化、细化、实化,推出一批行动、计划、工程,力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措施具体。

四、文件主要内容

2018年市委1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我市实际,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定方向、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坚持问题导向,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市委1号文件正文由十一部分、51条组成。

第一部分,深刻认识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市来讲,重大意义在于,一是加快破解“三农”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如农业结构不优,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偏低,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农村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制度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等等。二是加快实现“三个必然要求”,即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农业大市加快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必然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特别是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现代化大美阜阳建设。

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与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是一致的,即三步走目标: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现代农业强市;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我市实施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与中央、省委的部署是一致的,即“七个坚持”: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第二部分,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一是优化农业结构布局。大力发展专用品牌粮食,到2020年发展专用品牌粮食300万亩,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实施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建设6大花卉产业带,到2020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产值突破300亿元;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开展“百村百品”特色优势农业示范。

二是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制定阜阳市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到2020年,新建优势特色种植业基地100万亩;实施阜阳农业品牌提升行动,2020年“三品一标”农产品达430个。

三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建立市级财政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专项基金,到202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65∶1。实施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行动,实施绿色食品和特色小吃产业化工程,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到2020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150亿元。

四是强化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全市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五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加强农业科技平台建设,支持中科院太和试验站、安徽省农科院皖北分院、安农大皖西北综合试验站等建设,积极推进与华大基因集团合作,筹建阜阳农业光电技术外国专家工作站,积极推进市直农业“三校合并”。扎实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力争2020年农业物联网应用覆盖到60%以上农业乡镇。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

六是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扩大脱水蔬菜、调味品、柳编、中药材、花卉等农产品出口。

七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到2020年,全市家庭农场发展到17000家以上,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4000家左右。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到202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260家。

第三部分,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

一是深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实施市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大力推进省级中心村“十项整治”和市县自建村“五项整治”,确保到2020年,全市规划布局的中心村80%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全面加强美丽集镇建设,大力实施“两治理一加强”,重点推进“一规六化三规范”,确保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的整治任务。

二是强化农村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实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落实水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到202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四是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沿淮适应性生态农业,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的补偿试点工作。

第四部分,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阜阳”主题实践活动。

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阜阳红色文化,深入挖掘阜阳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推动阜阳剪纸、梆子戏、嗨子戏、肘阁、太和清音、临泉杂技、颍上推剧和花鼓灯等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发展。

三是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四是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到2020年,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占比达到全市村镇总数的50%以上。

第五部分,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构建乡村善治新体系。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落实村级组织基本运转经费保障政策。实施“阳光村务”常态化管理提升工程,开展选派纪检干部进百村工作。

二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完善村民资质组织体系,加快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进度,2020年实现全覆盖。

三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

四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寻找新乡贤和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推进乡村好人馆建设。

五是建设平安乡村。强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配齐配强村(居)社会治安防控力量,持续深化“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第六部分,强化农村民生保障,打造农民美好新生活。

一是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开展“百村增收”示范行动,深入开展“接您回家、帮助就业”“留您在家、创业就业”活动。

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智慧气象。

三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

四是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

五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政策调整机制。到2020年实现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六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全域覆盖,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改厕,完成环境综合整治村343个,乡镇政府驻地和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

第七部分,提高精准脱贫质量,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

一是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建立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加大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打造扶贫驿站。

二是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发力。加大对2个深度贫困县、34个深度贫困村政策倾斜力度,全面加大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力度。市级财政新增专项扶贫资金向深度贫困县倾斜。

三是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大力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推进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四是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成立扶贫专项巡察组,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完善扶贫督查巡查、考核评估办法,除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外,各部门一律不准再组织其他检查考评。制定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研究出台持续减贫的实施意见。

第八部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县级数据库建设,全面建成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应用平台。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力争2020年50亩以上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到60%。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力争2020年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00万亩。

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编制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预留不超过5%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8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太和县、界首市、颍泉区整县推进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其他县区选择30%以上的村开展试点。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太和县整县推进“三变”改革,其他县(区)各选择5%-10%的村开展试点,2020年实现全市涉农乡镇全覆盖。实施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行动计划。

四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落实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等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落实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探索开展收入保险、价格保险、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

第九部分,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到2020年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0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激励计划试点,积极探索将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

二是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县管乡用”机制。积极探索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

三是激发科技人才创造活力。推进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经营性服务体系融合发展试点工作的开展,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

四是促进农村人才创新创业。推进“双乡双创”,建立各类专家对口联系制度。

五是鼓励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

第十部分,创新投资融资机制,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一是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持续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补政策,加快推进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2018年全市实现“劝耕贷”全覆盖。

