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教学楼项目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医生在金平县人民医院为病人做手术

宫颈癌免费筛查公益活动

“稻田养鱼”扶贫新模式

上海美奥口腔有限公司到金平县双金桥小学开展义诊活动

金平县马鞍底乡沙坝整村推进(2014年福州福晟房地产公司援建)

带动绿春三猛乡村民发展养殖业(张洪科 摄)

2018年外交部牵线搭桥腾讯扶贫基金会捐赠60万元实施图书购置项目

定点帮扶篇:中央单位倾情帮扶 与红河合力战“贫”

进入4月,正值收获的季节,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的黑木耳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4月14日,恰逢重庆大学工作组到此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当即决定包销拉祜寨价值10万余元的黑木耳。

“在重庆大学的帮扶下,拉祜寨群众户均可以实现5000元以上的增收,大家靠发展产业致富的信心更足了!”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晓忠激动地说,如今的拉祜寨“一步跨千年”,不仅村寨面貌焕然一新,大家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天壤之别。这些变化离不开社会各界对拉祜寨给予的持续帮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正是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目前,共有6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红河州6个贫困县,分别是外交部定点帮扶金平县、中信集团定点帮扶元阳县和屏边县、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器工业集团)定点帮扶红河县、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装集团)定点帮扶泸西县、重庆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2020年新增)定点帮扶绿春县。

各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的方式,拿出“真金白银”,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真帮真扶,凝心聚力助推红河州精准扶贫工作。

2018年至2019年,中央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2.05亿元,其中,直接投入资金1.81亿元,帮助引进资金0.24亿元,共实施项目161个,带动脱贫人口3.5万余人。

创新扶持模式 强化产业支撑

一直以来,泸西县都拥有发展蔬菜产业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然而,几年前,泸西县向阳乡阿矣村村民平贵福种植的优质白菜却还是因为季节性饱和而亏本。“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建起了冷库,还引进了公司、建起了示范基地。”这让平贵福看到了稳定菜价、降低市场风险的希望。如今,他家所种植的白菜、西兰花均被公司收购,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这得益于2017年兵装集团投入146.58万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群众自筹资金共计776.98万元的向阳乡果蔬加工包装综合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采用“村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方式,吸纳全村301户贫困户入社,公司每年按收益的6%分红给合作社,并优先安排当地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合作社将分红所得的85%返给贫困户,15%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贫困户除了有土地租金收入,还有务工收入、分红收入,对口支援资金发挥出了乘数效应。

在元阳县,因为梯田水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养泥鳅。据中信集团帮扶牛角寨鱼类养殖基地负责人李敏介绍,在中信集团的帮扶下,养殖基地免费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泥鳅,并提供技术咨询指导和集中回收销售。“2018年,基地已向牛角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泥鳅苗400万尾,经初步估算,泥鳅基地可带动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增收2200元。仅用了一年时间,靠养殖泥鳅就有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出列。”说起养泥鳅以来的变化,李敏信心满满。

在中央单位的定点帮扶中,各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产业扶贫结出累累硕果——

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模式,外交部成立“外交扶贫产业扶持基金”共注入744万元,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带贫益贫,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12个,发展黑木耳种植、蔬菜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培育致富带头人15名带动9000余名群众增收;兵器工业集团积极探索“稻田养鱼”扶贫新模式,通过探索扶持农户发展规模化养殖连片稻田鱼3428亩,2571户农户从中受益,户均纯收入增收2333元;中信集团在屏边县打造20座家庭绣梦工坊,扶持20位优秀绣娘,每位发放5000元刺绣产业扶持资金,实现“家门口就业”和少数民族刺绣技艺传承的双赢……多重力量的共同作用,为我州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拓展销售渠道 强化消费扶贫

王应龙是泸西县的一个林下养鸡大户,他的养殖基地带动着当地17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土鸡存栏一直保持在6万多只。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王应龙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的土鸡、土鸡蛋销量下滑严重。就在大家忧心忡忡的时候,兵装集团伸出了援助之手,解决了当下的难题。“兵装集团向我们采购了2000多只土鸡,60多万枚土鸡蛋,我们今年的销售额预计会在往年600万元的基础上,再提高200万元左右,农户的收益也会比以前更高。”王应龙感谢地说道。自开展消费扶贫以来,兵装集团积极通过对口助销、爱心订销、节会展销、电商营销等方式,推动泸西特色产品与全国市场对接,更多的泸西本土农特产品走出了“山门”。

不仅是兵装集团,其他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纷纷探索,多角度对红河州开展倾情消费扶贫,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插上脱贫奔小康的“翅膀”。

