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水产品陆续捕捞上市的季节,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楼王镇,村民们看着捕捞出售的鱼虾蟹都卖出了好价钱,打心眼里感谢该镇凤南村工会干事、昌胜瑞鸿家庭农场负责人姚志刚。姚志刚大学毕业后,走上了水产养殖的道路,几度风雨、几经艰辛后,终于取得成功。此后,他带领乡亲们念“水”经、发“水”财、拓“水”路,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今年,姚志刚被评为盐城市新长征突击手。
返乡念“水”经
姚志刚大学毕业后,投了几份简历,都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虽感到迷茫,但在老师的指导下,静下心来,结合自己所学,认真规划未来人生路。他想,社会有的是机会,爱拼才会赢,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不等不靠,用勤劳的双手养活自己。于是,他决心返乡创业,跟随父亲搞水产养殖,在希望的田野上,闯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事业。
从父亲手上接过100亩鱼塘后,姚志刚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水产养殖知识,所养殖的鱼苗当年赚了六七十万元。第一年的成功,让姚志刚对自己的养殖技术信心倍增,甚至对父亲的传统养殖经验不屑一顾。然而,第二年鱼苗大面积鳃出血死亡,损失了近百万元。
辛辛苦苦一年忙到头,不但不赚钱,反而亏本,姚志刚打起了“退堂鼓”。这时,镇工会负责人了解情况后,主动登门,与姚志刚促膝谈心,帮他树立信心。得知姚志刚资金困难,又帮他申请了20万元的工会“创业贷”,解决其燃眉之急。姚志刚经过深刻反思,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除了拜访本镇养殖业的老前辈,他还认真学习调水知识、鱼种保健等多方面内容,将自己所学的新兴养殖理念与传统的养殖技术相结合;同时,对投喂的饲料严加把控,还尝试了鱼蟹套养技术。
经过三年的摸索,姚志刚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田秀才”“土专家”,年底终于扭亏为盈,走出人生低谷,挖到了创业“第一桶金”。
助农发“水”财
成功创业的姚志刚确立了人生第二个目标:带领乡亲们“靠水吃水”,走共同富裕道路。当周边养殖户遇到养殖问题向他请教时,他都会热心帮助,对自己的养殖经验毫无保留。为了提高养殖户的立体养殖水平,姚志刚聘请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专家教授,到镇里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大家学习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在专家的指导下,姚志刚认真总结自己和其他养殖户的成功经验,在塘口多次进行现场示范,并结对帮扶部分文化水平不高的养殖户,带动村民推广鱼虾蟹立体混养模式,养殖户普遍效益倍增。养殖户孙玉发采用立体混养模式后,每亩平均效益比单纯养鱼增加2500元以上。
姚志刚(左)着力打造智能生态化养殖基地,带动更多农民创业致富。
随着养殖之路慢慢步入正轨,姚志刚开始思考如何帮助更多的养殖户增加收入、抱团发展,而增加收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控制养殖成本。于是,头脑活络的姚志刚联合30多家养殖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养殖水面达到5000多亩,通过“组团”购买饲料、平摊物流等方法,每年可减少成本近百万元。此外,姚志刚还注重新装备的运用,在当地率先引进了风送机,只需将饲料投入池塘边的料斗,便会自动定时投喂。在他的示范引导下,楼王镇很多养殖户用上了风送机,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该镇很多青年农民在姚志刚帮扶下,走上了养殖致富路。姚顾村顾建昊缺资金、缺技术,姚志刚帮他担保贷款30万元,并向他提供优质蟹苗,手把手地传授经验。由于顾建昊养蟹用小活鱼、冰鲜鱼做饲料,所以螃蟹味道鲜美、特别好卖,今年捕捞的7000多斤螃蟹被上海客户抢购一空,三两的蟹超过别的地方四两的价。无数个日夜的辛苦经营,迎来了丰厚的回报,预计今年顾建昊承包的60多亩养殖塘口,亩平纯收入可达8000元。
电商拓“水”路
姚志刚是个闲不住、不服输的人,他认为,带动村民养美味鱼、育生态蟹,是产业富民的第一步,如何让生态水产品多销快销、卖出好价钱,才是推动富民强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姚志刚着手成立工作室,创新销售手段,把电商作为水产品销售的新引擎。
刚开始,蟹农们对姚志刚的电商平台半信半疑,网上销售螃蟹一度问者寥寥。为了提升平台的公信力和知名度,姚志刚不仅与当地的养殖大户合作,还联系专业的互联网营销推广公司,借力大纵湖大闸蟹“国字号”品牌优势,电商平台“出镜率”越来越高。有了过硬的平台,当地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异育银鲫、大纵湖大闸蟹等生态水产品,插上电商的翅膀,走进长三角“大厨房”,流向全国餐桌。至此,该镇水产品除通过镇水产品交易市场销售外,还可以通过网上订单、线上电商、抖音直播等云销售,“线上+线下”双引擎走向大市场。水产养殖成就了水乡农民的致富梦,如今的养殖户“有钱任性”,在城里购置了商品房,镇里建起了小别墅,闲暇之余还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谈及未来,姚志刚表示,作为基层工会干部,要把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与发展生态水产养殖结合起来,在干好工会工作的基础上,倾心尽力带富群众。目前,楼王镇以省级渔业产业园为抓手,正在打造盐都区第一家“鲜之都·盐都”“未来渔场”。姚志刚将以此为契机,着力打造新品种示范、新模式推广、新技术应用的智能生态化养殖基地,吸引大学生和青年农民回乡领办创业工坊、家庭农场,带动更多农民追寻商机、创业致富。
(江苏工人报记者刘蕾蕾 通讯员胡杏扣)