二是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对新增耕地指标调剂和流转所得净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土地复垦三年行动计划,各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以在全市范围内流转使用。

三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扩大银行贷款抵押物范围,探索开展“保险+期货”试点、“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

第十一部分,加强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强化乡村振兴政治保障。

一是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建立市县乡村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二是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全面提升“三农”干部队伍能力和水平。

三是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制定阜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编织乡村振兴规划和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

四是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注重选树培育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到进村入户、可学可做,振奋基层干部群众精神。

五是强化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的督促检查,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每年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表彰。

五、文件亮点

今年的市委1号文件,在与中央、省委1号文件保持看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阜阳实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抓手、具体任务、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化创新,使文件呈现出切实际、有特色、有力度的鲜明亮点。

亮点一:统筹乡村管全面。过去的一号文件,大多只涉及“三农”工作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而今年系统部署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全面推进农村文化、乡村治理、社会民生、生态环境和党的建设的整体发展战略,对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亮点二:科学谋划管长远。以往的市委一号文件都是管当年的,对当年的工作进行定任务、提目标,2018年市委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

亮点三:突出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市委1号文件把“优化农业结构布局”作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的首要内容,这是在中央、省委1号文件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增加的内容。市委1号文件提出,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业区域布局,重点推进南部适应性农业区、中部都市型农业区、北部中药材产业区和闻集草莓、会龙辣椒、陶庙马铃薯、李兴中药材等特色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形成区域布局明朗、特色基地星罗棋布的格局。实施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沿淮河、沙颍河、泉河、黑茨河、颍东苏沟、阜南至颍上等6大花卉产业带,打造集基地建设、生产加工、批发物流于一体的花卉全产业链条。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重点发展生猪、阜南奶山羊和番鸭、临泉肉羊、颍上奶牛和水产、太和肉鸭等,提升无抗美味猪、生鲜奶、生态水产品等供给能力。

亮点四: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上有突破。市委1号文件把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摆上重要位置,用了一整节的内容来论述,这是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所没有的。一是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支持中科院太和试验站、安徽省农科院皖北分院、安农大皖西北综合试验站等建设,共建政、产、学、研联盟;积极推进与华大基因集团合作,建设华大农业科技园,促进农业技术与基因技术深度融合;筹建阜阳农业光电技术外国专家工作站,促进农业高新技术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市直“农业三校”整合建设,充分利用各类农业教育资源,建设高层次农业职业教育平台。二是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扎实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加强大数据、农业物联网、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建设全市智慧三农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农业物联网小镇试点建设,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整市推进工程,支持益农信息社站点建设。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强化生物遗传技术农业领域应用,重点开展主要农作物和花卉苗木、蔬果、奶山羊、橄榄蛏蚌、番鸭、观赏鱼等新品种选育,支持市农科院高标准建设南繁基地。支持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加强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四是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加快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推进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业机械化,积极引进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业。

亮点五:在深化农村改革上有新的突破。第一,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现在,中央已经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以后,再延长30年。第一轮土地承包期15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期30年,再延长30年加起来就是75年,这个承包期已经是很长了。市委一号文件提出,要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真正给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第二,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项工作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非常基础性的一个工作,现在已经到了收尾阶段。市委一号文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加快县级数据库建设,全面建成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应用平台。第三,在进一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市委一号文件提出,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探索农户宅基地使用权的自愿有偿退出和规范有序流转机制,推进“空心村”治理和旧村改造时在留足村民必需的居住用地(宅基地)前提下,其他土地可依法用于发展二三产业。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第四,创新开展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收益“空壳村”集中攻坚行动。2017年底,我市仍有317个村集体经营性收益低于2万元,被列为集体经济“空壳村”。为全面消除这种农村发展活力不足的情况,我市决定通过实施集中攻坚行动,并写入市委1号文件。文件提出,开展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收益“空壳村”集中攻坚行动,2018年市县拿出专项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确保年底前“空壳村”集体经营性收益达到2万元以上。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我们相信,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对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相关内容解读,将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凝聚起全社会振兴乡村的合力,加快我市乡村振兴步伐。特别是通过在座媒体朋友的深度宣传,必将营造我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我的发布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新时期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激活农村活力、弥合城乡差距的主要抓手。作为农业大市的阜阳,实现乡村振兴,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更是市委市政府努力的目标。好,谢谢董主任的精彩解读,谢谢各位。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全部结束,再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