外交部下属的钓鱼台食品公司与金平县签订了购销协议,建立“钓标”农业示范区,开展农特产品开发等多元、广泛、有效的深度合作,并积极发动部机关工会及各直属单位参与消费扶贫,不定期采购了20多万元的“扶贫农特产品组合大礼包”;重庆大学积极推动消费扶贫工作,在学校食堂设立绿春有机农产品(红米线)窗口,同时,组织绿春县8家企业到学校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现场直接销售7.2万余元,订货42万余元;今年4月15日,中信集团扶贫干部开展了云南省4个扶贫县消费扶贫联合直播,直播期间观看人数107万,两小时直播成交24.3万元,在直播后3天内又新增销售额94.5万元,共售出梯田红米3.5万斤,梯田鸭蛋15万只。

2018年至2019年,各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充分发挥部门行业优势,积极发动工会及各直属单位或企业参与消费扶贫,通过采购红心猕猴桃、百香果、茶叶、干货、梯田红米、红米线等农特产品,直接消费621.26万元,帮助销售836.33万元,卖火了红河特色产品,也带活了红河产业发展。

协调各方参与 强化力量聚集

“你们的一本书传递一份爱,一份爱成就一个梦想,一个梦想让无限希望启航!”这是金平县勐桥乡中心小学学生李若希在答谢外交部时说的一句话,也代表着当地群众对外交部10多年来为金平扶贫事业所做工作的一种肯定。

自1992年与金平县结成对口帮扶关系以来,外交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金平县创建国际朋友圈,逐步走出一条以温饱、教育、卫生和培训项目为基础,整村推进项目为重点,引资扶贫为努力方向的特色帮扶道路。特别是由外交部部长夫人发起的“大爱无国界”国际义卖活动,在国内外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知名度的公益品牌。11年来,义卖活动共为金平县筹集善款1100余万元,资助934名贫困地区特殊岗位中小学教师,帮助贫困山区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和“外交扶贫”产业扶持基金项目。

2018年,外交部还帮助引进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捐赠资金67万元,在金平县32个深度贫困村开展妇女能力提升培训,并组建深度贫困村“妇女儿童之家”32个。

如今,外交部在金平援建的一所所爱心小学、一个个图书馆、一座座便民桥、一间间卫生室都在向贫困地区群众传递着温暖和希望,帮助他们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在与红河合力战贫困的路上,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与社会各界携手同行,为我州的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一股股暖流和力量。

重庆大学帮助绿春县教育体育局成功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申报“润雨计划”专项资金130万元,用于绿春县戈奎乡俄东小学、戈奎中学的围墙建设工程等。此外,重庆大学还在绿春县高级中学援建了“重庆大学复兴楼”“重庆大学寅初亭”,有效推动绿春县教育工作;中信集团秉持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就有中信集团的鼎力支持信念,着力解决元阳县和屏边县7个乡镇的饮水困难、危房改造、人居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兵器工业集团同红河县联合建设红河县电商(扶贫)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投入资金共计500万元,实施电商精准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再添新动能;兵装集团将脱贫攻坚有机融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企业日常经营之中,与泸西县技师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通过教学与就业无缝对接,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人才,以精准职业教育培训助力泸西脱贫。2019年,泸西县向兵装集团旗下企业共输送63名毕业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4人,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为红河带来的,不仅是金钱和物资上的支持,更为红河与这些知名企业、爱心人士牵上红线,通过扶贫合作建立了联系和往来,让红河州也有了自己的“亲友团”,并在他们的帮助下,一步步走向广阔的世界。

社会帮扶篇:凝聚合力 共绘千年梯田新画卷

绝美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虽是众多人心中的向往之地,然而身处好山好水间的红河人,却没有因此先富起来。

自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来自上海市徐汇区、长宁区以及外交部等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不仅将先进理念输送到了祖国的西南边陲,也将自己“朋友圈”的资源带到了这里。来自企业、媒体、高校以及科技组织的力量在红河凝结成了一股绳,让长久陷于穷苦的人们获得了巨大的支持,也让当地百姓对于未来有了美好的憧憬和信心。

5月17日,云南脱贫攻坚再传捷报,全省又有31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红河州的红河县、元阳县、绿春县、金平县位列其中,脱贫摘帽。命运的改变与时代的变迁互相映衬,这片曾经偏远贫瘠的土地如今满目生机,潜能凸显。

引入“标准化”: 产业链将梯田与世界相连

2019年4月21日,红河哈尼梯田鸭科技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红河县宝华乡嘎他村举行。同期成立的红河云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依靠长宁区九华商业集团的技术和销售渠道,对哈尼梯田鸭产品进行全链式开发,在标准化养殖、智能化加工以及销售环节进行品质控制和全程指导。

上海企业的到来,让农户们第一次对“标准化”生产有了直观认识。

嘎他村村民郭武六经营着梯田鸭养殖和红米稻种植两个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们参与了这场前所未有的标准化、智能化养殖。“梯田鸭在养殖近一年后,就会由九华集团统一按照保底价收购,送往上海。如果一户贫困户养20只鸭,一年就可以增收3600元至4000元。”郭武六说。

