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又叫胡蒜,是百合科葱属草本植物,具有多重营养、保健功效,全产业链产品特色鲜明,经济效益显著。生姜,属于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通常作1年生栽培,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根茎类香料,也是亚洲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莱芜生姜是全国著名品牌,常年种植面积9万~15万亩。大蒜和生姜同为山东莱芜“三辣一麻”(葱、姜、蒜、花椒)重要农产品,成为当地农户致富的重要产业;结合乡村振兴规划,探索大蒜—生姜—大蒜周年栽培技术并获得了成功。该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将同时扩大大蒜和生姜的栽培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丰富农民致富途径。
PART
茬口安排
大蒜于10月上旬播种,大蒜鳞茎于第2年5月下旬收获,收获完毕后,施入基肥,深翻整地,用田园管理机开生姜种植沟,种植沟内移栽生姜营养钵苗,生姜营养钵苗是由当年3月中下旬催好的姜芽播种在营养钵中育苗而成。生姜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入窖。生姜收获后即可整地做畦播种大蒜。
PART
经济效益分析
对近两年不同栽培模式的投入与产出比展开调查(表1),发现蒜姜周年轮作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最高,每亩为34350元,生姜单作产投比最高,为4.35。大蒜—玉米轮作经济效益和产投比均最低,但其总投入最低,每亩为3860元。综合比较,大蒜—生姜—大蒜周年栽培模式能有效缓冲大蒜和生姜市场价格剧烈浮动带来的风险,能显著增加农民的收入,值得在莱芜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PART
大蒜栽培技术
3.1整地施肥
大蒜和生姜的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弱,产品器官(大蒜鳞茎与生姜根茎)均在土壤中生长膨大;因此,进行大蒜与生姜轮作的土地应选择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排涝能力强、pH值6.5~7.0的微酸性或者中性土壤。调查发现,在莱芜区生姜田若发生茎基腐病,姜农提前收获鲜姜后直接种植大蒜,到翌年春季,大蒜也会遭病菌侵染发生腐烂;因此,选择种植田时最好选无病菌地块,如果上茬有病菌残留,则需要对地块进行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一般是施用棉隆,每亩用量为33kg,在耕翻土地(深耕30cm)后,立即浇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40%~70%,以手捏成团为宜,施入棉隆并将其与耕层土壤混匀,用0.04mm及以上厚度的薄膜覆盖,确保密不透气,处理20~30d后,揭膜通风,10d后即可整地做畦,播种大蒜。
由于莱芜地区大蒜一般是露地覆膜栽培,覆膜后不易施肥,所以施入充足的基肥是大蒜高产优质的关键。结合翻地,一般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4000~5000kg、尿素10kg、45%三元复合肥40~50kg。深翻土地,细耙2~3遍,使肥土混合均匀,之后做成1.8~2.0m宽的畦,以待播种。
3.2蒜种选择与处理
莱芜地区一般选择莱芜白皮蒜,俗称“大白皮”。将蒜种分瓣时要揭去底盖(老茎盘),促进播种后大蒜根系生长。蒜种有大小瓣,要选择蒜头大、蒜瓣硬、色泽鲜亮、无病无伤的一级瓣作为蒜种,一级瓣的标准为每瓣5g及以上,一般每亩用种量为130~200kg。
为了杀灭蒜种表面病菌,蒜种一般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照1∶100的质量比加水浸泡12h,浸泡后平摊在阴凉房间内,水分晾干后即可播种。浸泡也有利于蒜种发芽,播种后出苗更快且整齐,为下一步蒜芽破膜打下了良好基础。
3.3播种
莱芜地区一般采用平畦干播法播种。由于采用大蒜—生姜—大蒜周年栽培模式,播种时期宜选择在10月上中旬。先将整平耙细的土壤做成宽1.8~2.0m的平畦,畦埂宽30cm左右,畦埂高5cm左右,整好畦面后,用开沟工具开沟,行距20~23cm,沟深5~6cm,在沟内按照株距10~12cm播种,播后顺手盖土踩实。每亩播种2.7万~3.3万株。
播种后耥平畦面浇第1遍水。2~3d后观察到大蒜将要发芽时,浇第2遍水,每亩顺水冲施22%吡虫·辛硫磷乳油600mL,以预防蒜蛆危害。浇水后,每亩喷洒芽前除草剂33%二甲戊乐灵乳油200g,根据畦宽确定地膜的幅宽并及时覆盖,盖膜时薄膜四周用土压紧、压实,盖膜后及时用笤帚轻扫薄膜。用此方法蒜芽基本能全部破膜而出,省工、省时、省力。
3.4田间管理
如果没有遇到特别干旱的天气,可以不用浇越冬水。翌年春季返青后,大蒜对肥水要求较高。4月初浇返青水,结合浇水每亩施入氮磷钾复合肥(15-5-20)20kg;约12d后,在蒜薹分化、伸长时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5-20)15kg;约7d后,在大蒜鳞茎开始膨大时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氮磷钾
