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立冬。黔西市绿化乡湾箐的村民穿梭在果林间,忙着给脆红李施肥剪枝。今年夏天果树迎来丰收,漫山的脆红李挂满枝头,村民们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用心管护着果树,脸上溢满笑容。
曾经的湾箐村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农户们广种薄收,一年只有半年粮,农业发展极大受限。
面对难题,湾箐村“两委”班子决定采取“以李治石、点石成金”的治理模式作为解决石漠化的“破题之法”。如今的湾箐,在荒山石山上种起脆红李2508亩,62.33%的石漠化面积华丽转身成为66.3%的森林覆盖率,荒山石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黔西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强组织、聚人才、抓产业,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黔西市大关镇干部在七里村帮助农户采摘菊花 ( 周训超 摄)
选育“领头雁” 建强党支部
大关镇七里村的土地里一直有人在忙碌,种植牧草、加工草料、以草养牛、牛粪养殖蚯蚓。在村支部书记李念的带领下,七里村的发展有了思路,产业一环扣一环,群众在家门口就有活儿干,腰包越来越鼓。
李念是七里村的致富能人,也是大家选出来的乡村发展“领路人”。
2016年,李念担任七里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和全村群众发展牧草种植、养殖肉牛、牧草加工、蚯蚓养殖等产业,用实际行动兑现“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誓言。2021年村“两委”换届,李念全票当选七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换届期间,我们以适应未来五年农村工作新形势新要求为目标,坚持下深水找人,把致富能人、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选进班子,全力配强村级‘领头雁’。”黔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廖涛介绍,2021年村“两委”换届以来,黔西市“回请”“回聘”“回引”86名优秀人员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村干部队伍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素质更优、结构更合理。
建强基层党组织,选好育好干部是关键。
换届后,黔西市分批次组织2805名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开展履职能力提升培训,定期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开展“擂台比武”活动,激励创先争优,激发工作热情,有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汇聚科技人才 提供强大支撑
累计投入服务160天,技术培训农民300余人,指导服务企业11个,帮扶农户18户,培养技术能手18个;打通深圳高端精品农产果品市场销售通道,带动农民收入增加3倍以上······在黔西市服务的一年,省级科技特派员曾庆良的工作很充实。
“看到自己的技术和智慧在基层开花结果,真是成就感满满!”第四次被选派为科技特派员,曾庆良的乡村情结又多了一分,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农村已然成为发挥专长的广阔舞台。
近年来,黔西市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利用省、市科技特派员技术和科技资源优势,结合特派员专业特长,组建7个产业组,“组团式”服务农户、服务产业。
作为“小麦锈病绿色防治”试点,黔西市钟山镇猫山村在曾庆良所在科技特派团的技术帮助下,不用化肥、不用农药,麦田不减产,品质还得到了提高。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黔西市始终立足党建引领,不断增强农业科技人才的投入和培育,用活用好省、市科技特派员队伍,将科技人才放到产业一线,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不断培育壮大乡土实用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特色产业小黄姜喜获丰收 (史开心 摄)
引领产业发展 注入发展活力
立冬时节气温下降,化屋村民杨国习的心里却暖意浓浓。
“这次分红我家分到了1万多元,感谢合作社。”杨国习手拿分红,非常激动。搬到安置点后,妻子因车祸丧失劳动能力,一家四口只能靠低保和杨国习经营的小商铺艰难维持。
去年初,杨国习将仅由的5万元投入村合作社发展产业,近两年来共分到2万余元,加上自己小商铺的收入,生活越来越好。
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收,离不开村集体合作社发展的产业不断壮大。
近年来,新仁乡化屋村与邻近的群益村、东风村、仁慕村积极探索联村发展的模式,整合各村资源优势,形成了党建引领抱团发展的良好局面。
“我们充分结合各村的特色优势,统筹产业布局,能有效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新仁乡人大主席、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介绍,依托党组织引领作用,化屋、群益、东风、仁慕4个村的合作社大力发展了以黄姜、黄牛、黄粑为主的“三黄”产业,2023年“三黄”产业、长桌宴等的营业额收入达360万余元,净利润超90万元。
坚持党支部领办集体经济合作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强大凝聚力,是黔西市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实体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去年,黔西市基层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实体实现收益2828万余元,带动村民就近就业25.1万人次,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1.74亿元。
黔西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汇聚人才,集聚资源,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奋力在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中阔步前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齐
编辑 李坚
二审 孙蕙
三审 杨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