2020年,红河县加强与云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投入上海帮扶资金330万元,在嘎他村建立绿色生态可追溯梯田鸭养殖基地,带动周边养鸭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转变养殖和销售方式,共同做大梯田鸭品牌。

一只梯田鸭,结合了自然生态和标准生产的优势,正逐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来自绿春县的哈尼小伙李高福从小看着父辈们在梯田上播种、耕耘,也亲眼目睹这些用古法种植、自然灌溉的有机生态米因交通不畅和信息闭塞,难以走出大山,乡亲们也因此迟迟无法脱贫致富。

“因为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红米线生产出来却只能在家门口销售。” 怀抱着要让红米线走出云南甚至走向世界的目标,李高福带领公司在业内率先制定了红米线生产标准,成为云南省首个取得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拥有独立商标和技术专利的红米线加工企业。

2018年8月,东方卫视公益节目《我们在行动》经长宁区牵线来到绿春县,李高福顺利收到了来自易果生鲜等企业共计966万元的红米线订单,1000户贫困农户每亩红米稻的增收将从90元迅速增长至1200元。

如今,近千万的红米线订单也伴随着这股热乎劲,给了李高福更厚实的底气,要将工厂打造成全新的自动化无菌、无尘厂房,实现标准化流水线生产。

一根红米线,在“标准化”概念下,造就了一条产业链,也带动了当地一批群众脱贫致富。

“阿者科计划”:百年古村的旅游扶贫新模式

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地处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内,已有160余年历史,因保存完好的“四素同构”、蘑菇房建筑和哈尼族传统文化,成为红河哈尼梯田申遗的5个重点村寨之一,同时也是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然而这样珍贵的古村落,却是元阳县典型的贫困村。村内经济发展缓慢,村落空心化趋势严重。为了留住阿者科的乡愁, 2018年1月,元阳县委、县政府邀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教授团队,为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发展作战略规划,“阿者科计划”应运而生。

“阿者科计划”鼓励村民继续居住在村里,靠耕耘梯田和发展乡村旅游来实现脱贫增收,保留住阿者科的核心人文景观。为了传承哈尼文化,保护蘑菇房和哈尼梯田,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阿者科村在村规民约中坚守发展的4条底线:不租不售、不引进社会资本、不放任本村农户无序经营、不破坏传统。

计划实施后,哈尼梯田旅游公司在2018年挂牌成立。按照“阿者科计划”,公司70%的股份属于阿者科村民。扣除运营成本后的收入,三成归村集体旅游公司,七成归村民所有。政府和旅游开发公司为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管理、织布技师、售票、检票、清洁、向导等9个就业岗位,其余农户则经营农家乐餐馆、织染布艺体验、野菜采摘、哈尼家访、梯田捉鱼、哈尼婚俗表演、红米酒品尝等旅游项目。

经过一年的实践,“阿者科计划”取得了“开门红”。2019年3月8日,是哈尼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盛大节日昂玛突节。这天,阿者科村举行了第一次旅游分红大会:66户人家分别获得640元至1600元不等的红利。

不靠外来资本的介入,“阿者科计划”通过技术支援和当地政府的配合,激发村民的主动保护意识,为乡村复兴、传统村落保护找到一条可持续的旅游发展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成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活样板。

2019年,“阿者科计划”获评“教育部第四届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深化科技合作:以科学的力量助推农业发展

在红河州,灯盏花早已是一项知名的生物产业,也是一项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产业。但在灯盏花的人工驯化栽培中,根腐病是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我州共同实施了《泸西县灯盏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种植示范推广》项目,派出专家团队和我州科技人员一起调查研究,形成灯盏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解决了病虫害的难题,灯盏花种植在以前的基础上每亩降低成本80元左右,产值提高500元。

自1999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红河州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和工作机制以来,双方在绿色经济、生物医药、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现代农业、人才引进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合作,累计扶持红河州科技项目29项,援助资金1300余万元。

在科技合作的不断深化中,红河州先后建成“红河上海科技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组织培养基地”“园区科普基地”“优良种畜繁种基地”“云花上海科技园”等一批科技基础设施,并以此为平台,同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等省内外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引进大量技术和人才,强化了全州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

2015年,通过“科技入滇”活动,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与云南牛牛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对饲草种植与加工、饲料研发与加工、进口奶牛改良繁育、奶牛科学化饲养、现代化牧场运营等全产业链建设领域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服务。在上海企业的助推下,牛牛牧业单牛奶产量已达到每年8吨的国内先进水平,生牛乳各项指标均超过我国和欧盟标准。

2019年7月4日,上海市科委与云南省科技厅签署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深化对口帮扶与科技合作。这次对接活动促成了112个项目签约落地。

如今,双方的科技交流合作仍在继续,友情仍在深化。一个个科技交流合作的样本也正成为强大的科技助力,推动着我州农业产业不断发展,不断前进。(李松华 车安达 朱薇 张永贵 本期特刊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红河日报社图片库及各县市委宣传部提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