复合肥(15-5-20)20kg。采薹后应立即浇水,每亩施入5kg速效钾肥,以促进鳞茎膨大。以后地面见干见湿,收获蒜头前7d停止浇水。
3.5病虫害防治
调查中发现,莱芜地区大蒜常见病虫害为大蒜锈病和大蒜根蛆。大蒜锈病可于4月上旬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10d后再防治1次,2~3次即可控制病情。大蒜根蛆为葱地种蝇的幼虫,主要是幼虫在地下为害大蒜鳞茎,防治时以结合浇水适期灌药为主,一般每亩应用40%辛硫磷乳油500mL,在播种期和翌年春季气温上升时期喷施。
3.6适时收获
蒜薹采收是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一般采用划抽法,在莱芜俗称“豁秧子”。划抽法需要专用采薹工具,此工具为直径约1.5cm、长约16cm的小铁棍,在距铁棍一端约3cm处做成一个半圆形的槽,把槽中央对面砸扁,外露2~3mm,采薹时一只手握住总苞上部,将蒜薹拉直,另一只手将铁棍的槽子沿蒜薹向下插,划开叶鞘,在距地面2~3片叶处稍用力一弯,将蒜薹折断,便可抽出。大蒜头在5月下旬收获,植株采收后就地晾晒,注意不要暴露蒜头,2~3d后剪下蒜头,装入网袋,于阴凉通风处保存。
每亩蒜薹产量一般为500kg左右,蒜头产量一般2000kg左右(折合干蒜为每亩产量1500kg)。
PART
生姜栽培技术
4.1生姜营养钵育苗
收获的鲜姜在井窖内贮存1个月后即可圆头(即生姜根茎与地上茎连接处脱离,残留的地上茎腐烂脱落),圆头后的生姜称为黄姜。黄姜(姜种)在合适的温度下经过一段时间即可萌动幼芽。莱芜的井窖一般设置在生姜田附近,待催芽的姜种一般需在下窖前精选并做标记。2月中下旬从井窖中取“莱芜大姜”姜种时要事先在井窖口搭设塑料棚膜暖棚,防止取姜过程中发生冻害。取姜时随即把黄姜掰成80g左右的种姜块,装入保鲜袋,每袋装10kg左右。
将装好的姜种放入冬暖温室内进行催芽。姜种下部先铺草毡,再铺棉被,再加设电热毯,四周及上部用棉毡覆盖,然后用塑料薄膜包裹。电热毯加装定时器,姜种内温度用触探式温度计观察记录。催芽采用3段式,前期温度28~30℃,当芽长到0.5cm时进入第2阶段,温度保持在25~28℃,当芽长到1.0cm时进入第3阶段,温度控制在16~18℃。经过30~35d,芽长到1.1~1.5cm时即可进行播种。
3月中下旬开始在冬暖温室内进行播种。播种用的营养土为草炭土和无菌壤土,体积比为2∶1,黑色营养钵规格为23cm×18cm,播种时再一次精选姜种,并对姜种喷洒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1个营养钵播种1块带1个壮芽的姜块,播种后浇透水,加盖塑料棚膜,四周用营养土压实;早晚加强大棚管理,保持营养土温在15℃以上。4月中旬以后,姜芽即可破土,此时大棚外部加设遮阳网,对姜苗遮阴。移栽到大田之前,对姜苗加强水肥管理。
4.2施肥移栽
5月下旬大蒜收获后,结合翻地每亩施优质腐熟鸡粪3000~4000kg,随后精细整地,使土壤达到无明暗坷垃,耕层上松下实。可用田园管理机开种植沟,沟距70cm,沟宽25cm,沟深20~25cm,沟施豆饼(大豆)75kg、生物有机肥80kg、硫酸钾复合肥30kg、锌肥2kg、硼肥1kg作种肥。将上述在冬暖温室育好的生姜苗去掉营养钵,保留基质移栽入种植沟内,株距保持25cm左右,每亩栽植4100株左右。移栽完毕,立即浇透缓苗水。此时,生姜苗大多每丛2~3苗,移栽田需要进行遮阴处理。莱芜大多选择立式条幅遮阳网,即:将遮阳网呈竖立状拉直于生姜行间,用短竹竿固定,形似传统姜草方式(在生姜种植沟的一侧向阳垄上用胡柴、松枝等扎成篱笆状),可选择幅度60~65cm、遮光率为40%遮阳网。现在莱芜有条件的地块可以采用避雨栽培,即:利用水泥柱、竹竿扎成高2m、宽6m的拱棚架,扣上塑料棚膜,其上再覆盖遮阳网。避雨栽培可以预防田间出现致病菌时,因雨水漫灌及高温高湿导致病菌迅速蔓延。
4.3田间管理
移栽苗进入大田后生长迅速,6月下旬或7月初即可开始小培土,结合培土过程进行中耕除草,并且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5-5-20)40kg。此期至立秋前后为生姜分枝期,又叫发棵期,培土应该多次进行,即田间一旦观察到有生姜根茎露出地面,便对其进行培土,以利于根茎继续膨大发芽生出新枝。
立秋前后生姜便进入旺盛生长时期,即地下根茎膨大期。此期去除遮阳网,用开沟机进行大培土,结合培土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5-5-20)80kg。此期至收获前生姜需肥、需水量大,每10d左右应浇水1次,可以利用浇水冲施高钾水溶肥。
4.4病虫害防治
生姜生长期间主要病虫害有蓟马、玉米螟和茎基腐病;生姜贮藏期间主要虫害是生姜异型眼蕈蚊。蓟马发生高峰期在6—7月份,可在姜田设置蓝色粘虫板,以降低蓟马发生。粘虫板的高度应与生姜植株等高或略高于植株,每亩悬挂30~40张25cm×20cm的粘虫板,15d左右更换一次即可。姜螟即玉米螟,可用2.5%的高效氯氰菊酯15mL对水15kg喷雾防治。生姜茎基腐病于田间发现时,应立即去除病株,并用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对病穴及周围1m范围内的植株灌根。异型眼蕈蚊发生后,可以用2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防治,方法为每1000kg生姜用100kg湿沙土与75g的2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混匀,一层姜一层药沙覆盖即可。
4.5及时收获入窖
9月下旬或10月初对生姜(鲜姜)进行收获,收获时老姜和鲜姜要分别收获,鲜姜收获后要及时入窖保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