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五大要求之一,也是本次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一村一地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产业造福百姓,这几位支书各有各的高招。本期农影智造会客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基层代表的致富经——

因地制宜

发展农旅结合

致富经农视网_农视网致富经_致富经20130102农视网

农视网记者 刘栋 摄

雷金玉

全国人大代表

宁德市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后门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33岁的畲族姑娘雷金玉身穿传统的畲族服装,第一个向总书记汇报了家乡的扶贫成果。

农视网致富经_致富经农视网_致富经20130102农视网

汇报结束,总书记第一句就说,你这是升级版的畲族头饰。“总书记看到了我这个头饰,就知道这是罗源装。总书记对我们畲族的关心和了解是由始至终的,当时他在福建工作的时候,就写过《一切为了畲族的发展》。”

致富经农视网_致富经20130102农视网_农视网致富经

雷金玉大学毕业后曾经做过建筑设计师。2015年,她毅然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优厚的薪酬回到家乡,现在,她成了全乡最年轻的村主任。这几年,雷金玉和乡亲们一起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做农旅结合,使村民们脱离了贫困,日子越过越好。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就是说要因地制宜搞发展。”雷金玉说,畲族因为历史的原因,大多居住在相对偏僻的山区,但山区有山区的优势,自然生态保护得好,农产品特色鲜明,畲族本身的文化底蕴也深厚。

如何将传统文化转化成产业,持续产生经济效益,雷金玉心理已经有了打算:“村里有200多亩的梯田,非常漂亮。我们可以借助梯田,一个是做梯田旅游,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做大我们畲族的文化。畲家有三宝,管棕、糍粑、还有三月三必吃的乌米饭。这是我们的一个文化产品,用我们美丽的梯田吸引游客进来,做大文化加产业加旅游的模式,这样既能带动全村致富,还能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